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可名
-
2 # 舒言酒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伴隨物,不可缺少,而且“水很深”!
五一休假期間,幾位好友難得相聚,少不了飲酒,杯觥交錯間聊起了所謂的“酒文化”。
酒文化滲透於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在華人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與中國文化一樣久遠的是所謂的“酒桌文化”,它是酒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朵奇葩。當然了,酒桌文化也不乏勸酒、酗酒等等醜陋文化了。
為什麼人們如此看重酒文化?因為它可以抒豪情、為媒人、識人心、談成事、壞大事,以及只要酒喝好了事兒就能辦好了……
1、酒可以識得人心
劉備一副裝瘋賣傻的樣子說:“我見識淺薄,怎麼能認得出誰是當今英雄呢?”劉備唯恐曹操看破心機,先後列舉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均不為曹操所認同。當曹操一語道破天機,指出“現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兩人而已!”劉備聽後大吃一驚,以為曹操看破了自己有野心,手裡的筷子竟然掉落在了地上。所幸一聲炸雷巨響,恰到好處地掩蓋了劉備的驚慌。
但此次飲酒後,終於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劉備蜀國稱帝,被曹操言中。
2、酒可以談成大事
歷史上著名的如杯酒釋兵權,化干戈為玉帛。話說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置酒宴請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在酒桌上威脅利誘,不動一兵一卒,飲酒談笑間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不久又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各個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成就了一代霸業。
3、酒可以毀壞大事
公元前206年,項羽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說大為震怒,決定發兵攻打劉邦。
謀臣張良給劉邦分析說,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回師霸上,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項羽四十萬大軍,就把咸陽所得一切,悉數送到項羽營中,並說願意讓項羽稱關中王。
項羽謀臣范增覺出劉邦日後必成大氣,就讓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殺劉邦,但此事為項伯所知,項伯顧忌與張良情分,竟然告知實情。當劉邦得知鴻門宴是兇險之地,但張良認為不去更是死路一條,如果按約赴會,也許有一線生機。
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定要劉邦人頭,誰知劉邦竟然一跪化解了項羽的怨恨,不得已,范增再命項莊舞劍,一心要在酒席之間刺死劉邦,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借上廁所逃走了。
項羽終於以婦人之見,在酒席之上輕易放走了劉邦,終於釀成劉邦稱霸天下,自己卻在烏江邊被迫自刎,一失足成千古恨。
4、酒可以化險為夷
相反,如鴻門宴上劉邦藉助酒席宴會特殊場景,緊緊抓住項羽致命人性弱點,緊鑼密鼓,裡應外合,用人得當,胸懷大略,能屈能伸,終於化險為夷,構成歷史名篇,最終成為一代帝王。
於是,後人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流傳至今。
5、酒可以抒發豪情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當年,曹操與眾大臣齊聚廳堂,大擺筵席,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曹操詩興大發,吟出千古絕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在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不愧為雄才大略,經過連年征戰,雖未能完成統一大業,但仍不失為歷史英雄。
6、酒可以排遣愁腸
