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9867202723
-
2 # 石頭魚20830401
1、《新青年》分為三人階段來分析它:(1、1915年-1918年是急進的民主主義刊物。2、1918年-1921年是社會主義刊物。3、從1921年-1926年是黨中央理論機關刊物。)
2、《新青年》的宣傳內容是:(1、提倡民主反對封建。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4、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運動中的功績是:早期地宣傳提倡了科學民主是反對封建主義的前期的親文化運動的堡壘,是急進的民主主義者的戰鬥堡壘,它所全力進行的反對封建主義思想鬥爭,客觀上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掃清道路的作用,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在五四運動中的宣傳又為五四運動指出了方向。
-
3 # 閒聽花落
新青年後來變成了什麼?
新青年,是第一批接受新思潮的青年。此後,他們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堅力量,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鮮血液。
作為新文化運動主要陣的《新青年》無疑在文學革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說它是雜誌,不如說它是思想和武器。
-
4 # 宕渠風行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誌,原名《青年雜誌》,第二捲起改稱《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創刊號至1926年7月終刊共出9卷54號。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群益書社發行。該雜誌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民主與科學,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編輯部移到上海編印。從1920年9月的8卷一號起,成為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它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產黨》月刊互相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理論上正式的準備。
贊
-
5 # 鴻鵠6823
新青年》由陳獨秀在1915年9月15日創刊,1918年1月第4卷以後改為同人雜誌,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胡適、李大釗、沈尹默六人輪流編輯。這種輪流編輯的制度,跟胡適所心儀的《新共和國》編輯部“每日相見,每週會議”的做法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胡適希望《新青年》雜誌能有統一的戰線,不要各自為戰。然而,他的理念並不是《新青年》的同人所共有的。比如,錢玄同就說:“同人做《新青年》的文章,不過是各本其良心見解,說幾句革新鏟舊的話;但是各人的大目的雖然相同,而各人所想的手段方法當然不能一致,所以彼此議論,時有異同,絕不足奇。”
回覆列表
新青年後來成為了改革的激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