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檀香木913

    刀架在你脖子上你敢不籤嗎?這問題太幼稚了,你要記住,美華人在日本有駐軍,美華人在日本犯罪日本的法律是管不了的,當年美華人奷殺日本女人可是屁事沒有,日本已經被美華人打斷骨頭了,籤個廣場協議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日本相對於美華人來說就是養的條狗!

  • 2 # 高分子複合雲材料

    別人都是傻缺,就你最聰明?

    日本人是“不得不”簽下廣場協議的懂嗎?

    什麼叫不得不?因為不籤,美國佬的大棒就要打下來了,到時候恐怕面臨更惡劣的情況

    自二戰以來,有勇氣正面硬懟美國佬的國家本來就不多,能懟贏的更是一隻手數得過來,日本這種由封建貴族和財閥勢力結合構成的國家,在二戰後就被打斷了脊樑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你讓他們哪來的勇氣硬扛美華人?

  • 3 # 王如奎

    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能抗的住美國,論貿易戰只有中國抗住了美國的反反覆覆,日本那小身板,美國一個回合就能打死,還不如順了美國,落個全屍,你看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澳洲,這些在美國面前都是慫包,誰敢不從,從上到下全都讓美國整死,因為美國在那些國家安插有內鬼,所以那些人都怕死,當年的日本人深知厲害了。

  • 4 # 昨思今明未武

    日本與美國簽署的廣場協議,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經濟衰落的開端,其實如果沒有廣場協議,日本經濟也會出現問題,實際上廣場協議只是引爆日本經濟問題的一個導火索。在日本經濟泡沫最巔峰的時刻,東京地區地皮的價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可以說日本經濟的發展已經嚴重背離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出問題是早晚的事。雖然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不是起到決定作用。

    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國家利益,這就決定著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是對日本有利的。廣場協議簽署之前,日本經濟嚴重過熱。當日本國內的熱錢推高日本國內的地價之後,大量的熱錢開始從日本湧向美國等國,在80年代末,三菱財團曾經購買過美國象徵之一的洛克菲勒中心,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經濟的強勢。而且由於日本國內的市場規模比較小,作為出口型國家的代表,日本經濟對外依存度非常的高,尤其是對美國,至今美國都是日本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國內企業的對外開拓,利於日本企業構建合資企業,開始積極推動日元升值。正是由於經濟利益的推動,才讓日本比較積極的加入到美國的計劃中去。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美國是二戰以後世界秩序的重要制定者,而日本是戰敗國,這就決定著日本在很多方面要對美國作出妥協。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加。為了保持美國的國家實力以及增加美中中國產品出口的競爭力,以便改變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美國希望透過推動美元貶值來達到應有的效果。也就是說,既然美國已經做出了決定,那麼日本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要積極的配合美國的計劃。

    另外就是廣場協議的簽署方不僅包括日本,還有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既然這些國家與美國簽署的廣場協議對英法德等國的影響不大,這也就代表著當時日本國內出現的危機更多的是日本經濟本身的問題。當然,如果沒有廣場協議的推動,日本經濟的增長勢頭可能還會保持比較長的時間。可能正是由於日本經濟的強勢崛起,讓美國看到了威脅,才會積極的推動廣場協議的簽署和執行。

    因此,廣場協議給日本帶來的經濟危機,更多的是日本國內經濟矛盾的集中爆發。哪怕沒有廣場協議的推動,以當時日本經濟嚴重違背經濟規律來說,出現經濟危機只是早晚的事,廣場協議只是將這一危機提前引爆而已。

  • 5 # 軼事異聞

    日本當年為何要故意迎合歐美國家鑑暑致使自己國家幾乎崩潰的《廣場協議》?不傻缺不?

    《廣場協議》簽訂實屬無奈

    上世紀八十年,美國經濟面臨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雙重困擾。1982年~1983年,美國出口額連續出現負增長,到84年貿易逆差高達千多億美元,其中對日本貿易逆差佔50%。因此,很多相關的利益集團強烈要求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要日元升值,以此挽救國內日益蕭條的製造業。

    貿易逆差

    值得是外匯儲備減少,商品國際競爭力削弱。說明美國當時對外貿易地位極其不利,大量的貿易逆差使美國資源外流嚴峻起來,外債加劇,國民經濟有效正常的執行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美國相關利益集團要求里根政府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日元升值對美國有什麼好處?

    例如,在簽訂《廣場協議》之前,1985年9月前,一美元兌換250日元,簽訂生效不到三個月,一美元兌換200日元,到1987年最高達到一美元兌換120日元。

    說明什麼?本來美國欠日本很多錢,由於日元升值。假如以前欠日本一美元只要給250日元,到最高的時候還120日元就OK了!同時還限制了出口,別人以前在你國家進口東西便宜,現在貴了就不想買了,同樣,去買別國的東西便宜了,別人肯定不想賣了,這樣對本國的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當時,日本是美國的最大債主國,老美又是世界霸主,作為小弟不整你整誰,敢不聽話不?

