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6813

    中醫藥理論形成、發展和創新經歷了以下五個重要階段:

    1.《內經》的出現,標誌著中醫已經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顯著發展,學術思想日益活躍。在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形勢下,出現了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該書總結了春秋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和治療經驗,確立了中醫學的獨特理論體系,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基礎。她系統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

    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叫秦越人的醫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被人們尊為神醫扁鵲。他所著的《難經》補充了《黃帝內經》的不足,也是後世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基礎。

    2.《傷寒雜病論》體現了中醫理論的成熟和完備

    東漢末年,南陽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進一步總結前人醫學成就,結合臨床經驗著成《傷寒雜病論》(後世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中醫學辨證論治第一部專書,它創立了六經辨證體系,提出了具體明晰的辨證方法和準確有效的治療原則,是對中醫理論和臨床醫學的極大發展,故後世對其有“啟萬世之法程 ,誠醫門之聖書”的尊譽,其辨證論治的思想和大量的處方用藥經驗至今仍然指導著臨床。

    3. 金元“四大家”的學術思想對中醫理論有了很大的突破

    自仲景之後,中醫學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理論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後世名醫輩出。但是論及巨大的發展創新,當屬金元時期的醫家們。金元四大家產生的原因有三,一是變遷、動盪的社會環境造成疾病叢生,醫學面臨挑戰。二是某些多發疾病對醫家有所啟發。三是在前人經驗理論的基礎上,諸醫家因時、因地、因人而宜,提出相應理論。

    4.衛氣營血辨治溫病是中醫理論的創新典範

    早在《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就有“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論述,但溫病理論的形成卻遲至溫疫頻作的明清時代。當時醫生大多墨守傷寒成方,非但不效,病反而愈危。而吳有性辨其為溫病而非傷寒,按疫施治,大獲奇效。於是深入探究,知源明理,建立溫疫學說。由此,溫病學得到迅速發展。

    清代溫病學大師葉桂創立溫病衛氣營血辨治大綱,極大地提高了溫病的論治水平。吳瑭強調以上、中、下三焦為綱統論溫熱、溼熱與溫疫,著《溫病條辨》,進一步發展和提高了葉氏的理論。薛雪則詳細論治溼熱性疾病,完善了溫病學說。王士雄集前人之大成,“以軒岐仲景之文為經,葉薛諸家之辨為緯”著《溫熱經緯》,總結和完善了溫病學理論。至此,溫病學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溫病的認識,發展了中醫理論,豐富了中醫學寶庫。

    5.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為中醫理論注入了新的元素

    新中國成立後,中西醫學工作者在整理繼承歷代醫學成果的同時,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基礎理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使中醫理論進一步發展、提高。每一項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均是對中醫理論的進一步探索,以冀取得的成果,為中醫理論創新尋找尋求新的突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戒撿西瓜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