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關中者得天下。”在古代,關中構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十三朝古都,是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就是位於陝西省中部地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絕佳的地理位置。關中被周圍的高地形所包圍,它的南側是秦嶺(中國南北方分界線),北側是渭北高原地帶,這些黃土高原所構成的丘陵山地,在關中北側形成了完美的天然屏障。而在它的東側是黃河,可見,關中可謂是山河屏障俱有。
所有這種被山河形成的地理形勢,在冷兵器時代人們稱為“四塞之區,形勝之地”。戰國時期,秦國戰勝魏國,成功奪取河西地區,很大一部分是藉助‘地利’,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之後的秦國也藉助著關中的富饒和函谷關的有利地形,一步步壯大,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其次,要說說關中還是早期的一個主要糧食主產區。因為它的盆地地形,並且水源豐富,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最早的“天府之國”便指的是關中地區。
2.兵家必爭之地之中原
與“得關中者得天下”並列的還有一句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又稱中州,廣義上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就是指今天的河南省。
河南處於天下的中心,可以說是中原的心臟。河南在古代被稱為“四戰之地”,指的是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但是也是因為平原的地形,河南可以通往中原各個地方,水運發達,交通便利,尤其是春秋時期,大家都是坐著戰車出戰,戰車想走得快,就需要大片的平原。依靠著黃河的自然之險和便利條件,開挖漕渠、戍邊屯田,成為歷代統治者抵禦外患或控制內亂的重要手段。且黃河流域土地肥沃,氣候水文都特別適合農作物栽培,可以很好的滿足軍隊需要,河南可以稱為中國最大的風水寶地了。
中國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定都於河南省,而且幾乎都是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等,河南省佔據了中國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奪得了河南很容易就有了稱霸天下的基礎。
3.兵家必爭之地之東北三省
中國東北三省在古代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就是遼東。
隋朝時,遼東城位於遼河東岸,與隋朝的涿郡隔河相望,這裡是高句麗的第一重鎮,對高句麗而言,遼東城的戰略地位之重要可能僅次於國都平壤。隋煬帝楊廣幾次征討高句麗都失敗了。在那時候,遼東已經具有影響天下的能力了,否則楊廣也不會那麼想要消滅高句麗。到了明朝,正如明遼東巡按御史李輔編纂的《全遼志》中寫:“遼東乃東北之雄藩,實國家之重鎮。”在明朝早期,遼東之於明廷來說,是北伐及遠征的重要地理區域,得到遼東,驅逐北元納哈出勢力,即可打破蒙古和當時高句麗的聯結。
遼東地形複雜,具有極高的軍事防禦功能。明中後期的中央政府對遼東在長城、軍事體系和制度上的建設和投入非常大。明朝建立的“長城防線”給遼東帶來的軍事變化是軍事聚落的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得以建立,在當時遼東成為明朝長城防線之首。
到了近代,中國東北更是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沙俄,日本,北韓南韓還有美國都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向北是俄羅斯,穿越白令海峽就是美國領土阿拉斯加,向西南透過山海關進入中國內地,向東和東南方向就是北韓半島和日本。並且東北土地遼闊,物產富饒,特別是礦產資源豐富,可以說,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正如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所說,歷史中的多少英雄,霸主,多少舊事過往,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逝了。但是,如今當我們再次走到這些歷史名城,歷史中的“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回望歷史,是否也還是會想象出古時的模樣,讚歎古人的智慧與勞動成果。
得關中者得天下。”在古代,關中構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十三朝古都,是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就是位於陝西省中部地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絕佳的地理位置。關中被周圍的高地形所包圍,它的南側是秦嶺(中國南北方分界線),北側是渭北高原地帶,這些黃土高原所構成的丘陵山地,在關中北側形成了完美的天然屏障。而在它的東側是黃河,可見,關中可謂是山河屏障俱有。
所有這種被山河形成的地理形勢,在冷兵器時代人們稱為“四塞之區,形勝之地”。戰國時期,秦國戰勝魏國,成功奪取河西地區,很大一部分是藉助‘地利’,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之後的秦國也藉助著關中的富饒和函谷關的有利地形,一步步壯大,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其次,要說說關中還是早期的一個主要糧食主產區。因為它的盆地地形,並且水源豐富,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最早的“天府之國”便指的是關中地區。
2.兵家必爭之地之中原
與“得關中者得天下”並列的還有一句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又稱中州,廣義上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就是指今天的河南省。
河南處於天下的中心,可以說是中原的心臟。河南在古代被稱為“四戰之地”,指的是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但是也是因為平原的地形,河南可以通往中原各個地方,水運發達,交通便利,尤其是春秋時期,大家都是坐著戰車出戰,戰車想走得快,就需要大片的平原。依靠著黃河的自然之險和便利條件,開挖漕渠、戍邊屯田,成為歷代統治者抵禦外患或控制內亂的重要手段。且黃河流域土地肥沃,氣候水文都特別適合農作物栽培,可以很好的滿足軍隊需要,河南可以稱為中國最大的風水寶地了。
中國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定都於河南省,而且幾乎都是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等,河南省佔據了中國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奪得了河南很容易就有了稱霸天下的基礎。
3.兵家必爭之地之東北三省
中國東北三省在古代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就是遼東。
隋朝時,遼東城位於遼河東岸,與隋朝的涿郡隔河相望,這裡是高句麗的第一重鎮,對高句麗而言,遼東城的戰略地位之重要可能僅次於國都平壤。隋煬帝楊廣幾次征討高句麗都失敗了。在那時候,遼東已經具有影響天下的能力了,否則楊廣也不會那麼想要消滅高句麗。到了明朝,正如明遼東巡按御史李輔編纂的《全遼志》中寫:“遼東乃東北之雄藩,實國家之重鎮。”在明朝早期,遼東之於明廷來說,是北伐及遠征的重要地理區域,得到遼東,驅逐北元納哈出勢力,即可打破蒙古和當時高句麗的聯結。
遼東地形複雜,具有極高的軍事防禦功能。明中後期的中央政府對遼東在長城、軍事體系和制度上的建設和投入非常大。明朝建立的“長城防線”給遼東帶來的軍事變化是軍事聚落的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得以建立,在當時遼東成為明朝長城防線之首。
到了近代,中國東北更是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沙俄,日本,北韓南韓還有美國都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向北是俄羅斯,穿越白令海峽就是美國領土阿拉斯加,向西南透過山海關進入中國內地,向東和東南方向就是北韓半島和日本。並且東北土地遼闊,物產富饒,特別是礦產資源豐富,可以說,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正如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所說,歷史中的多少英雄,霸主,多少舊事過往,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逝了。但是,如今當我們再次走到這些歷史名城,歷史中的“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回望歷史,是否也還是會想象出古時的模樣,讚歎古人的智慧與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