    但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以為日元值錢了,使日本經濟沉浸在繁榮和歡笑之中。那時候日本人花錢如糞土,特別的豪氣,好多國外的女性在日本夜店撈金,賺的腰包鼓鼓,夜店就是日本最瘋狂的地方之一,遍地是“黃金”。

    好景不長,沉浸在不可自拔的日子中,源自於貨幣值錢和對宏觀經濟政策失誤,很快陷入了泡沫經濟,使得日本經濟進入了停滯十年。

    其實題目說的並不能全因歐美國家,只是《廣場協議》簽訂,加速了貨幣升值的程序,其實日本貨幣升值早已經具備貨幣升值基礎了,只是加速了市場對美元貶值和日元升值的預期,最終日本經濟進入泡沫經濟也怪自己,也並非完全因簽訂《廣場協議》。

  • 6 # 建業水

    日本廣場協議是政治大三角格局變化後多種歷史條件的產物。1979年2月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蘇聯1979年12月開始出兵阿富汗,原來中蘇一起對抗美國的局面已經改為中美合作對抗蘇聯,中國北面、西面和南面對抗蘇聯,而蘇聯大量資源往東邊投放的效果,蘇聯陷入戰爭陷阱。在蘇聯對阿富汗進入重點清剿的階段,美國1983年還留著星球大戰手筆來擠壓蘇聯。

    大三角關係讓美國真正從戰爭後遺症擺脫出來騰出手腳解決經濟,美國1980年核心CPI高達13.5%,1982年失業率高達10.8%,在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傅高義教授(Ezra F.Vogel)出版了一本名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研究專著,認為“雖然日本的軍事戰爭沒有打敗美國,但透過經濟戰爭卻成功戰勝了美國”,美國加大對日本的嚴詞批判力度和強度,底特律的工人用大錘砸毀日本的豐田小轎車事件,認為日本奪取了美華人的工作,用不公平手段佔領美國市。美國開始把日本作為頭號挑戰者,由此引發美國新的“敲打日本”的對日政策,以維護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1984年美國財長詹姆士貝克在美國廣場飯店召集20多位華爾街國際銀行家、金融炒家(包括索羅斯)以及一些上億資產的美國富翁們秘密會談,確定以金融為手段,將日本二戰至今30年所創造的鉅額財務轉化為美國財富為奮鬥目標的最高指導思想,對日本開始進行一場金融戰爭。

    日本作為現在國際政治上唯一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的經濟強國,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雙邊貿易逆差規模達到462億美元,已經接近美國貿易逆差總規模的40%,日本積極接受“廣場協議”的原因不少:美國終究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日元升值算是讓利,保住市場是第一位的。無論日本政府是否出臺干預政策,日元都會升值,這也是由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和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位置所決定的,加上中曾根康弘1982年擔任日本首相倡導的“政治大國”的呼聲日益強烈,主張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僅要做經濟大國,而且也要做政治大國,開啟日本封閉的金融體制,加強日元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日本的這種心態的。

    在具體操作過程,在談判的過程中,美國財長貝克先和日本達成原則上的一致,然後到歐洲,告訴歐洲各國,日本已經答應了我們。當歐洲各國也表示同意之後,美國再回到日本,用歐洲的合作敲打日本,要求日本接受更苛刻的條件。貝克拿出了美國從未有過的謙恭姿態懇求日本大藏相竹下登道:‘求你了,竹下大臣,美國需要你的幫助。’”竹下登主動表示日元可以升值10%~20%,五國集團就迅速達成了期待已久的協議,在具體日本購買資產中同今天一樣,買不到美國核心技術,買的都是美國地產和娛樂業。三菱1988年14億購買洛克菲勒中心、1989年索尼34億購買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形成資源錯配,在日本泡沫破滅後日本在這次戰爭失敗。

    前幾年王建林收購美國電影公司,安邦收購美國酒店,只能是嘿嘿了。201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組織了一次代號201的全球流行病演習,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去年演習是否和1984年貝克廣場會議有相同的歷史意義嗎?

  • 7 #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賣掉東京房地產,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曾經的日本人口氣之大,儼然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只可惜1992年,日本股市以及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頓時陷入蕭條,十幾年都未能緩過勁來。

    有人說1992年日本經濟崩盤,皆因被美國逼迫簽署《廣場協議》的陰謀所致。其實《廣場協議》並非陰謀,日本亦是權衡利弊後,強力推動《廣場協議》程序,只是日本自己未能把控好經濟政策,才釀成苦果而已。

    二戰後百業凋敝的日本,在美國援助支撐下開始重啟經濟復甦,尤其是美國發動的北韓戰爭與越南戰爭,每年都會給日本帶來幾十億美元訂單,使日本製造業迅猛發展,大有超越美國之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日本產品大到汽車,小到電視等日常用品,以物美價廉質優享譽世界,並衝入美國市場風頭日盛。

    而美中中國產品卻因美元堅挺價格昂貴銷量大減,以致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已到無法承受之重。於是美國許多製造商建議美國政府設法降低美元兌換日元匯率,簡單說就是貶值美元,使日元升值,以提高美國商品出口價格優勢。

    甚至美國一家有名挖掘機公司,狂言只要日元升值20%,就可以把美國挖掘機來到日本東京。

    美國政府既不想看到美國貿易逆差以及財政赤字越來越大,也不想看到昔日小兄弟做強做大超越自己,成為美國債主。於是美國政府開始打壓日本產品,並提出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的建議。

    雖然日元升值有損日本出口商品貿易,可是日本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一句“強大的日本,必須要有強大的日元支援。”,透出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的渴望,因為他們已從日元升值中窺見了無限利益空間。

