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hxj12

     在唐代後期,封建社會開始向後期轉變之際,舊的統治機器已經開始失靈,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造,而統治階級又沒有現成的改造方案,這就需要思想家提出制訂方案的原則和理論依據。

    漢以來的經學體系只是舊機器的潤滑劑,無法勝任這個工作,盛行的佛教和道教以離世脫俗為宗旨,更不足以擔負這個社會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打破現成的理論體系的束縛,為建立適合時代需要的新體系探索途徑,就成為當時儒學最重要的理論工作。

  • 2 # 使用者858219146867

    隋唐時期,採取開放政策,不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將中國繁榮發達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發展,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禮俗的巨大影響而中國化了。在隋唐時期佛教發展達到興盛的頂峰,佛學水平超過了印度,並使中國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對開明,文禁較少,又使這時的科學技術、天文歷算進步突出,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絢麗多彩,詩、詞、散文、傳奇小說、變文、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都有巨大成就,並影響著後世與世界各國。

  • 3 # 使用者3824077083532

    儒學在衰敗將近三百年的事件後,之所以可以在隋朝時期重新成為主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歷史發展必要的要求,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一直處於混亂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稱帝稱王者實在是太多,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各項學術過於紛雜,因此在隋朝建立之後,急需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來維護,而儒學此時恰好適應隋朝建立之後平定四方的要求,再加上儒學的凝固型和穩定性,可以對皇權穩固起著巨大的加固作用,因此儒教在三教之中處於優勢。

    採用儒學作為國策,不僅可以吸取歷史教訓,還可以用儒學思想鞏固皇權,因此隋朝建立之後,採用儒學作為治國之策根本沒有遭到任何發對,而儒學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隋朝再次盛行。

  • 4 # 混不吝的大叔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後期轉變。與此相適應,儒學的演變出現了一種承前啟後、推陳出新的趨勢。

    這種趨勢的主要表現是:作為封建社會前期的統治思想,儒學的天人感應神學目的論和讖緯迷信受到比較集中的批判,儒學在鬥爭中與道、佛合流,特別是援佛入儒的嘗試,為封建社會後期的統治思想宋明理學的形成作了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藥煮麵條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