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454870910773576
-
2 # 冷兵器TILLLINDEMANN
美國的立國基石並不是我們熟知的獨立戰爭,而是兩種思想對立與衝突的制憲會議。也正是在制憲會議之後,由於對憲法解釋,聯邦政府與各州許可權上發生嚴重分歧,從而形成了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黨派和以傑斐遜為首的反聯邦黨。
漢密爾頓主張,美國應該成為高度統一的集權國家,廢除內部關稅,建立大規模全國性市場,憲法應賦予政府更大的權力,於是有了“聯邦黨”(其實聯邦本身就有“集權”的意思)。
而傑弗遜認為美國獨立的最大意義就在於逃離專制,各州應擁有高度自治權,在這片上帝饋贈的肥沃土地上,建立一個鬆散但富裕的農業強國,政府不應擁有太大的權力。為了對抗聯邦黨,於1790年建立了民主共和黨。
至此,美國兩種政治邏輯的對臺戲拉開了序幕,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而在今天的兩黨鬥爭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200多年前的政治形態,最為清晰的莫過於“大政府”與“小政府”之爭。
1812年的第二次獨立戰爭,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沉重打擊了英屬殖民地加拿大各省,主戰的傑弗遜一戰成名並收穫了超高的威望。而聯邦黨由於“綏靖”而成為“美奸”,政黨也被美華人民拋棄。
1828年,民主共和黨改組為“民主黨”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1833年,前民主共和黨和分裂出去的國家共和黨組建了輝格黨,以現代化市場經濟和工業化政治主張,對抗民主黨發起的西進運動,但因寡薄民意而最終解體,但輝格黨殘餘因主張廢除奴隸制而形成一個新的黨派:共和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從此成為美國政壇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兩大政治勢力。
美國憲法其實對公民結黨結社有著寬鬆的態度,只要不涉嫌叛國,成立什麼樣的黨,宣揚何種理念,政府一般也不管。比較“上檔次”的有綠黨,社會黨和自由意志黨等等。而在此次大選中,自由意志黨也是唯一贏得選舉人票的在野黨(儘管只搶得了一張票)。而這樣的“奇蹟”,在1912年,1924年,1948年和1968年都曾發生過,但終因票數太少而“打了醬油”。
實際上,老羅斯福曾經在1911年組建的進步黨(雄鹿黨),脫胎於共和黨。華萊士也是在1967年宣佈脫離民主黨之後,才代表新誕生的獨立黨,作為在野黨參加了1968年的競選。還有成立於1874年的工人階級政黨:美國社會勞工黨。後來由於一些州提出了不利於小黨派競選的條件限制,勞工黨決定不再推舉本黨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而是改為支援偏左的民主黨。更早的茶黨名氣很大,甚至連蓬佩奧都有茶黨背景,但終因其與共和黨保守派有著無法割裂的同質性,最終也沒有形成政黨,而只是以“茶黨運動”的符號留存於歷史。
民主黨和共和黨並不是鐵打的營盤,兩黨持之以恆的的鬥爭,無非圍繞軍事,外交,撥款,稅收,經濟調控,民權保障,社會福利,槍支管理,種族分歧,環境保護等現實問題。在歷史特定時期,兩黨都發揮過積極意義,也都犯過錯誤。由於兩黨都屬於鬆散的聯盟,因此在某個特殊節點,為了順應時代的需求,兩黨之間也有相互穿插與合縱的現象發生。然而,美國其他黨派的誕生與存在,也都沒有脫離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理念範圍,小黨所倡導的綱領,在兩大黨的理念中都能找到,因此,小黨根本不具備與大黨爭鋒的條件與必要。
如果其他小黨所提出的理念在民眾中很有市場,兩黨也會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情報,經過一番“兼併”與“重組”,將“小股東”收入麾下併成為自己的力量構成。一些小黨派即使憑藉單一的主張獲得選民支援,只要兩黨之一持續跟進,巨大的傾撤力和宣傳機器很快就會把這些小黨淹沒——為什麼二龍山和桃花山最後都歸順了水泊梁山?第一,理念相同,合併才有實現的可能。第二,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小黨不能成氣候,還有一個原因:沒錢!
我們知道,強大的資本集團撐起了美國的大選,財團透過合法的資金支援在新政府中謀求權重,從而讓新政府在決策中傾向於自身利益,然而財團不可能支援只主張環保的綠黨(或其他單一主張的小黨)。美國大選是燒錢的運動,沒人給錢,甚至連一場競選演講都搞不起來,更不要說組建競選公司,律師團隊,租場地,打廣告以及人吃馬喂的一大堆花費。
還有更重要的,美國《競選法》規定,支援率不超過15%的政黨,無法獲得總統競選提名。而民主黨和共和黨各有40%的固定盤,小黨如何獲取這個15%。
眾所周知,美國的競選規則是“贏者通吃”,很多選舉人(包括選民)都會在兩個大黨之間作出選擇,用自己的選票來對抗反對黨,但如果把票投給小黨,小黨能打敗反對黨嗎?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王老師回答】,很高興為你解答。動物和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等.植物的組織主要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它們各有一定的功能.故答案為: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更多專業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也請給我贊或轉發,你們的鼓勵,是支援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