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9
回覆列表
  • 1 # 奶爸木子李

    這是一個很有愛的問題

    作為中年老奶爸,必須來回答

    我的經驗就是,太長不看版:小月齡寶寶的爸媽別胡思亂想,等到十六個月再說。小月齡唯一需要做的事:多說話,多交流,少用玩具代替自己陪孩子。有沒有問題不是四五個月看得出的。沒問題的孩子十六個月之前就能看出來沒問題了。若真有問題,十六個月再做干預不遲。

    好的,如果願意繼續聽我嘮嘮叨叨幾千字,那麼就繼續看吧。

    可能沒娃的人挺難理解的一個事實是,在小小娃的媽媽中,流行著一種“自閉症恐慌症”。具體表現就是,拼命懷疑自家孩子是自閉症,拼命搜尋自閉症的相關資料,成天暗搓搓觀察自家孩子的每一個眼神和每一個動作,稍有“可疑”便垂淚不止,恨不得趕緊進行專業干預,正可謂風聲鶴唳。然而,其實,這些小小娃很可能根本一點問題也沒有,全是媽媽瞎擔心。

    為啥媽媽會這麼擔心?因為首先,自閉症是產檢不能檢出的疾病。不但不能檢出,而且還不是一出生就有端倪。很多自閉患兒在一歲半之前看起來幾乎完全正常,而在別的孩子認知爆發、語言爆發時,這些自閉患兒卻未能和同齡人一樣爆發式發展,被遠遠留在原地。或者,有些孩子原本已經開始咿呀學語,能力卻在兩三歲上忽然退化,喪失曾經獲得的能力。其次,自閉症的發病率近年來越來越高。根據美國自閉症方面的研究資料,2018年,全美兒童的自閉症發病率是1/58!也就是說,58個孩子裡面就有一個自閉兒,四捨五入一下一百個孩子裡面有兩個自閉兒,發病率接近2%!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不怪孩子媽們個個嚇得魂不守舍。(參考資料來源:Autism Facts and Figures | Autism Speaks )

    可能有人會說,一百個裡面有2個?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其實這裡面也有個原因,就是,美國非常在乎嬰幼兒的發育篩查,只要孩子有社交方面落後的傾向,就會要求父母帶著孩子去看專家。對於小小孩的自閉診斷,也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事實上,真正的重症自閉只佔自閉兒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被診斷為自閉的人群中有一大半(甚至更多)有著正常的智商。但他們如果沒有經過專業干預,可能就會被認為”內向“,”不合群“,”怪怪的“,”不懂他在想什麼“,從而遊離在社會邊緣。但是如果從小就得到需要的專業幫助和診療,他們能儘可能好地適應學校,適應人群,適應社會。並不是自閉患者的數目迅猛提升,而是越來越多原本不會被診斷為自閉的孩子被劃入了自閉的譜系當中,從而這些孩子也得到了所需的幫助。在這個角度上來講,被診斷為自閉也不是什麼太可怕的事情。所以,美國這邊寧可多把一些孩子,包括社交能力發育遲緩、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正常孩子劃到自閉症譜系裡面,反正專業干預也沒有壞處,過兩年孩子發育好了摘掉自閉症帽子大家皆大歡喜,也不願讓明明需要幫助的孩子漏診。這樣一來,自閉症的發病率自然一路猛升。其實這並不代表自閉症患者真的在增加。

    而,美國診斷自閉的最早年齡是多大呢?18個月。在18個月之前,醫生的判斷一般都比較保守,認為孩子爸媽可以先淡定下來再等等。尤其是一歲之前,一般醫生都會叫爸媽在家裡多跟孩子說話,多逗孩子玩。專業的診斷治療什麼的,都等18個月再說。當然,如果醫生覺得某個孩子確實比較可疑,也會在孩子一歲左右時提醒爸媽早點去預約自閉症專科醫師,免得過了18個月去尋醫時發現這個醫生要排半年的隊才能看上,白白耽誤時間。

    我為啥這麼清楚呢?嗯,作為一個愛擔心的媽媽,作為一個有較強的搜尋資訊能力的媽媽,我剛剛從“自閉恐慌症”中畢業。我家寶寶十七個月了,我終於可以百分之百地說,我娃跟自閉症沒有關係了。(在這之前我都不敢說這個話!)

