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既閒且馳

    道的本質就是你看見的世間萬物,最高境界也就是世間萬物皆可偽造。

  • 2 # 馬蘭開花二十一啊

    道的本質是一箇中國古人根據自身的認知對宇宙本源做出的定義。道,講究規律,陰陽,萬物之理。最高境界就是人類最高智慧,則看穿世界一切因果輪迴,就像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提倡的萬事皆有理,一切都在按照它本身的規律在進行,萬物有陰必有陽,有善必有惡,因此才能達到陰陽輪迴,善惡交替,善並非全善,惡也並非全惡,就像狼吃羊,羊吃草,看起來簡單其實卻含著萬物規律...

  • 3 # 青瓷愛好者

    “道”是宇宙萬事萬物相互運作發展的總規律,是永恆的。“德”是認知總規律後順應“道”而去做人做事的行為表現,德的本意強調不能違背良知和自然規律去發展提高自己,道隱藏在一切事物從無到有再到消失整個發展過程,德是對道的理解認識,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感知之後的行為。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自我反思的良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做事之前先做人,做人就要寬容自己的心態去諒解別人,寬容別人的差錯,所以德也體現了一個人的涵養,儒家對德的概念解釋為(仁義禮智信),同時德也是一個人善念的體現。百善孝為先,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劉海戲金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仁則能全,義則能守,禮則能變,智則能兼,信則能克”所以德是個人追求進步不斷學習修正自己言行,以使自己達到完善的目的,伴隨終生。德重在一個謙字,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水利萬物而不爭,如玉如君子。

  • 4 # 山會長

    “道”和“德”,是中國道家的兩個概念。道德是一個詞,但是,道和德應分來講,各有自己的意思。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第五十一章。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莊子·外篇·天地》:“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道也。”道家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

    秦·黃石公《素書》:“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意思是,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亦是如此;德即是獲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滿足,自然界萬事萬物也是如此。

    在古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道,本義是客觀真理,如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人的生老病死等,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人類和社會的進步。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安定和諧,人類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本義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需要發展,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創造自己的事業,在不違背道的原則下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才能使人類與自然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透過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例項,是道的體現,是能看到的心行,是透過感知後所進行的活動。如果沒有德,就不能如此形象地瞭解和認識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係。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著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因此,道德屬於文明範疇。

    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德”,就是“文明”。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道”是道理,“德”是德行。對人而言,講道理,才能具備德行;對國家而言,有道理,才能擁有德治的社會。

  • 5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何為“道”何為“德”?

    老子《道德經》五千個字,字字值千金,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很顯然就是一個“道”字。就是人道,地道,天道。就人道說來有“見素抱樸”的為人之道,“以柔克剛”的謀事之道,“復歸嬰兒”的養生之道,“無為而治”的管理之道......等等。

    “德”而言,老子把“德”分為“上德”和“下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區分的標準就是表現形式不同,是不是有意把“德”表現出來。“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現出德性,而是無心表現出來,是自然而然的表現。“下德”是有意表現出德性,有意就是有目的,就是勉強的,虛偽的表現。兩者結果不盡相同。

    至於“德”就是德性,品德,就是一個人的天性,稟性。“德”就是“道”的行為,結合一起就形成了“道德”。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講道德觀念,就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很自覺的行為表現出來。是仁和義內在的一種自律。法律法規是強制性的,而禮是倫理道德。自覺尊守法律法規,就是有道德,懂道德人士的表現,應值得全社會提倡,尊重!稱讚!

  • 6 # 雅俗自適

    道教學派的創始人,「李耳」;後人把他稱為老子。是因為「李耳」著有反映其思想的一本書,書名為《老子》。也有稱該書為《道德經》或《老子五千言》的。老子是把“道”與“德”兩個字,聯在一起來作表述的。

    道是什麼?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裡的這個‘物’,並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說,有那麼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在天地未開,一片混沌的時刻,就早已存在了的。如果,非要給這個「東西」取個名字的話,那就把此東西稱之為‘道’吧!

    《老子》書中還有一個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說天、人、地三者都自然地從‘道’的這裡所產生。道同天、人、地三者都是按照大自然的規律(或謂之自身的規律,不是人力所為)在執行,由此來展現世界豐富多彩的面貌。

    何為德?人品端莊謂之德,心靈善良謂之德,文明禮貌謂之德,慈悲為懷謂之德,一身正氣謂之德。人生應具備的優良品德,即恭、寬、信、敏、惠。人生還應該有溫、良、恭、儉、讓的道德修養。

    《周易*說卦傳》有言:“立人之道,曰人曰義。”如果說做人不講道德,不講人論,這種人就是道德缺乏者,就不可以稱之為“人”,古人把這樣的人斥之為“衣冠禽獸”。這種人有人之形,而無人之實。“德不配位,必有實殃。”

    “道”字和“德”字相結合,就成之為在社會生活中,能約束人性的道德規範,以及人該有的道德修養。道德是一種與文明相關聯的高尚品格。人生若無文明美德,就會無法擺脫矇昧野蠻的狀態。道德規範重在一個‘仁’字,人人都要具備一顆“仁心”。“仁”

