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65捨得捨不得

    另一位大學生,在一次補考中作弊,被老師發現,並沒收了試卷,該學生坐在教室裡發呆半個多小時,並有痛哭的現象,但老師並沒有留意,而可悲的是,過後他也選擇了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位成了人的大學生,不就是一場考試嗎?至於要自殺嗎?這是因為什麼,是如何受不了這種打擊的。

    一,不重視自己的生命,從小沒有受過挫折,自尊心過強,沒有受過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理解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任何時候,都要珍惜生命,只要生命在,什麼都可以重來,逝出生命一切成空。世上除了生死,皆是小事。

    三,只有一顆脆弱的小心靈,強大的心臟該如何獲得,靠知識更靠一個人的閱歷,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家長強調讀書,卻忘記了讓他們去經歷自己該經歷的事。總是擔心他會受這種傷,受那種傷,對他們太多的保護,實際上就是在毒害他們,曾聽一報道說:現在的孩子很可憐,雖然物質不缺,但他內心是痛苦的,他們人生方向是迷茫的。打比方說,三隻白鼠,給它一個按鈴,第一隻摁一下就給一塊糖,於是它總去按;第二隻摁一次,打它一次,它再也不摁了;第三隻,它摁時,有時給糖有時打它,結果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現在孩子就是第三隻白鼠,給他好經濟條件,又給他製造恐慌,不斷施加學習、前途的壓力;弄得他們不知道你是愛他還是不愛他;是幸福還是恐懼,所以對待生死還不如一次打擊。

  • 2 # 細雨微塵

    如今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居多,父母長輩寵溺有加,凡事包辦替代,很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遭一點罪!

    對孩子管的太多了,成長過程太順了,孩子有想法,想勞動,想幹家務時,家長對孩子說,不用幹活,幹家務,學習好就行!

    只抓成績,只抓智商教育,只注重成績分數!可謂分高遮百醜!學校和家長都忽視了孩子關於挫折和品德修養的情商教育!

    導致孩子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成長過程中,遭受不了一點挫折!

    一遇困境,當已力不可為時,不是積極面對,努力解決困難,而是選擇逃避和退縮,內心情緒極為脆弱,極易崩潰!從而走上極端!

    前兩天,在可可西里失蹤,選擇輕生的24歲女大學生黃某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例子!

    她遭遇了人生挫折,面對沒能順利畢業的現實,不是尋求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而是因內心的壓力和挫折無處排遣,而選擇輕生,結束了自已年輕的生命!

    給父母和親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婉惜!

    孩子的挫折教育情商教育比帶來高分的智商教育重要得多!

    近年來,高智商引發犯罪軾母的案件就發生了好幾起!比如北大的吳謝宇軾母案……

    一個內心和思想健康的情商高的孩子,同樣能成為人材和棟樑!成為父母的驕傲!

    全社會都應重視孩子心理健康!重視孩子的抗挫折情商教育,應從小抓起!

  • 3 # 課代表泛微

    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保護過度,孩子沒有經受過挫折教育。

    有些孩子從小在蜜罐里長大,家長生怕孩子受傷害,過度緊張,因而孩子成了溫室裡的花朵,一點點風雨就可能讓其夭折。

    就好像有些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就要死要活的,家長也去學校找老師算賬,長此以往,孩子聽不得一點負面意見,受不得一點委屈,自然就沒有承受力。

    可是人的一生怎麼可能事事順心?

    真正遇到挫折了,就承受不住,崩潰。

    解決方法:讓孩子認識挫折,並且懂得直面挫折,進一步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視野狹窄,閱歷不足

    很多孩子和家長一心撲在學習上,對其他事情漠不關心,孩子對世界沒有全面的認識,挫折來臨時就容易反應過激。

    正是因為經歷得少,才會把芝麻大的挫折看得無比重要。

    解決方法:這樣的孩子,家長就應該多帶其出門旅遊,多談心講道理,開闊孩子的視野,心胸自然也會跟著開闊起來。

    三、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點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性情大變,有的孩子變得易衝動,易燃易爆炸,而有的孩子卻變得敏感自卑,內向怯懦。

    這是生長髮育的階段所決定的。

    解決方法:父母和老師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經常與其談心,陪著孩子走過這一段情緒不穩定的時光。

    四、不良資訊的影響

    因為通訊方式的多元化,現在孩子接觸資訊的方式太多了,有好多負面資訊也容易被孩子們看到。

    比如前段時間流行的藍鯨遊戲,很多少年受其影響,最後自殺。

    受負面資訊影響,很多孩子並不認為生命貴重,不但容易傷害自己,而且還可能傷害他人。

    解決方法: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淨化網路環境,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

