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48526405157
-
2 # 使用者3657040004723
商君不是官職,而是商鞅的別名,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3 # 使用者1118591128512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所以是左庶長。
-
4 # 影視文娛藝苑
商君不是官職爵位,而是商鞅的別名,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5 # 茉笙275
爵位卻是“列侯”,即《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的“二十二年,衛鞅擊魏,虜魏公子昂。封鞅為列侯,號商君”。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商鞅變法後,秦國摒棄百姓一切取利之門,一心“耕戰”,所謂“利益之門,摶出於兵”。為了鼓勵百姓參與國戰,秦國專門制定了“二十等軍功爵制”,規定士兵參與邦國征戰,斬首一級即可獲得一級爵位,從此成為貴族。新法極大地激發了百姓參與戰爭的積極性,為秦軍戰鬥力的提升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內在動力。秦法將爵位分為二十等,即: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商鞅變法前曾任左庶長,不是丞相,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有四種庶長:大庶長、右庶長、左庶長、駟車庶長。四種庶長都是職爵一體,既是爵位,又是官職。
其中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於早期丞相,右庶長為王族大臣領政,左庶長為非王族大臣領政,駟車庶長則是專門執掌王族事務。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官制仿效中原變革,行開府丞相總攝政務,各庶長便虛化為軍功爵位,不再有實職權力。商鞅曾任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