    其實,我跟題主一樣,在孩子四五個月時,我非常緊張她到底有沒有問題。那時,我家希希簡直跟題主描述的一模一樣。不愛看人,難以逗笑,一天能笑四五次就算非常給面子。所謂的”社會性微笑“,就是你對她笑期待她笑回來,那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至於到底怎麼逗笑那就是隨緣了,有時舉高高可以笑一下,有時拍手手可以笑一下,有時學小動物叫可以笑一下,然而笑了一次之後下次這個把戲便再也不管用。她經常盯著虛空發呆,眼神接觸明顯比別人家孩子少些。我經常帶她出門找同齡娃媽玩,每次看到別人家孩子我都偷偷觀察小娃們和我的眼神接觸。很明顯,那些孩子和我對視的時間都會比我家希希長!希希的眼神更像是飄過來,飄一下就飄走了,沒有長時間的對視和溝通的感覺。至於別的,四五個月的孩子也根本都不會啥。我能看見的只有眼神接觸這一點。而對一個疑神疑鬼的媽媽來說,這一點已經足夠嚇得我夜不能寐了。

    那時候,我最討厭、卻又忍不住想看的就是各種“嬰幼兒發育表”。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微信上有個公眾號推一個“按月齡成長指南”,裡面寫六個月的孩子應該會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跟她說爸爸應該能看向爸爸,跟她說媽媽應該能看向媽媽。(後來才知道這些玩意根本是瞎扯,六個月幹嘛要人家聽懂人話!一歲或者十三四個月能聽懂就可以了)我心裡咯噔咯噔的,因為明顯跟希希說任何話她都當我是空氣啊!別人抱走她都不在乎的,誰抱都行,根本不認人!叫名字也當然不理了,她好像根本不care我在講什麼,也不care我在做什麼,反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發呆,不高興了就嗷嗷嗷嗷哭,高興了偶爾笑一下,也不知道她在對什麼笑。大概每天笑個三四次,大部分時候是嗷嗷怪,這也嗷嗷,那也嗷嗷……反正那個時候,我是沒找到半點帶小孩的樂趣。在她一歲之前,我真的並不覺得她有可愛的地方。——比較難過的是,我經常覺得別人家孩子還挺可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逗一下嘎嘎笑,多可愛啊。我家的呢,逗也不理,不愛笑,成天嚎。。。

    在希希八個月的時候,家裡來朋友做客,仍然是誰都可以抱她。她非常淡定,不哭不笑,神情往好了說是一派淡定風淡雲輕,往壞了說就是滿臉呆板。——當然也並不是永遠呆板,看到她覺得好玩的事情還是要笑的,稍有一點點不舒服也還是要哭的。但是我總覺得,感覺不太對啊。。。。跟別的孩子明顯有差距啊,別人家孩子都認媽媽了,也知道誰是陌生人,對陌生人要麼是禮貌性微笑,要麼是緊張謹慎乃至大哭,哪有這麼個陌生人抱著走了都滿臉平靜的道理?

    說起來,一直到九個半月,希希都沒有表現出認人的跡象。要說我不擔心,那是假的。但是醫生卻一直表示淡定,說,目前來看一切正常,不需要干預,有的孩子就是晚一點等等再看。——事實證明,醫生是對的。我家這個小月齡時怎麼看怎麼不對勁的孩子,在九個半月時開始,跟上了同齡孩子的發育軌道。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只是一個看起來一切普通的傍晚,我跟娃她爹照常推著滿臉風淡雲輕一副大佬派頭的希希出門遛彎。隔壁的鄰居過來,打了個招呼。希希以前也見過那位鄰居阿姨,她見了陌生人一向都是滿臉淡定,偶爾嗷嗷,從來不笑。此時我們身為爸媽一般會找理由:“嗯她現在好像不太高興,嗯她好像困了。。。”然後鄰居也會禮貌性地表達“啊你家寶寶真可愛啊快回家睡覺吧。。。”我們以為這一次大概也是同樣的情景再現。

    然而,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希希忽然盯住了鄰居阿姨的臉,不轉眼珠地盯著,然後“哇”一聲崩潰大哭起來!她哭得涕淚交流,小拳頭攥得死緊,完全是被嚇到了的表情。——誒,嚇到了?她居然,忽然之間,被陌生人嚇到了?