    首先日本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自信心爆棚,當然希望日元透過升值有助於日元國際化。

    其次日元升值也符合日本經濟擴張需求,有助於日本在海外併購更多資產企業,或是建立更多合資企業。

    再有當時正逢國際石油價格暴漲,而且國際石油皆以美元結算,那麼美元貶值、日元升值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同樣錢可以買到更多石油簡直就是天降橫財。

    還有日本當時雖然經濟發達,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經濟體,可其終歸還是美國手中棋子,在國際政治、軍事方面還需美國撐腰。

    雖然日本出口企業會因日元升值受損,可日本感覺如果將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之間,日本企業完全可以熬過難關。更何況日本升值還有上述諸多好處,於是日本順水推舟討好美國,順便重塑日本國際形象,何樂而不為呢?

    1985年9月22日,美國召集日本、英國、法國以及聯邦德國等國財政部長與中央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廣場協議》,達成關於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助力美元貶值共識。

    其實若想美元貶值極好操作,只要幾個國家同時拋售手中美元即可,幾天時間美元迅速貶值,美元兌換日元由最初的1:250左右,降至1:225。

    日本人手中日元值錢了,虛榮心膨脹跑到歐美國家一路買買買,造成了日本蒸蒸日上的假象,卻不知日本那些出口商們承受著怎樣的壓力。

    日本工廠為降低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貿易壓力,絞盡腦汁降低成本以挽回出口商品價格優勢,由此美國在《廣場協議》後並未得到想要的貿易順差,可是日本工廠終有黔驢技窮降低成本方法用盡時,於是只得將工廠遷移至原料與人工價格更低廉的國家。

    日本無奈之下,只得採取寬鬆貨幣制度降低利率,試圖刺激經濟,促使人們將手中錢投資實體企業,以緩解制造業出口壓力。可是製造業利潤微薄,誰又會幹無利可圖之事呢?於是日本人手中大量資金流向了股市與房地產。

    據說當時東京曾流傳著這樣的對話:“世界上什麼東西最賺錢啊?”,“炒外匯啊!你只需要賣出美元,買入日元就可以賺錢,傻子都會做!”。

    可想而知日本股市與房地產的火爆場景,日本股票漲勢迅猛,房價節節攀升,尤其是東京房價已高的有些病態,難怪日本人會誇口東京與整個美國等價。

    虛擬的金融經濟畢竟不是實體經濟,那時日本虛擬經濟泡沫已到達巔峰狀態,如果一旦被刺破,沒有實體支撐的虛擬經濟必定面臨崩潰。

    可是迷之自信的日本人對此未有一絲察覺,只堅信日本的股票與房地產永遠不會下跌。

    而日本神話破滅從一則被斷章取義的新聞開始。本來日本有信心掌控日元升值不超過20%,可是美國媒體誤傳了一則新聞“竹登藏相聲稱可以接受美元兌日元匯率降至1:190”,據說當時日本交易所內一片寂靜,隨之人們瘋狂拋售美元,致使日元進一步升值。

    日本政府再想掌控日元匯率已成不可能之事,美元兌換日元最低到了12 0日元。於是日本政府想降低日元升值與房地產熱度,又開啟緊縮貨幣政策,連續幾次提高利率,卻直接刺破了日本股市與房地產泡沫,進入了持續近二十年的經濟冬天。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固然有《廣場協議》因素,可我們反觀一同簽署《廣場協議》的英、法、德三國,他們與日本一樣經歷了貨幣升值過程,甚至德國貨幣升值比日本還高,可是這些國家都未出現如日本般經濟蕭條現象。究其原因,還是日本過度脫離實體經濟追求虛擬經濟而已。

    日本如願將日元升值後,未將資金用於研發高階科技產業,而是斥巨資投資不動產、股票市場等虛擬產業。

    譬如索尼公司購買了哥倫比亞影業公司,三菱集團則購買了洛克菲勒大廈,日本人在美國就是如此瘋狂購買Golf球場、各種大廈等並無太多實用價值的資產。

    等日本經濟衰退才發覺已被美國高精尖科技產業,遠遠的拋在了後面,而那些斥巨資購買的不動產,其實是美華人早就想拋售的資產,早已變得一名不文。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日本失去二十年,告訴了我們只有實體經濟才是國家命脈所在,那些虛擬的金融經濟雖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沒有了實體支撐,被吹得過大的泡沫終有破碎的時候。

  • 8 # 502牛

    廣場協議不僅日本簽了,英法等國也簽了,簽訂時間是85年,六年之後日本泡沫破裂,其它簽字國卻沒事,所以日本經濟崩潰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有人說當年日本應對危機的作為其實更像是自殺,為什麼這麼說?

