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這一年頗不平靜,建安七子有五人先後去世,他們都是曹丕、曹植的好友。七子之一王粲去世的這年才四十一歲,葬禮是曹丕親自主持。
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地位僅在老爹曹操之下,這麼高級別的葬禮,想象中一定是特別肅穆和莊嚴。
確實,曹植寫了一篇感人淚下的《王仲宣誄》,“誰謂不庸,早世即冥;誰謂不傷,華繁中零,痛悼……”痛悼好友的離去,那曹丕呢?
曹丕在學驢鳴。
當時曹丕已是一國儲君,只因為王粲生前愛聽驢鳴,便在葬禮上學驢鳴送好友最後一程,不僅自己學,還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叫一聲。
儲君讓學,誰敢不叫,因而本該嚴肅的葬禮之上,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驢鳴聲。
今天的我們作為普通人,尚且難做出這樣的事,但曹丕能在好友的葬禮上,放下儲君的身份和麵子,學驢叫寄託哀思,真是有足夠任性不羈的勇氣。
儘管曹丕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太好,但“驢鳴送葬”的這一刻,他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人格魅力。
建安二十二年,這一年頗不平靜,建安七子有五人先後去世,他們都是曹丕、曹植的好友。七子之一王粲去世的這年才四十一歲,葬禮是曹丕親自主持。
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地位僅在老爹曹操之下,這麼高級別的葬禮,想象中一定是特別肅穆和莊嚴。
確實,曹植寫了一篇感人淚下的《王仲宣誄》,“誰謂不庸,早世即冥;誰謂不傷,華繁中零,痛悼……”痛悼好友的離去,那曹丕呢?
曹丕在學驢鳴。
當時曹丕已是一國儲君,只因為王粲生前愛聽驢鳴,便在葬禮上學驢鳴送好友最後一程,不僅自己學,還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叫一聲。
儲君讓學,誰敢不叫,因而本該嚴肅的葬禮之上,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驢鳴聲。
今天的我們作為普通人,尚且難做出這樣的事,但曹丕能在好友的葬禮上,放下儲君的身份和麵子,學驢叫寄託哀思,真是有足夠任性不羈的勇氣。
儘管曹丕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太好,但“驢鳴送葬”的這一刻,他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