  • 4 # 新資優教育

    主要是家長讓孩子生活得太順了!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都會選擇自己的舒適區,希望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輕鬆順利的。在小的時候,孩子們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容易得到來自大人的幫助,實際在現實社會中,一些家長們總是心疼孩子會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恨不得將所有能做的事情都替子女包辦了,久而久之,從而使孩子逐漸產生了依賴心理,稍微有些難度挑戰的工作就不願去面對。

    家長們要明白,你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他們要有能力地去做一些事情,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他要敢於去做事情,尤其是面對一些小挫折的時候,他們要能夠鼓起自己的勇氣去面對,逐步提高自己的抗逆性。在面對挫折時,如果孩子無法擊敗困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再出手相助也為時不晚。但是這種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一定不要急於掠奪。

    可惜,家長們很多時候為了貪圖省事,便將所有的事情一起包攬。但是,你們不可能為孩子打通所有困境的關節,更不能幫助孩子走完他們人生的全程。只有當孩子從小就擁有一顆積極勇敢的心,那麼即便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能夠獨立去突破困境。所以說家長不妨採取“挫折教育”的方式,適當地讓孩子面臨挫折,適當地讓孩子去鍛鍊自我,這並不是在刻意地為難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變得足夠勇敢。我們不能呵護他們一輩子,幸福與苦難都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我們總要先他而去,不如早點把世界交到子女手中

  • 5 # 蓉城花事

    我認為主要是獨生子女政策下各個家庭給與孩子的關注過多造成的。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少爺公主一般的存在。家裡的長輩時刻關注,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在家裡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使他們會產生錯覺,以為自己獨一無二,特別優秀,與眾不同,所以現在的孩子都特別自我,唯我獨尊。

    但是,一旦離開家庭,讀書或是進入社會。他們的一切優越感都會喪失,到處充滿競爭,沒人該圍著他們轉,什麼都得靠自己爭取。他們會非常失落,從而表現出非常大的社會不適應性。比較極端的,會出現社交不良,繼而出現各種極端。

    其實就是在家裡過的太舒服了,離開家進入學校或者社會都會不適應。稍微受點挫折受點氣就容易走極端,因為長期在溫室蜜罐裡呆著,養成了玻璃心,一到室外就弱不禁風。

  • 6 # 使用者一溪雲

    如今的孩子心理脆弱,不堪一擊,稍有不順心或不如意,思想就走向極端,這是一個很普遍也是很嚴重的社會現象,應當引起廣泛重視和注意。

  • 7 # 北京沐苗學習能力提升

    1、都市化

    家家住在高樓大廈裡面,關門閉戶不來往,孩子的交際圈僅限於父母、同學、隔壁鄰居;人際關係的挫折摩擦少,父母又把孩子捧在掌心,自然以後遇到挫折就會扛不住壓力

    2、包辦代替

    對孩子“寵愛有加”,怕也不讓怕、跑也不讓跑,孩子神經得不到刺激,在父母的照料下按部就班的生活,自己要面對生活的時候就手足無措了

    還有很多因素都是影響孩子抗挫能力不強的,只有知道孩子背後的需求才能分析,如果您有孩子情緒方面的問題,北京沐苗樂意為您提供幫助!

  • 8 #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小孩參加社會活動太少了,一天到晚只有書本,如果多參加社會活動,哪怕是打球踢球這樣的團體活動,也會承受挫折,懂得合作,同時也做到了情緒調節。唯成績論毀了他們,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讀書的。

  • 9 # 東京的霧島董香

    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裡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不讓受一點委屈,在生活中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自己同陌生人交流,在臺上介紹自己,在舞臺上唱唱歌,表演表演,有這樣勇敢行為的孩子很少,也沒有遭受過苦難,個人建議,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在暑假時候打打暑假工,體驗體驗步入社會的生活,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性格,平時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多在陌生人面前展示展示,介紹介紹自己,在舞臺上唱唱歌,表演表演,鍛鍊鍛鍊孩子的膽量。這是我自己的建議,希望題主能夠得到滿意的答案,謝謝!

  • 10 # 文健36878677

    總體來說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一、缺少陪伴,小孩沒有安全感,二、教育上與孩子缺少溝通,讓孩子遇到困難沒有處理的方法。這些都是根源。

  • 11 # 桃良

    1.磨難太少或太多

    現在心裡脆弱有兩種

    ①從小家裡就慣著,要啥給啥,事事順心。人長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卻沒變大,一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措手不及,控住不住內心的悲傷和委屈,不堪一擊。

    ②從小就受磨難的,卻又沒有受到過很好的引導,內心的委屈一直積累,也許因為一些原因有這一個信念一直強撐著堅強,如果有一天繃不住了或是信念丟失了,就會變的不堪一擊。

    2.引導不夠,信任不足

    孩子的人生,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前期大部分是受到家長引導的,家長得幫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判斷能力和三觀等的根基,也許後期這些都會因為一些經歷有所改變,但大方向會跟最初的根基一致。