    這裡不得不提到兩個重要的機構,日本央行和大藏省,前者可視為經濟政策的執行者,後者則是決策者。在更深入的研究中,正是他們之間的權力爭奪、相互掣肘導致日本經濟硬著陸。

    在泡沫最盛時,大藏省為了阻止泡沫繼續擴大,決定提高利率(緊縮手段),同時為了防止泡沫破裂,決定效仿美國財政赤字貨幣化(寬鬆手段),發行國債以期透過債務置換保持經濟平穩過度。可是他的執行者央行只照做了一半,把利率提高了,卻把國債拋給了社會,將一寬一緊的政策變成了雙份的緊縮。

    很快經濟在雙重暴擊下極速惡化,這時輿論開始一邊倒的指責大藏省,並最終讓大藏省這個名字成為歷史。而央行的領導層也因為陽奉陰違,在後續的調查中被帶走,元氣大傷。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大企業為了填補國內債務,不得不低價出讓海外資產,因為他們在泡沫期早就不幹實業了,整天盯著資產負債表玩高槓杆投機套利。資產價格急劇下滑,資不抵債的個人和企業紛紛破產,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在這場經濟大屠殺下,始終讓人困惑的是大藏省和央行的作為。網上一度出現日本主動刺破泡沫的言論,認為這是一種英勇之舉,但是我從未見過逼迫自己人民跳樓的英勇,這類言論故意將人禍粉飾成慷慨就義,但掩蓋不了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的矛盾。

    廣場協議僅僅是為外部勢力介入危機制造一個切入點,而真正致命的是自己隊伍裡的不忠者。大藏省應對危機的手段借鑑的是宗主國的經驗,誰教他的?央行高層的複雜背景,甚至調查處置他們的人還有海外背景。大藏省的消亡,央行的重組,最終沒能換來再次繁榮,而換來了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衰敗從來是在蕭薔之內,在他們行動之前他們的內心就已經改變了。

  • 9 # 靜曉曉的生活賬單

    日本當年為什麼簽署《廣場協議》,是不是傻缺?

    首先看美國為什麼糾結5國來簽署《廣場協議》,和今天差不多,美國覺得自己吃虧了。

    和今天一樣,貿易逆差。可是這貿易逆差是怎麼來的呢?

    上世界70年代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由能源引發的經濟危機,對美國衝擊比較大,通貨膨脹嚴重,為了應對通脹,美國實行貨幣緊縮之後,美元升值,美國的對外貿易就出現大額逆差,一年逆差額度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一半是是對日本的逆差。最高的一年是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華人驚呼“日本將和平佔領美國!”

    美國是那種自己吃了虧就忍了的國家嗎?可是怎麼找補回來呢?

    美國許多製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紛紛遊說美國政府,要求當時的里根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製造業。更有許多經濟學家也加入了遊說政府改變強勢美元立場的隊伍。

    於是,1985年9月22日,美國召集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簽訂《廣場協議》,透過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

    美國貶值,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要升值,日本此前樂觀地提出:日元可以升值20%。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升值逐漸突破預期,節節攀升,人人紛紛炒外匯,之後紛紛炒房地產,彷彿傻子都能掙錢,最誇張的時候,號稱“東京的房價能買下整個美國”,泡沫也迅速破滅了,日本經濟長期陷於停滯。

    現在看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是有點傻缺,但是歷史就要放在歷史中去看。按當時的情況,日本作為小弟,長期依附美國的存在,必然要支援。最開始抱著“拉哥哥一把,自己也不吃虧”的想法,適當升值一些,自己扛得住,而且貨幣升值和貶值對經濟都有促進作用,但看利益的需要,日元升值了,美元 對日元就貶值了,買美國的東西也便宜了。日本政府也想不到,日元會升值那麼多,導致對出口企業影響巨大,導致大量的資本直接磚頭金融和房地產,最終是全社會的經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 10 # 芋頭170900173

    廣場協議對日本有很大好處,是日本經濟勝利的成果,並不是誰逼他籤的。這個協議本質上是美國承認日本已經取得的經濟地位並給予相應待遇。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升值並國際化,日本經濟得到全球擴張的空間分額,這都是好處。日本也迎來了最繁榮富裕的五年。至於這五年日本人不好好幹活,瘋狂炒股炒房,到處一擲千金耍大牌,這個怪不到廣場協議頭上。就好像辛苦多年企業上市員工兌現了期權之後有人拿了錢花天酒地加胡亂投資,幾年就拉了虧空,你不能說這都是上市IPO的錯。廣場協議其實就是日本整體上市IPO,日本人都獲得大額紅利。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 11 # 笑語千年

    1985年9月22日,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西德五個國家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共同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匯率貶值,以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協議。這就是有名的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的背景

    協議簽訂後,五國央行開始拋售美元,導致美元匯率大幅度貶值。這麼做的後果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解決了,而日元對美元匯率出現了大幅度升值。日本政府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採取了增加貨幣供給和降低基準利率的政策,導致國際投機資金流入日本,使日本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廣場協議”後,日元很快升值一倍以上,導致日本出口急速跌落,經濟增長率下降。1989年,日本實行收縮性的貨幣政策,經濟泡沫破裂,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

    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能源價格大幅度上升,美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治理通貨膨脹,美聯儲連續三次提高利率,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匯率上漲了60%,從而嚴重削弱了美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使美國的製造業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八十年代,日本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是兩國貿易逆差規模達到462億美元。為彌補貿易逆差,美國需要大量吸引外資。可是美國流入資本遠遠超過外流資本,日本政府大量持有美元債券,成為美國的最大債主。

    二戰以後,日本發展迅速,到六十年代末,已超過多數西方發達國家。日本鋼鐵、造船、機械、化工、電器、汽車等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廣場協議”的性質

