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偉哥闖一闖

    醫學家——林巧稚(1955)

    半導體材料學家——林蘭英(1980)

    古生物學家——郝詒純(1980)

    固體力學專家——李敏華(1980)

    岩石學家——池際尚(1980)

    固體物理學家——謝希德(1980)

    有機化學家——蔣麗金(1980)

    藥物化學家——黃 量(1980)

    核物理學家——王承書 (1980)

    分析化學家——高小霞 (1980)

    合成農藥化學家——陳茹玉(1980)

    半導體化學家——沈天慧(1980)

    核物理學家——何澤慧(1980)

    物理學家——李 林(1980)

    天文學家——葉叔華(1980)

    有機化學家——趙玉芬(1991)

  • 2 # 快樂每一天李子

    1、林巧稚

    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被尊稱為“中國醫學聖母”。

    2、謝希德

    中國半導體物理學開拓者之一,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固體物理學家。

    3、屠呦呦

    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從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曾凡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多能性。

    5、張彌曼

    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第20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6、陳化蘭

    2016年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禽流感方面頂級女科學家。

    7、韓喜球

    2008年獲中國女科學家,中國大洋科考方面的女科學家。

    8、許琪

    2018年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中國醫學基礎科學腦科學疾病科學家。

    9、盧豔麗

    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玉米基因研究專家。

    10、陳薇

    研製出中國軍隊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藥,全球首個獲批新藥證書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 3 # 使用者8543401739201

    1.吳健雄於1912年5月31日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1936年赴美國留學,1940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又獲美國普林斯頓、耶魯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學府的理學博士學位。


    她長期從事科學試驗,研究原子物理學,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並在美國以及國際上多次榮獲大獎。她在1973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1975年榮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勳章。


    吳健雄生前關心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她從1973年起多次到中國探親和講學,1982年應聘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名譽教授,1992年在東南大學建立了吳健雄實驗室。


    1994年6月,吳健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為表彰她在科學上取得的傑出成就和為華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的貢獻,美國全美華人協會於1994年授予吳健雄夫婦“全美華人傑出成就獎”。


    1997年2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籍華裔教授、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因病逝世。


    2.何澤慧


    2011年6月20日上午7點39分,聽到匆匆趕來的女兒在耳邊輕輕喚了一聲“媽媽,我來了。”顯示著何澤慧生命體徵的心電圖瞬間變成了一條直線。“媽媽在等我”,在母親生命最後的幾年,一直日夜相伴的小女兒錢民協懂得母親最後的苦心。


    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學家何澤慧走完了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之路,就這樣靜靜地離去。


    作為中國第一代女物理學家,何澤慧的名字更多時候被掩蓋在了許多男性科學家的背後。但憑藉著對科學的熱情和忠誠,她傳奇的人生開創了中國科學界眾多的第一: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


    3.謝希德,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21年3月19日生於福建省泉州市。


    她是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科和表面物理學科開創者和奠基人,在表面和介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異質結構電子性質理論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養出數位當今中國該領域的領軍人才。曾任復旦大學校長,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物理學科研機構的建立與發展,科教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學會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貢獻。


    4.王明貞(1906年10月3日—2010年8月28日),江蘇蘇州人,物理學家。


    1926~1928年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學習。對統計物理學,尤其是玻耳茲曼方程和布朗運動有深入系統的研究,首次獨立地從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和克雷默(Kramers)方程中推匯出自由粒子和簡單諧振子的布朗運動。與導師G.E.烏倫貝克(Uhlenbeck)合作寫成“布朗運動的理論”一文。此文至今一直作為了解和研究布朗運動最主要參考文獻之一。2010年8月28日,王明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5.陸士嘉(1911—1986) 1933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物理系,1937年考入德國哥廷大學學習物理,並以優異成績獲得洪堡獎學金。1942年,寫成優秀的論文《圓柱射流遇垂直氣流時的上卷》,獲得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後,先後在北洋大學、水工研究所、清華大學任職。1952年,參與籌建北京航空學院,後任該學院教授。主持建設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專業,參與建立一整套低速風洞和中國第一個高速風洞。曾任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第二屆副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理事、《力學進展》副主編、《力學學報》編委等職。


    6.李方華,1932年生。1956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1982-1983年在日本大阪大學應用物理系任訪問學者半年。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J. Electron Microscopy》、《電子顯微學報》、《中國物理快報》、《物理學報》等期刊編委。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晶體結構和缺陷的電子衍射和高解析度電子顯微學研究;電子晶體學影象處理理論和方法研究。


    7.俞君英


    出生於浙江諸暨,1997年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後進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攻讀生物博士學位。2003年,俞君英博士畢業後加盟湯姆森實驗室做研究助理,師從首次成功分離人類幹細胞的著名生物學家湯姆森(JamesThomson)教授。2007年11月成功以非克隆技術培養出人類幹細胞而轟動世界。


    8.屠呦呦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華人。

  • 4 # bmkjtfxryihf

    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詩人馮至,哲學家賀麟,中國代數拓撲學的開拓者江澤涵,聞一多胞弟、翻譯家聞家駟, 費孝通之兄、法學教授費青,曾任宋慶齡秘書的政治學教授吳之椿,還有北大舉足輕重的教授周炳琳他們在今日的聲望各不相同,有一些極為寂寥,但這些人在 當時都是聲名卓著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板wps如何設定列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