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學雷4
-
2 # 柳葉彎眉207
李小龍是近代的一個傳奇,是無法超越的神話。他有著太多的頭銜,武術宗師、截拳道創始人、MMA(綜合格鬥)之父、武術哲學家、功夫片的開創者等等。李小龍不僅是很多華人的偶像,也是全世界的偶像。美國稱讚他為“功夫之王”,日本稱讚他為“武之聖者”。雖然李小龍已經過世多年,但他卻依然是中國功夫的代名詞。
李小龍的身體具有近乎完美的肌肉和驚人的爆發力,速度在當時沒有特效的年代,甚至要放慢才能看清。李小龍的搏擊理念也十分超前,他的目標就是使用一切招數取勝,這也使得他27歲時就創立了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
李小龍的成功,除了天賦之外,更多的在於自己的努力與鬥志。他對武術的熱情,對生命的理解,使得幾乎每一個與之交過手的武術家都對其稱讚不已。李小龍不僅讓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中國功夫,也讓世界看到了華人的不屈精神!
1:兩彈一星——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2009年),出生在上海,讀中學時,他就立志要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報效國家。1923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中學畢業,他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母親希望他子承父業做個教育工作者,語文老師希望他當個作家,而數學老師則認為他很有數學天賦,大學一定要報考數學系。可父親卻把選擇權交給了錢學森。
在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東方MIT”的交通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也是錢學森最心儀的學院,他早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他立志要實業救國,做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新時代青年。
1929年,也就是18歲時,他以總分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機車製造專業。
在交通大學一直流傳錢學森的兩個學習故事。一個是在1996年交通大學建校百年慶典時,錢學森的考試試卷首次作為歷史檔案被公開展示,這是一份水力學期末考試卷,6道考題全部答對卷面乾淨整齊,就連等號都是用直尺畫出來的,但因最後一題漏寫了一個“S”被扣除4分。任課老師十分喜歡這份難得的考卷,一直把它珍藏著。
另一個是錢學森做熱工實驗,100多頁的實驗報告,不僅完整詳細地記錄了實驗過程,還發表了自己的許多看法,而且整個報告整潔清晰,讓人驚歎不已,陳石英老師欣喜不已,給了最高的滿分。
由此可以看出錢學森一絲不苟,嚴謹的治學態度,這也為他以後的偉大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在安徽一個書香之家。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18歲的他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讀物理系,當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日軍飛機經常是狂轟濫炸。有一次防空警報響了多時,同學們早已躲進防空洞,好朋友楊振寧跑出來著急地四處尋找,發現可鄧稼先還在學校痴迷地看書,他連忙把他拖進防空洞,不料他們剛離開,鄧稼先看書的地方就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在西南聯大,鄧稼先鉚足了勁,努力刻苦學習,為他後來從事的研究專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2021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喜歡思考,愛好提問,人稱“問號先生”。
1948年,18歲的袁隆平跟隨父親來到南京,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他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父親希望早日能報考南京中山大學,以後能在政府部門工作。但袁隆平唯一的選擇卻是當一個出色的農業科學家。父親很是驚奇,萬萬沒想到兒子竟會選擇農業?他又追問了一句:“你真的想成為一個充滿泥土味的學者嗎?”
袁隆平堅定地回答:“如果這世上沒有泥土味,沒有莊稼味,只有硝煙味,那該是多麼可怕?”
父子倆陷入僵持中,母親急忙打圓場,提醒袁隆平再慎重考慮一下。最終,開明的父母還是支援了袁隆平的選擇,報考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後來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
袁隆平每每回憶人生的第一次時,都十分感謝父母的支援和理解,如果沒有他們的默默支援,他這顆種子又怎能發芽?又怎能茁壯成長呢?
