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95190616344035

    原因:曾晰治國採用的是潛移默化的仁政,在自然中陶冶性靈,使人心得以淨化,這與孔子的主張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孔子說,吾與點同。至於子路,孔子最後也說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就是說,應以禮治國,而子路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問題,不管不顧其他人,不懂得謙讓,就是無禮,孔子最討厭無禮的人。所以從上面孔子對曾晰和子路的態度就正好體現了孔子“仁”和“禮”的主張。擴充套件資料人物生平曾點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後代,曲烈封於鄫,公元前557年莒滅鄫。鄫世子巫奔至魯國,去邑為曾。三傳至曾點。曾點喜歡彈琴唱歌。信奉儒學。崇拜孔子,父子同師孔子,學習儒家學說,並付諸實踐,但未與孔子周遊列國。他痛恨當世禮教不行,立志改變現狀,孔子認為他是有進取心的狂放之士。東漢明帝永平五年(72)受到祭祀。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封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為“萊蕪侯”;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以“萊蕪侯”從祀孔子。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進為公爵。

  • 2 # zhaokc

    子路當仁不讓而果敢,具有政治家裡氣魄,但把治理一個邦國看得如此容易,未免太過於輕率。冉求獨專於經濟而讓賢於政治的經濟學家風采。公西赤含蓄而又風雅,具有外交家的氣度,雖事情重大,但他是娓娓道來,又較為實際,顯得謙遜有致。曾點閒適恬淡而又具有優雅的審美意境,似有大教育家的風範,他所描繪的圖景,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民富足安康、家國安寧的大天下承平景象。

  • 3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最後孔子說“吾與點也”,意思是贊成點的看法,曾皙名叫點,字皙,孔子認為子路的觀點輕率而不謙虛,應該以禮治國,而不單純靠武力;冉有的觀點也是想從政,只不過是在比較小的國家,說法較為謙虛;公西華的能力足以治理大國家,可是說的太委婉;孔子贊同曾皙的志趣高雅,本身有能力,懂禮樂教化,又卓爾不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釣哪些因素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