    我們趕緊跟鄰居道個歉推希希走人,結果希希仍舊一邊哭,一邊探頭探腦去看鄰居阿姨,看到了就嚎兩嗓子,直到完全看不見了才停歇下來。

    那時我還有點不太相信希希居然瞬間爆發了陌生人焦慮,掌握了認人技能。然而,第二天,帶她去飯店吃飯,飯店老闆樂呵呵跑來圍觀小寶寶,當老闆湊近她一米範圍內並且眼神望著她看的時候,希希又爆發了,嗷嗷嗷嗷嗷嗷!

    就這樣,希希就好像是腦袋裡的某一個開關忽然被打開了一樣,她忽然明白了親人和陌生人的區別。她開始長時間打量陌生人的臉,滿臉警惕。當陌生人靠近,她會滿臉緊張地看向媽媽求助。當陌生人靠得更近,她就嚇得狂哭不止。她的眼神接觸慢慢變好了,眼神不再是飄的,而是與大人長時間接觸,開始用眼神交流。也就是說,她的表現,開始向同齡孩子靠攏了。

    在那之後,一切忽然就正常了。

    眼神接觸正常,對陌生人的反應正常。十個月時學會了主動拿東西給媽媽,舉起東西湊到媽媽眼前,媽媽拿走就嘎嘎笑。十一個月學會了指東西,看到什麼想要的或是有趣的就抬起爪子指給媽媽看。十二個月開始聽得懂大人講話,能把媽媽說出口的玩具塞到媽媽手裡。十三個月可以指出自己的耳朵腦袋肚肚手手腳腳。十五個月開始冒話,指著鴨子喊嘎嘎。目前快要十七個月,會說的話不多,但是已經在很努力地嘗試跟大人表達她的意思了。最近學會了用“啊夫,啊夫”地吹氣表示她熱,要我給她脫外套。此刻我終於可以放心地說,我家崽崽不是個孤獨症兒童,她是個正常孩子,是個在小月齡時曾有過一些發育落後的正常孩子。

    在我認識的人裡,我並不是唯一一個在孩子小月齡時疑神疑鬼的家長。我有個朋友在孩子六七個月時因為孩子眼神不凝視而天天查自閉症相關文獻查到半夜三點多,說她寫博士論文時都沒那麼用心。另一個朋友在孩子三四個月時總覺得孩子太會自娛自樂好像不需要大人陪玩,也成天緊張兮兮地到處找人倒苦水。結果呢?長大了一看全是健康孩子,屁事沒有!

    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我不是說自閉症不存在,也不是說家長不應該提高警惕。我只是想說,四五個月的時候看不出來!看不出來!小月齡時根本無法診斷!!各個論壇上四五個月就覺得“我家孩子肯定是自閉症了這可怎麼辦”的家長太多了,一個個緊張得跟天塌了似的。但問題在於小月齡的孩子她表現得落後一些不能代表孩子有問題啊!醫生也說,他見過了太多小月齡時表現不好、但是長著長著就一切正常了的孩子。一歲之前家長太緊張實在沒什麼好處,不如儘可能安心地等一等。

    我是木子李,一個全職奶爸,緣分相識於此,點完關注再走唄

  • 2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孩子的哪些表現屬於需要重視的“警示行為”?以下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識別和判斷:

    不看——不喜歡看人臉、眼睛

    社交活動在生命初期已經出現,在母親哺乳或對著嬰兒微笑時,即使是三四個月的小嬰兒也是有迴應的。表現的方式很簡單,例如對人臉的片刻凝視,或者也能回以微笑。但孤獨症患兒對人眼部的注視明顯減少,甚至是逃避目光的交流,有些孤獨症患兒即便可以“對話”,但是面對面注視仍然不正常。這是孤獨症兒童一個非常經典的社交障礙表現,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帶養人應該予以重視。