    “廣場協議”本身是一個旨在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綜合性處方。各國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抑制通貨膨脹,減少政府赤字、擴大國內市場開放度、減少貿易保護障礙等不同的經濟政策調整承諾,重申將堅持不懈地推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促進世界經濟增長,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維持低利率,以一定的數額和比例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融資,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當前經濟和財務困境。

    美、英、法、德、日等五國的承諾主要包括實現無通脹基礎上的均衡增長、削減公共開支,降低政府需求佔社會總支出的比例;將經濟增長方式轉化為內需引致型和民間投資引致型、促進金融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匯率彈性化;推動市場開放、貿易開放,抵制保護主義;密切監視匯率,實施靈活管理的貨幣政策。

    “廣場協議”的出發點,是調整當時失衡的世界經濟,最佳化經濟結構,實現均衡增長。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日本在簽訂“廣場協議”時,慷慨表示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率。然而,美國以及世界上的市場投機者,並沒有滿足日本讓美元對日元貶值20%的讓步,而是進一步打壓日本,便美元對日元的匯率繼續下跌。

    “廣場協議”後日本的經濟

    “廣場協議”後,美國為了刺激經濟,強烈主張下調美元利率,推動美元進入貶值通道,以達到壓縮經常收支赤字的目的。

    迫於美國的壓力,日本在一年之內連續5次調降官方貼現率,以保證在日美元“迴流”。但有意思的是,日元升值在短期內讓日本的經濟出現了繁榮。GDP甚至出現了6. 8%的高增長。這是因為為了應對升值帶來的影響,日本政府大幅度放鬆銀根,實行超低利率政策,而此時的日本企業剛好抓住了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

    但是好景不長。日元的持續升值,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日本經濟是一個出口主導的經濟,為了防止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度升值引發經濟的衰退,日本政府採取了增加貨幣供給和降低基準利率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充裕和低廉的貨幣資金誘使投資者湧向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助長了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的上升,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而正在此時,美國以防範金融風險為由,率先與英國達成雙邊協議,脅迫日本簽署了“巴塞爾協議”。日本不得不在美國的要求下“擠泡沫”。在持續提高利率、提高官方貼現率和採取緊縮的信貸、限制對房地產貸款等政策的多管齊下之下,日本經濟實現了”硬著陸“,自此進入長達10年經濟蕭條期。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也不能完全怪這個”廣場協議“。80年代日本實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但監管制度沒有跟上,導致商業銀行承擔了不少高風險的貸款;再加上當時日本全國上下都對房地產缺乏清醒認識,盲目認為房地產價格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使得資源過於集中房地產行業,進入了房地產價格虛擬膨脹的惡性迴圈,最終釀成巨大的泡沫。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對我們的啟示

    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比“廣場協議”時更為複雜。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國力的持續增強,人民幣升值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民幣升值,應採取漸進、微調的方式,如果人民幣升值是因為外來壓力導致的,就更應隔離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保持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

    穩定的金融環境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面對因金融市場投機因素導致的升值壓力,我們不應過分被動跟隨。我們應立足國內經濟的發展,保證國內物價穩定,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刺激產業升級。並且及時調整我們的經濟政策和戰略,把握本幣資產的最終定價權,防範各種風險。

  • 12 # 不執著財經

    其實,在廣場協議之前,日元由於長期貶值,日本的對外出口貿易形勢一片大好,日本主要靠出口來支援經濟增長。日本出口貿易形勢好,美國、英國、德國等看不下去了,要求日元升值,這樣可以降低日本出口的競爭力,日本迫於美國的威脅,只能同意,不過日本是想發展自己國家的房地產。日本人覺得出口受壓制,房地產還是可以依靠的。

    於是,日本就與美國等幾個國家簽訂了廣場協議。日元由當時的240:1升值 到120:1,這樣一來,大量外資擁向日本,購買日本的房地產。此後,日本就靠房地產了,日本的房價大漲,日元升值可以讓日本人在全世界開啟購買模式,甚至把美國的標誌建築——洛克菲洛大廈都買下來了。不過,日本房地產最終還是破裂了,那些投機日本房地產的外資,既賺到了日元升值 的好處,又從高位把日本房價給拋了,賺了雙份的利益。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長期原地踏步,不過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海外就有佈局,日本在海外有10萬億美元的投資,每年給日本帶 來3萬億美元的回報。所以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國民的生活並沒受太大影響。日本在痛定思痛後,開始發展高新科技、高階 製造業,他們最後的道路是走對了,透過高技術來發展經濟,現在全球半導體材料的70%都是由日本控制的。日本這幾十年的路,是摸索經濟發展之路,並不是傻缺,而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付出的代價而已。

  • 13 # HuiNanHistory

    日本簽署《廣場協議》並不是源於美國的逼迫,他們其實是自願的。日本的經濟低迷,與這份協議並無直接關係。

    在國內一直盛行這種說法:

    日本“失去的十年”(失われた10年),原因就在於他們在1980年代被美國逼迫簽署了《廣場協議》。

    但問題就在於,這句話說的對嗎?《廣場協議》是被迫簽署的嗎?日本的經濟低迷與這份協議有直接關係嗎?