話說唐玄宗與楊貴妃相約,在百花亭飲酒,楊貴妃先行備齊御筵候駕,誰知唐玄宗失信,改變主意臨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自己縱然有萬種情懷,一時竟難以排遣,加以酒入愁腸,僅僅三杯也是醉了,春情頓時燃燒起來,竟然難以自制。
於是,後人編排成劇目《貴妃醉酒》,最初為崑曲劇目,後經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成為經典梅派劇目之一。劇本又名《百花亭》,主要描寫楊玉環酒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以及對皇帝李隆基的萬般柔情。
尤其“海島冰輪初轉騰”膾炙人口。劇中唱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昇,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廣寒宮。在廣寒宮,玉石橋斜倚把欄杆靠,鴛鴦來戲水,金色鯉魚在水面朝。在水面朝,長空雁雁兒飛,雁兒並飛騰,聞奴的聲音落花陰,這景色撩人慾醉,不覺來到百花亭。”
可憐楊貴妃,忙乎了半天,巴望著皇上臨行,卻不料皇上失約,怎奈獨守空房,難以排遣胸中塊壘,無奈獨飲買醉,誰料想愈加嫵媚。
7、酒可以寄情山水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便是一例。公元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言而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辨,卻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歐陽修內心深感鬱悶,常常借酒澆愁,並自號“醉翁”,所謂醉翁,“飲少輒醉”,長醉不醒之人。
《醉翁亭記》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安寧的生活,特別是在山林中與民眾遊賞宴飲的樂趣。但在寄情山水的背後,隱藏著難以言說的苦衷。
膾炙人口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大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欣賞山水的美景,其間的樂趣,領會在心中,寄託在酒裡。
8、酒可以化為媒人
俗話說“酒是色的媒人”,因酒而倒在石榴裙下,或因酒而攬美人於懷中的,古今中外,屢見不鮮,俯拾即是,許許多多或著名的或尋常的情色故事,大都發生在夜幕之下的夜店酒肆之中。
9、酒在民間無處不在
至於酒在民間,婚喪嫁娶,慶典祭祀,蓋房上樑,離別相逢,等等等等,無不借酒烘托氣氛,推波助瀾,酒喝好了事兒就辦好了,更是不在話下了,這裡不說也罷。
-
3 # 布衣閒人10
看到這個題目,勾起了我寫一篇關於酒文化的文章的慾望。
酒這東西大約是在6000年以前被人們發明出來的。
在悠遠漫長的歷史中,酒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酒文化也得到了發展與繁榮,使華夏民族文明的內函更為淳厚,神彩更為飄逸。飲酒的美談層出不窮。祭神敬祖、禳災避禍、祈求福壽、求雨擇吉、祝年慶豐、餞別洗塵、養老奉樂、療病祛疾、消憂遣愁、興文舉武、紅白喜事,樣樣都少不了酒。帝堯飲千盅美酒開太平盛世;孔子百斛發千古宏論;劉邦醉酒斬白蛇,一展雄才;李白酒助詩興名垂千古;張旭借酒傳書名;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康熙席千叟大宴定中原,等等,都是美談佳話。可見,生活中不能沒有酒,“香甜美味酒為先”,“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無酒不成事”。恰當地用酒是有益的,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於人們事業的成功。
但是,嗜酒成性就有害而無益了。酒猶如水,可以濟舟,也可以覆舟。據說,當酒由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出來以後,很快就形成了嗜酒的風氣。夏禹非常討厭“嗜酒之俗”,於是制定了“酣酒之戒”。可是,不僅他的兒子夏啟好酒,而且夏啟的後裔太康、羲和及夏桀,都沉湎於酒,夏桀竟因酒而亡國。到了商朝,商紂王更是嗜酒如命,造所謂“酒池肉林”,重蹈了夏桀滅亡的覆轍。歷史上這類例子很多。據史料記載,金代的金熙宗完顏亶當了四年皇帝后,便開始嗜酒,經常是該上朝時不上朝,該議事時不議事,通宵達旦地喝灑。宰相來勸他,他就把宰相拉住,倒上酒讓宰相陪喝,還說:“你的好意我明白,既然喝上了就喝個痛快”。就這樣他從皇統元年開始喝酒,一下子喝到了皇統九年,酒使他變成了一個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的暴君。最後終於被完顏亮等人合謀刺死。開始嗜酒那年金熙宗完顏亶才22歲,死時才31歲。可以說,金熙宗完顏亶喝酒喝掉了自己的一條性命,也喝丟了自己的皇位。