    不語——不說話、學語晚、語言倒退

    多數孤獨症患兒存在語言出現延遲,最先引起帶養人重視的也往往是兒童語言問題。

    六七個月左右的嬰兒不會發出咿咿呀呀、類似與人搭話、“找人聊天玩耍”的聲音,需要引起帶養人的重視。儘管語言發育延遲並非孤獨症診斷的必要條件,但請家長務必重視。

    此外,如果孩子曾經有過語言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出現了退步;或者孩子的話總是叫人難以理解,與孩子相處的環境不符;鸚鵡學舌似的重複別人的話或者動畫片裡的話;甚至總是自言自語但沒有任何意義,都值得家長注意。

    不理——不理人、喚名無迴應

    對於自己名字的迴應最早可出現在五六個月大時,這個月齡的小嬰兒在聽到自己常用的名字時會出現條件反射性的動作、反應,例如尋找叫他/她名字的人,或忽然停下玩耍等。如果孩子遠遠大於6月齡,但對自己的名字充耳不聞,是非常需要重視的“警示行為”。

    不指——不會指物

    如果1歲以上的孩子總是拉著大人到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食物或其他想要的東西前,無法用手指指向他/她需要的物品,而常將大人的手放到物品上,這種表現是比較有意義的“警示行為”。

    此外,孤獨症的患兒肢體語言也明顯減少,例如不會用點頭表示“要”、搖頭表示“不要”,不會手勢比劃等。

    不分享——不會分享興趣和情感

    缺乏與他人互動的慾望,在和家人玩耍時很少微笑或大笑,不會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主動分享給他人,不會對環境中的人的痛苦表示同情,似乎缺乏同情心,不會炫耀、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或者得意之事。

    不學、不玩——不會模仿、不會遊戲

    患兒在嬰兒期就表現出不會模仿周圍人的言行,如在拍手、敲鼓、言語發音等模仿方面存在困難。2歲以後表現出不會玩假裝的、想象性的遊戲,例如過家家,用手指模仿打電話等等。

    使用物品不當、感知覺異常、行為刻板

    從1歲開始就可能在孤獨症患兒身上發現對於物品的不恰當使用的現象,以重複、刻板的模式表現出來。長時間旋轉、排列物品,或持續對某種物品看個不停,例如將小汽車排成一排,非常喜歡旋轉圓形的玩具,並持續盯著這些東西看,表現出了比其他小孩對這些東西明顯執著的興趣。或者喜歡繞圈、旋轉身體且久轉不暈,不厭其煩上下樓梯、乘坐電梯等。

    以上這些是比較有特點的孤獨症的表現,但它們尚不能構成孤獨症診斷。家長如發現上述跡象,應帶孩子至兒童精神科、心理科、發育行為兒科、兒童保健科等相應科室進行全面的觀察和評估。

  • 3 # 最美cure

    早期自閉症症狀不容易發現,需要1到2歲才可以看出來,六個月是不能確定的。最開始自閉症的症狀,給家長的印象就是孩子比較乖、比較省心、從不哭鬧,但逐漸的會發現在語言能力方面發育比較遲緩、說話很晚、而且說不清楚,和別人的交流也會有困難。幾乎從來不看你。可以玩自己的東西,但就是不理人。說白了就跟沒有血緣關係差不多。這一些情況如果都出現,就需要考慮有自閉症的可能性。大多數的自閉症兒童其實是很少說話的,也不會對大聲的呼叫做出反應。有些孩子能發出聲音,但他們不能完成情景交際,他們會經常尖叫、哼歌或製造別人聽不懂或聽不懂的“詞語”,或自言自語,也被稱為“以自我為中心的講話”,是自閉症的表現之一。

  • 4 # 聊餵奶的王老師

    關於自閉症,我們都知道屬於腦神經發育異常。需要首先要宣告的是:

    寶寶進入6個月,大腦在“社交/情緒/溝通”的能區尚處在快速發育階段,家長不用看到孩子情緒、語音表達少,就急於給孩子貼標籤。很多時候調整育兒方法,提高陪伴效率就可以解決問題。

