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酷地龍

    王守仁的這句話,很多詞彙摘自儒典。


    “為己”,出自《論語·憲問》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為人”就是入乎耳、出乎口地學,是為了讓統治者知道並任用自己的學;“為己”是入乎耳、著乎心地學,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是“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的學。


    “克己”,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可見「克己復禮」是句古語,不是孔子的發明。


    克己,“戰勝自己”之謂,即不以勇力侵陵他人的意思,其勇力皆用以自治其身。在治國上,則指“勝殘去殺”,而以德治國。《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易傳》“自強不息”,都可以為“克己”的註腳。“克己”是為了做到“內嚴外寬”、“內剛外柔”,如《中庸》“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克己復禮」,與《易·大有彖》的「其德剛健而文明」正可相通而互證。


    “成己”,出自《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完善自己、成就自己,需要懇懇力行之仁;成就家人、華人、天下人,則需要執兩用中之智。


    王守仁所說的“需有為己之心”,就是“需有志”,人要立大志、立遠志,才會真真切切、無所動搖地去做事。


    王守仁的話:“人需有遠大之志,才能戰勝自己;戰勝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另外,類似的說法還見於道家典籍。《關尹子·九藥》“狡勝賊,能捕賊;勇勝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勝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這裡頭的“克己”,主要指戰勝自己心中的物慾,道家的色彩濃一些。

  • 2 # 使用者5392674504881

    正確:人常犯一個錯誤,將“身”與“心”分為對立之二物。結果,工夫只落在對付這個“身”。對付不了時,便濫肆橫決,逐物縱慾;即使氣力夠而對付得了,亦只成個槁木死灰。儒家講“克己”並不是這樣的。如《大學》講“誠意”“正心”,豈不正是“修身”工夫?離開了誠意正心,哪還有修身工夫可得?

    我們再細看陽明這段話,真是徹通內外,本末一貫。

    人如真能“常常保守這個真己的本體”,而慎獨存誠,便是有“為己之心”,便能“克己”,也就能“成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角恐龍為什麼一直不動在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