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52449319509

    十一年春,季武子將作三軍,告叔孫穆子曰:“請為三軍,各徵其軍。”

    穆子曰:“政將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請之,穆子曰:“然則盟諸?”乃盟

    諸僖閎,詛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毀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

    其役邑入者,無徵;不入者,倍徵。孟氏使半為臣,若子若弟。叔孫氏使盡為臣,

    不然,不捨。

    ————————————————————

    步兵佛祖認為東周經濟實質上是逐漸破落的,導致了中國最終走向東方化道路。

    這段記載見於《左傳@襄公十一年》,講的是三桓欺負十幾歲的襄公分了魯國三軍的事情,可見由於戰爭加劇,季孫氏讓不出兵的城邑加稅,孟孫氏把軍隊半奴隸化了,叔孫氏更是把軍隊奴隸化了,如此壓榨本華人民,怪不得專制統治會加強了

  • 2 # 守侯的溫暖

    東周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滅為止的歷史階段。東周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東周滅亡(公元前256年)三十五年後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這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當時,封建生產關係正大孕育,政治上表現為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這個時期,中國在歷經夏、商、西周的統一王朝以後,分裂為數百個諸侯國。它們相互兼併,角逐爭雄,混戰不休;各諸侯國內部,則階級矛盾尖銳,奴隸起義連綿不斷,新舊勢力鬥爭激烈,社會在劇烈地動盪著。這一時期的陣痛,正預示著封建制度這一新兒即將延生。

    戰國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經過春秋時期激烈的兼併,數百個諸侯國被吞併,周王室的勢力更趨衰落,至戰國初年,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史稱戰國七雄。各諸侯國內新興的地主階級先後奪取了政權,進行變法,逐漸確立起封建制度。七國之間展開了更為慘烈的兼併戰爭。最後由秦取代周室,滅六國而一統天下。

    東周王室在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共有25王,病死21王,國亡投降,奔波而死的1王,哀傷而死的1王,內爭中被殺死的2王。

  • 3 # 孵石成鳥

    東周之後分封制被破壞,周王室被各諸侯國藐視,分封制再也實行不下去了。

    東周進入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之後,分封制不斷被破壞,就逐漸瓦解了。分封制被破壞的原因在於:

    政治: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日益強大,難以駕馭。

    經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封建制經濟超越奴隸制 經濟。使分封制失去了繼續存在下去的經濟基 礎。

    文化:諸子百家爭鳴為當時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種 方案,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論準備。

  • 4 # 使用者5402383927277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諸侯國和周朝的關係,即諸侯是不是聽從周王的,主要決定於周王的實力大小。周王的實力大,諸侯就聽從周王的調遣。周王實力小,諸侯就不聽從周王的調遣。所以分封制維持的基礎是周王的實力能不能控制住諸侯。平王東遷之後,實力大大下降,因此諸侯的離心力就大了起來。因此分封制的瓦解主要原因是諸侯的力量增強不再按照分封制的要求向周王負擔義務。分封制處於瓦解程序中。

    東周前半期,各個諸侯國的君主還是過去的分封諸侯的後代,還屬於奴隸主階級。他們不太敢於明目張膽的廢除分封制,還不太敢直接佔領別的國家的土地,表現為尊王攘夷,充當霸主。土地從名義上是國家的,而是周王的,諸侯不能擅自霸佔。

         不幸的是,東周後半期,各個諸侯國的統治階級不再是過去的分封奴隸主階級,而是由本國的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所代替。這些新的統治者和過去的周王分封制沒有太大的關係。敢於徹底的廢除分封制度,藐視周王,這個時期的歷史表現為為兼併戰爭,攻城掠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影片中快取的電影為什麼不能投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