    就是在自己的行動上要懂得尊重他人,愛護他人,也就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愛心”所在。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首先要有一顆博愛眾生的仁慈心,對長者關愛尊敬,對朋友誠心誠意。

    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都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人人都清楚,生命是難能可貴的,都懂得愛惜生命的重要,但也絕不會苟且偷生,需要用生命作代價時,也絕不吝惜。

  • 7 # 14說4

    道乃是意識傾向,為人素質,是做人的譜。正所謂的【為人是道,循規蹈矩】。

    德乃是倫理規則,品尚善舉,正所謂的【德高望重,施德恩澤】。✅

    為人是道,心無邪念,思想是關鍵,正確認識世界觀態度,選擇可持續發展之道,才有生存牢靠,本質好規矩原則做人,道通而行,品行端正,作風正派是道的所在。多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也是做人的理,做人的準則必備。

    厚德載物,功德無量,德是好心做事,施恩善作,求得安然而過,積善好德,慈悲為懷,良知做人,積陰德,念想來世好出頭,盡善盡美行美德,弘揚正氣,做個仁義道德之人,問心無愧,道德品質好,不做虧心事,心安若然,行得正坐得端,行得正站得直,行得正走得端,行得正自慰撫心也寬,人舒服一身輕鬆。

    綜上所述,道是做人的心理素質,人品本質。德是做人的修善造化境界,在於心意。所以做人要以道服人,以德從心,有心德,有道行好轍,做好心人,多積功德,俱備道與德組合,生成所謂的【道德】。道德做人,做人道德,弘揚傳統社會風氣,既對社會產生正能量,又留給自已好後路,來生好生活,留給後人興旺發達可出頭。

  • 8 # 真人無名

    什麼是道,什麼是德?我的回答是:

    “道”和“德”是兩個不同的哲學概念,最早出現在老子《道德經》中。

    一,什麼是道?

    老子的描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透過老子的描述,我們得知:道混然成在於開天劈地之前,無聲無象,不受任何外為影響獨立長存永不停息,迴圈執行而永不衰竭。可以說道就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也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我們不由得要問,道何以能成為“萬物之母”呢?《周易•繫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怎麼就成了陰陽了呢?老子進一步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道體,好比一個太極圖,裡面有一陰一陽兩條魚,象徵精子和卵子;二就是天和地,天為陽地為陰;由簡及繁,演化萬物。《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和而萬物生。由此觀之,道包含陰陽,沒有陰陽結合,就沒有萬事萬物,陰陽就是道。

    二,什麼是德?

    “道”性蘊含於萬物之中,使其健康地執行發展就是德。換言之,德是道的具體體現形式;道為體,德為用。道性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就是德;虛無、自然、樸素、柔弱、不爭,就是德。在老子看來,德又分為上德和下德,老子說:上德無德。什麼意思呢?就是:具備上德的人,沒有德的概念,一言一行,一主一動,都符合“道”的規律,而主動用自己的行動去悟道,修道,就是下德。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誠實守信,樂善好施,就是德。總之,萬事萬物在執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體現“道”的特性,就是德。

  • 9 # 南岸風過見晴空

    【道與德 • 悟道行德】

    北苑:南岸風

    道,路。自然道,自然永珍存在的法則、規律等。道法,路過的方式。自然道法,自然永珍遵循自有存在的法則、規律等。順道而生,自然而然。逆道而行,自而不然。

    《老子》書中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面上解釋:人循地之道,地循天之道,而後法自然之道。也就是人循地的法則和規律、地循天的法則和規律、天循自然的法則和規律、而後形成自己的法則、規則去順應自然。

    人們對自然永珍的認知,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對自然的認知,透過觀察、接融、感覺、發現等方式,不斷對自然永珍的存在,以書畫詩賦、音樂曲唱、分科著書等形式傳遞、傳承著,順道而生,逆道而棄。

    道,有千萬道。路,有千萬條。人生存在長、寬、高的自然體中,與自然共生。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慾,感知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對自然永珍的濃厚興趣,道法自然,而後法道自然。

    德,仁。自然德,德行天下。自然仁,仁懷眾生。德,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順道而生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歷史時期,德行的標準也不一,貫穿其始終的一個字,就是“善”。善其道而生,德。逆其道而生,惡。善惡分明在人心,德行好壞亦自知。

    老子《道德經》中寫道:“”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此見,道乃德之母,無道不成德。無名乃德之始,有名成德之母。道生德,德成仁,仁行天下。

    德的形成,有一個成長的過程,貫通於人的一生。人的成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隨人的七情六慾,在不斷的變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德,性本善。近朱赤,近墨黑。德行,是人一生的修行之道。

    德有千萬種,仁有千萬好。思想生活在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中,從始至終,能以“道”、“德”、“仁”、“善”修心修身、修家修業、修才修藝、修國修政的有幾人?修成正果者,必龍行天下。逆道而行者,必眾叛親離。道德始然,自然而然。