    所謂的《廣場協議》是指1985年美、日、英、法及西德5國財長、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酒店簽署的協議,這份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解決美元對其他四國貨幣的幣值高估和鉅額貿易赤字。

    在這份協議的影響下,日元大幅升值。

    這份協議的簽署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從本質上說,並非是美國特意打壓日本而採取的做法,所以協議的簽署方是五國。

    從日本國內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把《廣場協議》與“失去的十年”聯絡起來。1980年代的日本本身恰恰是希望日元升值的,這有助於日本企業向海外進行投資。所以,他們欣然接受了協議。

    關鍵在於,協議簽署後,日本政府採取了一連串的昏招。為了保障在升值的同時不影響出口競爭力,日本政府大幅度放鬆了信貸,這個舉措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泡沫。在意識到經濟過熱以後,日本又迅速轉向加息,最終刺破了經濟泡沫。

    於是,日本在1990年代,陷入了“失去的十年”。

    總而言之,我們沒有必要把日本等同於自己面對的情況,這是沒有意義的。

  • 14 # 錦繡中源

    其實從廣場協議簽訂前後的幾年,日本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似乎看不出來它是故意迎合的。首先協議簽訂的背景是美國財政赤字劇增,貿易逆差大增,為了改善這樣不平衡的狀況,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西德才商議對策,之後才簽訂這個協議。同時這個協議簽訂時日本大藏省的強力推動的。

    80年代的日本經濟已經非常的強,經濟實力位居世界第二。廣場協議簽訂後的幾年裡,日元大幅升值,變得更值錢,日本便開啟全球買買買模式,甚至買下了“美國財富的象徵”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當時還有這麼個說法“只要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可見當時日本的狂熱程度。

    另外,簽署協議共有五個國家,除了日元外,法國、英國、西德的貨幣也升值了,如果說廣場協議是日本被迫簽訂的,感覺說不過去。

    但是廣場協議對日本所造成的影響確實非常大,日元大幅升值,大量資金流入到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導致產生大量的經濟泡沫,最後在80年代末。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從此便一蹶不振。

    這其中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協議簽訂時日元本來計劃升值20%左右,然而協議簽訂後日元短時間內升值太快了,而且一直升值到1995年才達到頂點,累計升值超過3倍。原本日本就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日元大幅升值,使得日本出口競爭力大幅下滑。另外,在日元大幅升值、經濟泡沫未破裂之前,日本採取的應對措施有失誤等,最終才造成了這個局面。

  • 15 # 李建秋的世界

    不是廣場協議導致日本衰落的。

    籤《廣場協議》的不止日本一家,現在看來最倒黴的是日本。

    我們先看《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元的情況

    從1985年開始到1987年,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換250日元,迅速上升到1美元兌換120日元,升值幅度升值超過100%,這是最大的一波日元升值。

    此後1987年又簽訂《盧浮宮協議》,日元又開始一波升值

    我們看看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本的GDP增長情況:

    如圖所見,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的經濟還是增長的不錯的,一直到1992年開始減緩。

    廣場協議的核心,就是各國聯手去推動美元貶值,這個貶值不但是美元兌日元的貶值,而是美元兌所有幾個籤協議國家所有貨幣的貶值。

    美國之所以要搞《廣場協議》,很簡單,當時美國的逆差太厲害了,美華人受不了了。

    美華人認為:簽了《廣場協議》,美元下跌,各國貨幣上漲,美國商品就便宜了,就可以解決逆差問題了

    解決了嗎?請看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的進出口:

    如圖所示,1985年貿易順差134.466,到了1997年順差是133.927,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廣場協議沒有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反而美國經濟一度萎靡,而日本經濟一路上揚。

    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前提下,日本企業就選擇了一個最為合理的方案:到全球擴張,今天日本大量的海外資產,就是那個時代形成的,因為日元升值了,日元購買他國的物品就相對便宜了。

    十分之一的美國房地產被日本人買走。

    這是日本的黃金時代,日本人的人均GDP甚至超過了美華人均GDP,當時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淪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

    90年代為什麼日本那麼膨脹,敢於和美國鬥一鬥,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日元升值的本身,刺激了日本國內的經濟泡沫,我們看幾個例子:

    第一,日本股市的飆漲。從1985年到1989年,4年時間,日經指數平均增長30%,到1989年日經指數達到39000點,是1985年的3倍。

    而這四年時間,日本的GDP平均增長只有4%,這很顯然就是泡沫。

    第二,房地產價格,1985年,日本土地資產總額高達1000億日元,到1989年超過2000億日元,是當時美國土地資產的4倍。

    第三,日本本國內出現大量的投機行為,對於消費品的需求,對於奢侈品的需求,對於貴重金屬的需求大增,而此時日本國內的金融監管又比較薄弱,相當部分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者利用土地或者股票資產進行擔保,對銀行進行再融資,再把融資得來的資金投入到股票市場,導致日本股市持續性膨脹。

    在持續膨脹的金融泡沫面前,日本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問題所在,但是他們採取了一系列不理智的做法,他們沒有試圖讓日本經濟軟著陸,而是採取最嚴苛的方式:直接刺穿泡沫。

    當時三重野康擔任日本央行行長,他採取非常嚴厲的做法:在1989年下半年,連續兩次調整貼現率,意圖刺穿泡沫經濟,發現日經指數還在上漲,緊接著在1990年初,再次大幅度上調利率,到1990年8月,五次貼現利率上調,一直調到6%,日本股市暴跌,一年時間不到,股指下跌超過40%。