4:漢字鐳射照排系統之父——王選
王選(1937年——2006年),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被稱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1954年,他順利考入北大數學力學系。18歲的他被評為北大優秀生,“三好”積極分子,他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現在《北大校刊上》,成為力學系的佼佼者。他還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積極熱心地為同學們服務。
王選在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時也曾困惑過,數學、力學和計算數學三個專業,都是他擅長且熱愛的。當他得知中國的“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時,十分有遠見的王選認為: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國家前途命運連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於是就毫不猶豫選擇被認為“冷門”的計算數學專業。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王選非凡的遠見和敏銳的洞察力,這也為他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5:人民翻身大救星——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
18歲的毛澤東在湘鄉中學唸書,當辛亥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燒之時,他毅然投筆從戎。在1911年10月下旬,他來到湖南革命軍隊。沒想到負責人以沒有擔保人為由拒絕接受。毛澤東慷慨激昂的話語打動了一旁的上士朱其升,他隨即把毛澤東帶進兵營,找到彭友勝,親自為他擔保。就這樣18歲的毛澤東來到了二十五混成協第五師標第一營左隊,成了一名列兵。
在軍隊,毛澤東勤學苦練,嚴格要求自己,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軍事的基礎知識和作戰的基本技能,身在軍營,他從未忘記提升自己,每月7元的軍餉,有4元多都用在訂報買書上。在軍營中他是大家佩服的“大學問家。”
6: 改革致富領導人——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1997年),四川廣安人。1920年,16歲的鄧小平就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他此去的目的是要學習西方國家強大的經驗,想學些技術和本領,回來實現工業救國的偉大理想。可是到法國僅僅5個月,他就因為無力支付學校費用被迫輟學,開始了艱難的餬口工作。但他從沒放棄自己的理想。
18歲時,為了生計,他進入哈金森橡膠廠做工,同年他加入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年齡最小的成員。在周恩來的帶領下,他在《赤光》的陣地上,開始傳播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革命思想,積極同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作鬥爭。
7:中國脊樑——魯迅
魯迅(1881年——1936年),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899年,18歲的魯迅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習,在那裡他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這對他以後的思想影響很大。課餘時間善於騎馬,他自稱“戎馬書生”,他常常騎馬到明故宮,有時還受到善於騎射的旗人子弟的辱罵,但他絲毫不怯懦,敢於和他們挑戰,一次不慎從馬上落下來,他卻沒有害怕而是說:“落馬一次,就能進步一次。”
1899年,魯迅還經歷了讓他痛苦一生的婚姻悲劇,原來在當時,18歲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母親看中了周家的小姐朱安,溫柔懂事的朱安甚得周母的歡心,在兩人完全沒見過面的情況下,父母就把婚事訂了下來,魯迅自然一百個不願意,可孝順至上的他無法違背母親的意願,只能選擇逃離。
8:為物理獻身的——馬大猷
馬大猷(1915年——2012年)出生在北京,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於聲學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科學界的典範。
馬大猷的父親在1930年去世,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難上加難,馬大猷也面臨退學的痛苦煎熬,後來多虧了同鄉會的資助他才完成學業。1932年他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畢業,由於“九 . 一八”事件,激發了他科學救國的熱情,由於成績優秀,他同時收到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和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錄取通知,一心救國的他夢寐以求的是去清華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好學成報效祖國。可當時清華的學費高達260元,而北大每年只需要20元,這對於家庭困難的他來說,北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在北大的薩本棟、江澤涵和饒毓泰教授的教導下,更激發了他對物理學的極大興趣,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讓他一生受益匪淺,直到老年,老師們講的理論、規律和常數,他還記憶猶新。畢業時由於受到“一二.九”運動和罷課的影響,不能留在北大,他剛好又考入美國哈佛大學,繼續深造物理學。
9: 國家地質研究者——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971年),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出生在湖北的一個貧苦人家。1904年,因為成績優秀被選派到日本留學。
1907年18歲的李四光進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在他5歲的時候,甲午海戰的慘敗一度成了中華兒女心中的傷痛,造船也就成了少年李四光的追求和理想。在日本由於受到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他成為孫中山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成員,他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曾受到孫中山的大加讚賞“小小年紀就要革命,有志氣。”還特意贈送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0:社會的良心——巴金
巴金(1904年——2005年),當代作家,出生於四川成都。
在1921年的4月1日在《半月》發表了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的平等的社會》。由於受到反封建和科學民主的進步新思想,他陸續參加了一些進步活動。
1922年2月,他先後在《文學旬刊》上發表了12首詩歌,18歲的他開始了輝煌的文學創作。也許期間也因為遭遇母親去世,父親不久又娶了年輕的繼母的影響,他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肄業。後來離開四川到上海求學。
18歲,成年亦乘風;18歲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的歲月,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中國近代十位傑出的人物,他們各自用自己的畫筆為18歲的成年禮勾畫出了絢爛的色彩,也給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指出了明確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