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征6197
-
2 # 薄荷之戀LOVE
祖沖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臺1964年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的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2、郭守敬星——1977年,經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把他在1964年發現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
3、張衡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臺報國際小行星中心批准,將該臺1964年10月9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0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4、張鈺哲星——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國際小行星通報》第4420期公佈,把美國哈佛大學天文臺把他們發現的正式編號為205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鈺哲星”。
5、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臺將在1964年11月9日發現了第2027號小行星命名為“沈括星”。
6、邵逸夫星——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臺於1964年10月8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執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由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組成。
上古時代中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釋義】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中國古代本土天文學說之一,又稱 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國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 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二十八宿的名稱: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二十八宿與十二地支對應關係
地支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最核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重要的符號。地支來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種一年的表達方式。地支建立的方法是採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號。
星宿名稱
東方青龍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七宿:鬥宿,牛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
南方朱雀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張宿,翼宿,軫宿。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反: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稱玄武: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