    大量的資產被蒸發,房地產市場崩潰,日本經濟泡沫破滅。

    非常清楚的看到,不是廣場協議導致的日本經濟蕭條,而是廣場協議變相催生了日本經濟的泡沫,但是日本央行以及日本政府沒有能正確的處理泡沫問題,最後導致日本經濟幾十年的蕭條。

  • 16 # 蘭亭翰墨千古韻

    日本當然不是傻缺,當日本面對米國這個巨人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侏儒,何況米國還有歐洲那些盟國助陣,以日本這種侏儒小身板哪有還手之力,你不簽訂協議,哪米國和歐洲盟國集體對日本關閉市場,日本死的更快,日本二戰戰敗以後就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他只是米國的殖民地,米國透過日米安保條約控制日本達到控制西太平洋的戰略目標,說到底日本只是一個小國,無論國土面積人口資源都不足以擔當大國,更不用想可以和米國對抗了,日本的定位最多就是一箇中等強國。

    日本雖然簽訂廣場協議,但只要隨後應對得當,去槓桿去泡沫經濟軟著陸,那麼日本經濟也不會像今天這麼慘,其實即使是經濟政策應對失當,大不了勒緊褲帶過幾年苦日子,經濟是有周期的,經歷一定週期的低谷,總會慢慢走出低谷的,為什麼日本走不出低谷呢?原因在於經濟政策和政治政策社會政策密切相關,政治政策社會政策走錯了就是萬劫不復的戰略錯誤,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犯了脫亞入歐全盤西化的戰略錯誤,尤其二戰後更加錯上加錯,歐米流行什麼他就學什麼,不能堅持自己本來正確的東西,只要歐米對日本某個東西批評一下,日本必然自我反思必然“改正”,比如日本企業的終身僱傭制度,這本來是日本特定文化導致的獨特體制,雖然有弊端但利大於弊,但日本自己向歐洲學習也放棄了,大規模使用派遣工。比如日本的傳統比較保守重視婚姻家庭,居然去學歐洲所謂的“進步思潮”,瞎搞什麼女權主義,搞的日本年輕人不婚主義流行,結果就是生育率大大降低,老齡化越來越高,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老齡人佔多數,必然就是消費力降低,沒人消費還能搞什麼經濟呢。

    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經驗教訓,主要是吸取日本盲目跟隨歐米的教訓,要真正建立自信,不要歐米對中國一提出批評,中國就趕緊解釋趕緊“反思”,歐米一貫是自己做不好還喜歡以教師爺的口氣來教訓中國,中國需要堅持做自己,根本無須和歐米去辯解,中國的事情中國自己做主,比如今年的新冠疫情,一開始西方也是在一旁心災樂禍地看中國笑話,批評中國的隔離措施不講人權,但是今年中國做的好,堅持採取強力隔離措施,很快就取得抗疫勝利,反觀歐米講嘴炮人權,搞的人全沒了,現在不得不進行第二次封城隔離措施。中國今後也要像這次處理新冠疫情一樣堅持獨立自主,實踐也再一次證明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比歐米都要優越,在這方面全華人民要堅定不移。

  • 17 # 蕭武

    對日本來說,《廣場協議》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簽署這個協議之前,日本正在經濟崛起的路上,一度出現過買下美國的聲音。而在簽署這個協議之後,日本很快就開始進入滯脹時期,經濟發展停滯,只能止步於世界第二,無法再進一步了。

    在簽署這個協議的時候,日本人難道不知道這個協議將會給日本帶來什麼後果嗎?當然知道,但日本不能不簽署,不能拒絕。這是美日關係的框架所決定的事情,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美國是有駐軍的,日本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

    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就開始逐步崛起,在一戰之後,更是利用歐洲列強醫治戰爭創傷的時機,在亞洲和太平洋上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搶佔歐洲列強暫時衰退留下的真空。到二戰爆發前,日本已經入侵了中國,威脅到了列強在中國的利益。

    在日本崛起的時候,美國經濟上也已經崛起了,但國際地位卻並不高。一直到一戰結束,美國也只是接受與日本共享太平洋,雖然在極力限制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但日本一再挑戰美國底線,打破美國的對華政策,也就是門戶開放,美國也是聽之任之。

    美國縱容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不斷擴張,終於在二戰爆發之後受到了懲罰,這就是日本突襲美軍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在這之後,美國才終於坐不住了,必須要參戰了。在這之後,日本迅速擴張到了東南亞,並且佔領了美國殖民地菲律賓,麥克阿瑟只能倉皇逃往澳洲。

    二戰期間,美國的策略是一邊在太平洋上與日軍進行逐島爭奪,一邊在大陸上為中國提供援助,讓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去牽制日本,為歐洲戰場的解決爭取時間。在歐洲戰場的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在日本駐軍,日本成為被佔領國,並且被解除了武裝。北韓戰爭爆發之後,美國開始扶植日本,並且武裝日本,但仍然限制日本使用武力。也是在這之後,日本開始迅速從戰爭中恢復,進入高速增長期,逐步恢復成為發達國家。

    到1970年代,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歐美各主要國家都處於經濟衰退期,日本則抓住機會大肆擴張其海外影響力,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拉美,甚至在歐洲和北美,日本的經濟影響力都越來越大,從而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核心地位。

