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
2 # 使用者3937226028394
從魏晉開始實行所謂的“九品中正制”,而到了隋唐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一直到了清朝光緒年間才廢除。
魏晉南北朝主要是士族地主階級掌握政權,隋唐以後是庶族地主階級。這樣的變化是封建社會的進步,根本原因就是更加公平地選拔國家人才,而不是將選拔人才的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樣就使更多的人才為國家服務。
有力的證明就是隋朝的“開皇之治”,唐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
3 # 使用者7098463206191
科舉制度的出現改變了朝廷的用人途徑,大批的寒門士子透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這也是讀書人的出頭之路。科舉制度不僅在中國影響巨大,在越南、北韓、日本等國家都有悠長的影響。在那個年代,一個公平公正的選拔制度,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一條通往上流權貴的必選之路。
這也激發了大眾對讀書的慾望,同時也豐富了中國古代的文學文化。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大一統王朝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較為進步的制度,因為採取分科舉士的辦法,所以稱之為科舉。
科舉是寒門學子從下層社會進入上層社會的最優選擇,“學而優則仕”,“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只要科舉成名,那便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更是光宗耀祖、前途似錦。
科舉制度創始於隋朝(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開設進士科),形成於唐朝,完備於宋朝(科舉制度萬分興盛),強化於明朝(科舉制度到達頂峰也開始走向禁錮),廢止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正式宣佈:“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至此,中國歷史上人才選拔相對公平的的科舉制度最終結束,歷經近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