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34060537806460

    以明清時的科舉為例,分為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院試是各地考生參加縣府的考試,及格者稱生員,俗稱秀才; 鄉試是省一級的考試,鄉試中舉,稱為乙榜,又稱桂榜。

    取中者稱為舉人,俗稱孝廉,或稱登賢書。考得第一名者,稱解元; 會試是中央一級的考試,取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則是皇帝親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稱為“傳臚”。科舉考試的主要缺點在於: 八股文考試不一定能選拔真正人才(事實上,所有標準化考試都面臨這個問題,因此這並非科舉制度特有的缺陷); 由於不鼓勵個人價值的多種實現形式,使得社會人才的出路主要只有參加科舉考試一種,使得適合從事商業、自然科學的人才沒有晉身之階; 由於很多人終身從事舉業考試,消耗社會資源; 座師、同年等情況的存在,容易形成政治利益集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一位同學踢毽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