    美國當然不會甘心束手就擒,於是開始反擊,結果就是強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之前二十多年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日本崛起的幻覺就此破滅,日本最終在美國的強力威脅之下接受了現實,簽署了這個斷送日本發展前景的條約。

    客觀來說,廣場協議雖然對日本極端不利,但也只是讓日本從此放棄了趕超美國的希望和可能,並沒有讓日本陷入崩潰的地步,只是從此之後,日本就只能在經濟上更加依附於美國,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受制於美國,等於為日本人為設定了一個上限,也就是不能超過美國,只能永遠跟在美國後面走。

    到1990年代之後,歐美進入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無論是美國的網際網路新經濟,還是歐洲的一體化,都有很大的進步,甚至中國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而日本卻只能原地踏步,在滯漲期裡打轉轉,無法走出美國用廣場協議給他畫下的這個圓圈。

    雖然日本從此失去了超越美國的可能性,但日本仍然在慣性之下,經濟繼續增長,仍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超越。而且,日本在拉美、東南亞和非洲也有不少投資,安倍晉三任期內也一直在搞一些小動作,但都沒什麼用。

    不過,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滯脹之後,日本從經濟到社會,也在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在七八十年代,日本還拍了不少科幻片,在想象著拯救地球,說明當時的日本還有希望,還在憧憬未來。而現在的日本,已經沒有了這種上進心,年輕人普遍頹廢,對未來感到絕望。

  • 18 # 鞅論財經

    日本在簽署廣場協議之後還慶祝簽署成功,日本可以讓經濟快速上升。不過確實也是這樣,從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本經濟快速上升,GDP從1985年的1.4萬億美元增長到了1995年5.4萬億美元,十年裡增長了約4倍,年增長率達到15%,比之中國經濟最高的時期還要給力。

    正所謂物極必反,那是因為日本走向了一條脫實就虛的經濟道路,隨著日元的快速升值,全球資金蜂擁而入,土地市場、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上漲,整個經濟一片大好,企業和居民財富更是持續升值,大量日企開始湧現美歐市場,購買大量資產,甚至叫喊著要買下整個美國。

    可當時為什麼沒有反對讓日元貶值的廣場協議?

    其實有反對過,不僅僅是日本,主要的經濟體國家也都在反對。但是,由於美國的70年代末以後,由於新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開始讓美元大幅升值,如果美元繼續升值對美國經濟也不利,對全球經濟更為不利。於是跟主要西方經濟體協商,走美元貶值而其他國家升值的道路,即便不同意美元貶值也會這樣走。而且,當時簽署協議的還有英國和德國等國家。德國卻在廣場協議之後走出一條經濟持續上升的道路,跟日本完全不同。這種危機不是完全歸罪於廣場協議,最大的成分還是日本自己太作。

    到了1995年,日本經濟達到了巔峰,讓其滅亡,就要先瘋狂。之後的日本經濟才出現了大幅暴跌,房產、地產、股票統統高樓跳水,日本完全陷入了5萬億美元的陷阱中,經濟20年裡不見好轉,這就是日本失去的20年。

    可如果從19985年開始算,那麼如今也是日本GDP從1.4萬億,到如今破5萬億美元,GDP增長了4倍,35年裡的年平均增長率4%。也是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也不能叫傻缺,只能算是自我癲狂,如日本從今以後還可以迴歸正常增長率,那麼這失去的20年可以用那癲狂的10年來彌補,畢竟在那最瘋狂的時間裡讓GDP增長了4倍,也算是對廣場協議失敗中的一種安慰!

  • 19 # 遊走京城的魚

    什麼是廣場協議

    日本和美國為了解決各自的國內問題,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酒店簽署了讓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的協議,這就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的背景

    一、日本經過改革,工業發展到鼎盛,大量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出口美國的產品最多,因為質量高價格低,充斥了美國大部分市場,使得美國本土製造商受到威脅,甚至傳言要替代美國本土製造商。

    二、戰爭使得美國政府出現財政赤字,部分美國政客需要解決財政危機,要開動印鈔機讓美元貶值。

    三、日本國內由於無序的發展經濟,央行釋放了大量的貨幣,這些貨幣除了給實體經濟產生動力外,多餘的貨幣就去了其它行業,其中房地產市場吸納貨幣最多,使得日本的房地產出現了泡沫,大量的信貸充斥著日本政府,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無法再維持下去。

    一拍即合的原因日本已經沒法拯救現有的經濟,企業大量的信貸無法償還,政府需要刺破經濟泡沫美國政府需要解決財政危機,印發貨幣美國企業要抑制日本企業在美國本土傾銷商品

    所以,並不是日本政府太傻屈服於美國政府,而是日本政府要借用美元貶值,來刺破日本的經濟泡沫,這樣美國就成了日本國民千夫所指的物件了,即使沒有美國,日本照樣會自己刺破泡沫,只是日本政府會背上罵名,美國既解決了財政危機,又為本土企業爭取了市場份額,還顯示了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兩者一拍即合。

  • 20 # 使用者9244747964999

    日本 日美親善條約(神奈川條約)1854年 日本,美國 日美修好通商條約 1858年 日本,美國 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下田條約)1855年 日本,俄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單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