在現代社會,嗜酒成性,借酒發端造禍的事情也屢屢發生。有關資料上說,匈牙利有50萬人嗜灑如命,54%的犯罪男子和10%的犯罪女子的犯罪活動都是在酗酒後進行的,佔刑事犯罪率三分之一以上。法國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事故,40%與喝酒有關。美國每分鐘就有一名酒後開車的司機在事故中死亡。在中國,由於嗜酒犯罪佔刑事犯總數的10%左右。至於酒精中毒、傷身害命者,更是不乏其例。常言說“飲酒不節,殺人傾刻”,“致疾敗行,亂性傷身”,酒——是把雙刃劍。所以,世界許多國家都規定:司機、從事化工工作的人員、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不許飲酒。從事商業洽談的人員、從事國家機密工作的人員以及軍人也不得嗜酒(過量喝酒)。這些人如果貪杯暴飲,喝到天旋地轉,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的時候,就會信口開河,胡言亂語,輕則傷害自己的身體,重則洩露國家機密,給國家、集體乃至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法律對酒後肇事者決不寬恕和憐憫。中國《刑法》明確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中國《治安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酗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交通管理規定對酒後駕車行駛者的制裁更加嚴厲。嗜酒城性或貪杯暴飲,實際上與違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遙。酒杯雖小,確能致人死命。所以,有嗜酒成性的不良習慣的人,一定要自我剋制,節制飲酒,以保持清醒的神志和健康的體魄,輕鬆愉快地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灑,用好了是文化,用不好就是惡習,就是禍端。
-
4 # 文化藝術思考
我不願意喝酒。真正發自內心愛喝酒的人也有。但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喝酒的人更是多數。喝酒傷身,喝很多酒是一種自殘行為。當我們向長輩、領導敬酒時,會說“您隨意,我喝三杯”。中國素來長幼有序、尊長拜上。“您隨意”是指您可貪杯也可愛惜身體,但我要自殘。《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用成本思維分析了中國的酒桌文化。接受敬酒的長輩接受的潛意識是,這個人無端自殘三杯,付出了一定的沉沒成本,說明他的表達是有分量的,他將來會好好珍惜我跟他之間的關係,否則他今天付出的代價將來是收不回的。越是願意自殘的人,越是容易取信於他人。所謂“感情深,一口悶”。只有當我們的社會信任機制建立得越來越健全,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建立信任時,透過喝酒來自殘建立信任的辦法就會用得越來越少。而這時,喝酒才真正變成一種個人享受。
回覆列表
如何看待酒桌文化?
第一,酒桌其實是個小社會,看似最亂,其實最有規則。
酒桌看似吵吵鬧鬧,嘈雜雜亂,其實非也。酒桌,最有規則。長輩坐哪,上級坐哪,誰是主陪,誰是副陪,誰是主賓,誰是副賓,都會井然有序。誰先陪酒,誰跟著陪酒,陪酒怎樣說話,都有規矩。是你陪別人喝,還是別人陪你喝,都有規矩。酒喝好了,大到江山社稷,小到鄰里糾紛,都可立刻搞定。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鴻門宴,錯誤放走劉邦。今天,企業談判一杯酒,同學戰友相聚杯酒慰平生。
第二,酒局之意不在酒,在於“局”字之間也。
酒局,酒局,表面吃吃喝喝,實則錯矣。酒局之意不在酒,在於“局”字之間也。一個酒局,找哪些人來做客,找哪些人來作陪,不是隨意的,不為喝酒,為的是那個局。聊友情的聊了友情,託人辦事的辦了事,拉近關係以圖後效的以圖後效。局,中國局,或叫中國式飯局,中國式酒局,這是典型的中國酒桌文化。
第三,醉之以酒觀其則,酒桌最利於觀人察人。
《莊子•列禦寇》:“醉之以酒而觀其則。”則,“儀則”或“規矩”。在生活上沒有原則的人,做事情也會沒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一個人醉的時候,往往會真情外現,酒後吐真言,可以拋去偽裝,真實地看一個人的品質。酒局上總喝多的人,算是酒鬼,容易誤事。酒局上總也不醉的人,則是太有心計之人,要麼太理性,要麼不可交。武松愛酒,醉後尚存清醒,打花,打蔣門神,痛快淋漓。張飛好酒,醉後卻誤了大事。宋江喝多了,題了反詩,結果也是鑄下大錯。陸虞候請林沖喝酒,結果恰恰被自己的同鄉、好友、兄弟算計,酒桌之上的文化,是不是有時水很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