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935771311678
-
2 # 空曠沈易
乾隆皇帝為什麼不答應和英國通商呢?一般認為的原因是使者馬戛爾尼不願對乾隆皇帝三跪九拜,所以乾隆皇帝不願意通商,但其實按照當時英國通商的要求來看,完全是因為要求過分,所以清王朝沒有答應。
其實,清王朝沒有同意通商還是因為英國提出的要求的不合理。根據英國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到有幾處和後來因為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相似,所以英國提出的要求算有點無理了,一個獨立甚至還有附庸國的國家怎麼會答應呢?
-
3 # 使用者7043017495470
原因之一:政治上鞏固政權
明末清初,歐美地區透過各港口向中華地區,傳播思想、學術、宗教等,對中國百姓的愚昧思想有了重大的影響。雍正時期,因羅馬教廷與清朝關於中國禮儀的問題進入白熱化,雍正一紙令下,禁止天主教進入中國,這便是閉關鎖國開始。(太平天國便是宗教起義)
清朝雖統治了中國,但民間反清起義時有發生,比如電視劇中常看到的天地會、白蓮教等;同時,沿海一帶經常有海外間諜出沒,借通商名義對清朝進行偵查;與中國貿易之商船,更是攜帶武器,不遠處也亦有兵船徘徊;加上恰時澳門有外國勢力聚眾抗議。
這一系列現象引起了乾隆帝的警覺。乾隆帝為防止澳門事件再度發生,為防止國內反清勢力與外族勾結,為鞏固滿族統治政權,乾隆帝進一步實行海禁,1757年,正式宣佈閉關鎖國。
原因之二:經濟上防微杜漸
貿易順差。明朝時期,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得世界半數白銀黃金流入中國;清順治時期,在與外的海貿中,清朝也一直處於有利地位。據日本長崎交易所,日本出外白銀中,三分之二流入清朝。西方諸國早已對長久且巨大的貿易逆差不滿,於是便廣派商船直接前往清朝購買商品,高峰時期能有幾千條。
走私猖獗。在帆船時代,海關難以全面監管沿海線,民間走私現象屢見不鮮,在乾隆帝頒佈聖旨之後,走私現象依舊時有發生。
原因之三:情感上煩不勝煩
英國在與清的貿易中,自身貪得無厭,採取了各種方法使中國對其開放更多港口。其中包括:1757年洪仁輝上訪事件;唆使澳門聚眾反清事件;無視清朝政令私自與寧波港口通商事件;兵船在海外徘徊;各國訪團訪華等等。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乾隆煩不勝煩。加上時值大清巔峰時期,一切需求均可自給自足,這給了乾隆足夠的勇氣與底氣,同時也堅定了其閉關鎖國的政策施行!西方列強在一系列的外交中,均未討得便宜,最後也不得不採取戰爭的手段開啟中國大門!
回覆列表
乾隆倒是感覺我們國內很發達,不需要國外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