    接下來,講一下6月齡寶寶正常有的情緒社交表現,您可以自行判斷:

    ①對主要照顧者有情緒。能夠識別出主要照顧者並且有發脾氣、哭鬧、開心微笑的情緒表達。

    ②玩“互動”遊戲的時候,可以跟您,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雖然沒有具體的發音但是有交流。

    ④喜歡照鏡子看自己。有時候會跟鏡子裡的自己說話、伸手拍打鏡子。

    以上是幾個正常6月齡該有的反應,如果您發現多條標準都出現問題,家人也覺得寶寶情緒表達確實有問題,建議到正規醫院兒保科進一步篩查。

  • 5 # 妞寶樂園

    1.依賴性差。六個月大的嬰兒大多數已變得依賴母親。有時他們看不到母親會哭泣。但是對於自閉症嬰兒,他們對任何人都是相同的感覺。他們不喜歡與任何人交流,他們只想自己玩玩具,這是自閉症的典型表現。

    2.不喜歡錶達。大多數六個月大的嬰兒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但自閉症嬰兒不喜歡錶達自己的表情,不喜歡被人抱,特別是不喜歡自己發出聲音,這是自閉症的典型表現,尤其是母親應該更多地陪伴嬰兒。

    3.刻板的行為。大多數六個月大的嬰兒對周圍的世界非常好奇。他們希望不斷探索和發現,但是自閉症嬰兒的表現相對單一。他們不僅沒有探索和發現的慾望,而且擁有非常單一的興趣點。玩玩具的方式看起來會更僵硬

  • 6 # 心理諮詢師劉麗囡

    教名沒反應、不對視、目光飄忽關注點不在人身上、不會發聲是六個月自閉孩子最集中的表現,此外還可能會有對聲音味道過於敏感、表情單一、肌肉無力抬頭晚、脖子軟、坐不住等

  • 7 # 大乖小妞妞

    自閉症一般是在生下來之後就有的疾病,而且是終身疾病,目前我們國家的自閉症兒童人數還是非常多的,當出現了這種疾病之後,需要家長及時的帶孩子進行復健治療,疾病的症狀可能會有好轉,那麼究竟6個月嬰兒自閉症表現有哪些呢?

    一般嬰兒在六個月的時候自閉表現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也會有一些異常,比如對周邊的玩具都不感興趣,家長手裡帶著玩具引導孩子的時候,孩子也不會有目光的追隨,而且自己也不會玩兒玩具,或者是隻對一件玩具長期的感興趣等等,這都有可能是自閉症的表現。

    一般在六個月左右的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目光會隨時的追隨著母親,而且在母親不在的時候,還會哭泣,對於身邊常見到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但是自閉症的孩子表現出的親密情況就不同,對母親的依賴就非常差了。

    等過了幾年之後,可能自閉症的兒童就只依賴母親,長期和母親相處,如果一旦母親不在身邊的話,就會大哭大鬧,而且會一直哭到母親回來,對於自閉症的干預治療,一般都是從幾個月開始效果比較好,所以一旦發現,就要及時的治療了。

  • 8 # 馬佳健康學

    正常小孩一生下來就有與人對視的能力,隨著嬰兒的成長,這種能力越來越明顯和強化;到了三個月的時候,一逗就會咯咯咯地笑出聲音,對家長逗的行為能夠理解和作出反饋。而自閉症的患兒常常自己玩自己的,逗了也沒有反應,不會專注在家長身上,特別是人臉和眼睛上面。患兒再大一點的時候,表現就更加明顯了,不能聽懂家長的指令。

    比如,正常小孩1歲的時候,家長對他說,把遙控器給我,小孩能夠聽得懂,而且有動作反應。而自閉症的患兒就會聽而不聞,去測聽力是正常的,但就是對家長的互動沒有什麼反應,或者反應比較差,這跟小孩自閉症的程度有關。自閉症患兒特別突出的問題,是他的語言會出現得比較晚,甚至沒有。家長要重視帶孩子做常規的保健體檢。家長一開始要注意孩子的目光的對視和追視,還有孩子與人交流方面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瀘縣15歲女孩墜樓事件中,你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