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起源於桃符,是中國古代周朝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春聯起源於桃符,是中國古代周朝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