    就比如孩子遇到困難,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己親手解決困難,而不是動手幫助他解決困難。禽獸解決的孩子以後會知道遇到類似的應該怎麼做,而後者再遇到類似的困難只會站在原地等家長幫忙,如果有一天你沒幫好,孩子對你的信任反而會缺失,從而通過其他途徑尋求幫助。

    3.網路,資訊

    通過其他途徑尋求幫助,而現在孩子能找的除了同學大抵就是網路。同學本就是同齡人,能給的幫助並不會太多。

    網路的話,說實話,現在網路複雜,言論差別度很大,處在情緒上的孩子,會下意識看符合自己悲傷心境的言論,而網路的推薦機制會給你繼續推薦類似的言論,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不但沒有緩解作用,反而像是乾柴遇烈火,一觸就燃。

  • 12 # 賴布衣的小屋

    不是孩子心裡脆弱,是父母心裡脆弱,太害怕,太小心翼翼,以至於孩子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擔心的不行。

    其實孩子的心裡素質很強,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只是個性強而已,讓父母誤以為心裡脆弱。

    要相信,生活是越來越好的,孩子是越來越厲害的。

  • 13 # 靜逸518

    如今的孩子們不單單是心裡脆弱,有一部分甚至多多少少都存在心理疾病,脾氣之大,自私之極,無論何時何地都以自我為中心。

    究其原因,還是和家庭,學校的教育有關。

    這一型別的孩子,往往來自於經濟條件好,而且又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他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用一切應有盡有,成長路上的挫折與困難都是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迎刃而解。這就造成了他們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相應的也沒有堅定的信念。一旦事與願違,又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情緒低落。

    如今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各方面的優越養成了他們安逸的習慣,不願意付出,不願意努力,更不願意吃苦受累。面對同齡人的優秀,變態的高強自尊心就導致了他們一味地逃避。愛越多,越不堪一擊,慢慢的變的暴躁,極端。

    孩子心裡脆弱是正常的,畢竟他還小。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困難和挫折是生活的常態。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多經歷,多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挑戰一些令他不舒服,不喜歡的事情或者環境。遇到困難,鼓勵他發現自己的長處,增加信心和勇氣,慢慢的,增強他的意志力。

    這樣就會大大避免新聞報導上的那些孩子們跳樓,自殺的事情了。

  • 14 # 奶爸木子李

    中年老奶爸不請自來 不謝

    首先我們應該思考下,什麼是心理脆弱,不堪一擊?

    話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定義,這種詞基本是形容成年人的

    對於孩子,我覺得不妥

    回到正題,為什麼會出現題主這樣的情況呢?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父母

    養不教,父之過

    父母要幫孩子樹立準則,教會孩子勇敢堅強,教會孩子不怕困難,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家長不教育,那孩子自然而然跑偏。

    話說回來,其實現在的大部分孩子心理都不脆弱,只不過大人想象得不堪一擊。

    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

    大人們習慣用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認為孩子跟大人一樣閱歷豐富,看破世間滄桑冷暖,大風大浪都見過。

    真見過嗎?

    沒有,小孩吃的飯還沒我們吃的鹽巴多呢?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至少我找不出答案

    好了,就寫到這

    熬雞湯去了

    不是有毒的那種

    奶爸屆扛把子,嬰語十級,尿不溼操作大師,熬夜協會常任理事,專注育兒、早教、家庭知識分享!記得點關注!

  • 15 # 走進新天地

    這個問題應該表述為:如今一些孩子為什麼心理脆弱,不堪一擊。

    屢見媒體的少年墜樓、自sha事件確實讓我們擔心,如今的一些孩子是怎麼了?為什麼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

    那個時候,沒有多少家長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孩子。孩子上學、放學磕磕碰碰都是家常便飯,孩子挨老師批評、被體罰更是極其平常的事,也沒有誰覺得不對,因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教育孩子天經地義。

    那個時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多少個人權益。人們也習慣了這種個性屢受打壓的社會氛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同樣也是簡單粗暴的,孩子們自然也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因考試不順或被家長責備(打罵)而走極端的事極其罕見。

    一些家長受一些所謂教育專家的錯誤思想影響,盲目地、錯誤地進行什麼賞識教育、接受什麼心理暗示理論、什麼尊重個性思想……給孩子構建一個聰明絕頂、前途無量的人設。結果,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整個人設坍塌,孩子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啊!這個人設的支撐時間越長,孩子的心理壓力就越大,不知哪根稻草最終壓垮被吹起的駱駝!

    網路不良資訊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不健康的影響。一些居心叵測的網站或自媒體,傳遞一些不健康的消極思想,甚至引誘自sha,這是防不勝防的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古代名人喜歡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