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麻圓油條豆腐腦

    《1942》電影以1942年河南大旱為背景,講述了千百萬百姓離鄉背井、外出逃荒所發生的故事。影片分兩條線來展開,一個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個就是國民黨政府對災情的蔑視不作為促進了災情的發展。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饑荒。老東家叫範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

    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老東家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別哭了,小姑娘對老東家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

    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開滿了桃花。

  • 2 # 楠笙離歌

    溫飽是庶民最卑微的心願,為民服務的政客,是隻圖自己溫飽?還是更大部分人的溫飽?遇到選擇和危機,庶民是最容易遭犧牲的一群。

    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則用了這種存亡關係檢視了大旱來襲下的生命價值。

    擅於利用影像與情緒鋪陳回顧歷史災難的馮小剛,曾繳出煽情卻也動人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則以更寬闊的視野來回顧當年中國的天災與人禍,姑且不論影片中的政治立場與批判。

    這樣的災難包裹在人性與政治謀略之中。

    萬千災民的苦難面貌,政治帳幕內的運籌帷幄,「孰抉擇對,孰抉擇錯」的價值判斷,早已超越政派觀點,成為影片給世人的警世洪鐘。

  • 3 # 今日小翼

    電影《1942》推薦的理由:

    一是馮小剛的轉型之作,馮的電影是從賀歲喜劇開始的,這部民族災難片,有天災更有人禍的原因,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二是1942年,在民族危亡之際,人禍往往此天災更可怕,瞭解這段歷史,更能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

    三是在我們這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中,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踐行蘇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