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常青樹CBD

    宮廷鬥爭本身就是互相利用,上官婉兒左右逢緣,搖擺於韋后、太平公主之間,在政治上站隊立場不明確,處於雙方平衡階段時期她尚可自保,一旦局勢明朗,自然而然的不再有利用價值。李隆基年輕時也是一代明君,殺伐果斷,自然看不上投機分子,所以殺之。

  • 2 # 歷史乾酪根

    上官婉兒,中國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祖父上官儀因曾為高宗起草過廢武詔書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掖庭為婢,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習吏事。後因聰慧善文被武則天發掘得到重用,負責起草詔書,被譽為“巾幗宰相”。

    但那時皇宮裡的局勢並不太平,動不動就發生政變。神龍元年時,女皇武則天在宗室和大臣的壓迫下,無奈跌落皇位,此後便是李顯被擁護著坐上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雖然上官婉兒的貴人武則天退了位,但由於她卓越的處理政事的能力,李顯和韋皇后比較依賴和信任她,讓她繼續掌管詔令的事物,使她有機會繼續在中央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李顯即位之後,就將上官婉兒納為妃子,封她為昭容。此後她與韋皇后走的特別近,甚至經常勸說韋皇后效仿武則天,取代皇帝而為之,這真是夠大膽的。

    作為李顯的妃子,她竟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有私情,給皇上戴上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而且由於她的引薦,使韋皇后和武三思也有了姦情,這個“怪胎三人組”勾結起來,架空了唐中宗的權利,並且將朝廷上的忠臣又是貶職,又是殺害,一時間大權在握。

    公元710年時,太平公主的勢力已經發展得特別強大,這時上官婉兒開始與太平公主密謀聯絡。唐中宗暴斃後,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擬詔書,擁立李重茂為太子,而韋后則以太后的身份輔政。但韋后欲效仿武則天。

    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得到此訊息率兵闖宮,殺韋后於中宗靈柩前,另立父親李旦為帝。李隆基闖宮之時,上官婉兒帶領宮人秉燭迎接,後拿出自己和太平公主草擬的詔書來證明自己誓與李唐皇室為伍。但李隆基想到上官婉兒早先和韋后關係甚近,也就不管她到底與誰為伍便將其殺於旗下。

    唐玄宗李隆基誅殺女人當權集團的標籤人物之:上官婉兒,往小了說,是誅殺韋后黨羽,奪權;往大了說,是扳倒女人干政集團,奪男權。但說到根子上,其實上官婉兒還是死在了自己的“不安分”和“野心”上。

  • 3 # 伯樂v1

    死於自己的野心和不忠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 4 # 使用者1367409792390135

    上官婉兒是陝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後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 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後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 情的冷落及役使。

    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 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讚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 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決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並加擬籤,武則天只 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只是個19 歲的小姑娘。當年她母親懷她的時候夢見神人送來一杆大秤,占夢的說這預示著上官婉 兒將掌握大權衡量天下大事,那時她家是罪臣孤子,誰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則 天掌政前後二十五年,上官婉兒始終追隨在她的身邊 她不報仇的原因應該有這麼幾點 1 家中的變故發生時,她年紀尚幼 2 武則天是女皇,她是罪犯,沒有機會 3 她後來得到武則天的寵信和提拔 4 武則天死後,她在一段時間內掌握著權力,說明她也是一個追逐權勢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為什麼沙和尚所被封金身羅漢和別的羅漢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