    復興中華,從道德修養開始。華人夢想,亦從擇道立德開始。中國傳統文化,淵遠流長,順道而生。中國傳統美德,根植人心,順道而成。悠久的歷史文化,聖人的思想精髓,隨時光流失,不斷沉澱。君有厚生之德,必有後生之福,自然而然。

    砥礪前行,從道德養成開始。復興之路,其漫漫而修遠,少年強,則國強。鄉村振興,其蒸蒸而日上,少年興,則國興。道德修養,是人一生的路,國之少年,以國之復興擇道立德,國必強盛興。人修三身之德,以正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必厚生可為。順道而生,自然而然。

  • 10 # 荒原牧雲

    道為陰,德為陽。道為動,德為靜;道是不斷變幻的形體、名稱,德是事物不變的心性。德是心德是仁德是事物的核心`圓心′,道是變幻的路徑是事物生命之道生命的軌跡。道是外緣,德是內心,道成體,德成性。(個人觀點)

  • 11 # 泰安方圓

    道德的根本是和諧。道生萬物是自然界的規律,是萬物的本源和歸屬,道法自然;人合於道則徳,遵從自然界的規律,按照自然界的規律去辦事就是德,是萬物的本性和稟賦。違背自然規律、逆天行事,失德,就要受到懲罰!

  • 12 # 如法話微媒

    道,為人處事的方向方法方式;

    德,為人處事的氣質素質品質。

    道可謂德的因,德可謂道的果;

    德亦可謂道的因,道亦可謂德的果;

    道和德放在一起,既是因果,亦可並列。

    道,或可見,亦不可見:

    德,可不見,亦或可見。

    什麼道,就什麼德;什麼德,亦什麼道。

    不排除論道行道時,會缺德。德本身包括缺德;

    不排除缺德失德時,亦有道。道本身包括有道。

    道和德,用好了才叫有道德。這個“好”指的是利己利人的效果。

    道和德,用壞了也叫有道德。這個“壞”指的是損人不利己的效果。

    事實上,道和德,對於少數人很好效果;對於另外少數人很壞效果;對於多數人沒有效果。

    換句通俗話說:道和德,是藝術品。在乎得人不多,並且在乎的人未必是好的鑑賞效果。

    道和德分開看,都是中性詞;道和德放在一起,也是中性詞。

    講道、講德、講道德,都是中性詞;有道、有德、有道德,也是中性詞。

    關於道和德,人人各做各受,不一而論。

    本無道,是名字叫做道;本無德,是名字叫做德。

  • 13 # 笑看花開花落李思恩

    道是指天道,就是上天給人在人間所要走的一條正義的道路。就是人該學的天道,就是一條向善的人間正道。人來到世間,來到這個花花世界中,各種物質享受,人追求名利、地位的慾望本性就會越來越難以控制的,人掙了一百元就想掙一千元,掙了一千元又想又掙一萬元,掙了一萬元又想掙一億元……,錢財利益使人會變得不擇手段去掙錢的,甚至有些人為了搞錢殺人放火的,有些人為了搞錢偷賣小孩的……,勾心鬥角、形形式式的搞錢手段都有,所以人離天道給人走的正義向善的道路越來越遠了,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人去走正義向善的路也越來越少,人的慾望也就越來越多了,人也越來越痛苦難受了。道是沒有名也沒有形的,就是無名無形,要人有向善的心去領悟和做出善事那麼人才能體會得到道的精髓。德是你行善道所活出的一種德行,那天你以德服人了講明有點道德底線了。

  • 14 # 蒼穹展翅

    道即是路,德即是行與言。看似是路即是無形的道,有的人走正路,走正道,走大路。有的人有小路,走徢徑,走邪路,別闢溪徑。有的人積德行善樂於施捨,有的人損人利己不顧損德,有的人口語積德,有的人出口傷人,惡語相向,古人語,積口德,行為善,無惡念即是德分圓滿。

  • 15 # 水林焱

    這個最好請人民政府的領導來作答!那最恰當不過了!因為他們是完全知道“道和德”深層次的精典和做法,並由此教育和引領百姓,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增強對道和德的理解深度!讓群眾有章可循!使社會文明更好更快地步入一個更新的臺階!

  • 16 # liuchangming123

    道矣無道始自然,

    德之予德性其緣。

    菩提無樹自悟道,

    天地之間各修行。

  • 17 # 中國夢9789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每個組織有每個組織的道,萬物皆有道,因自然而生,自然而亡。道是一種存在的意識,是自然萬物無法反駁且類似命運一樣的存在。德就是德,一個字而已。

  • 18 # 生活建設指導

    道,是本體,是能量。

    德,是道的呈現,是道被規範後的作用。

    道,是電,

    德,是燈泡的顏色,

    照出來的光的顏色,是結果。

  • 19 # 手機使用者青山夕照

    道是人們的行為範疇,是自然法則。古話說,大道無垠,各走一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道是規範世界萬物發展變化不可逾越的規律。

    德是人們思想操守品質的高度的概括。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等就象一把把尺子,標誌著德的高度。個人淺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年~100年是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