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在琪中zlq
-
2 # 八月梧桐花ZZ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利用課本中的情境圖,透過觀察胡蘿蔔、白蘿蔔和紅蘿蔔的數量,讓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2、重視讓學生用圈一圈,動手操作來理解幾份與幾倍之間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把胡蘿蔔看做一個整體,圈一圈,然後讓學生觀察,紅蘿蔔有這樣的幾份,把幾份與幾個幾聯絡起來,突破對於倍的理解。從而得出,紅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的3倍,初步體會3個2根與3倍之間的關係。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又利用白蘿蔔的根數與胡蘿蔔的根數做對比,讓生體會白蘿蔔有5個2根,那麼白蘿蔔的根數就是胡蘿蔔根數的5倍,建立5個2根與5倍之間的關係。
3、發現規律,建立倍的模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改變紅蘿蔔的根數, 發現4個2根與4倍、5個2根與5倍、6個2根與6倍之間的關於幾個幾與幾倍之間的規律,逐步建立倍的模型;接著教師又透過改變標準量的數量,體會標準量與幾倍量之間的關係模型,讓學生辨析,使學生體會到標準量的變化引起倍的變化。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起始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學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讓學生理解倍是指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係。是三年級數學教學重點、難點之一,它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中,老師沒有給“倍”直接下定義,而是透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透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比較,從而得出兩數之間的數量關係,體驗、明白“把什麼當作標準量(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從而逐步建構“倍”這一概念。老師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思維特點,教學上突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這節課教學時,老師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看圖到畫圖再到擺脫直觀,用數字說出倍數關係的過程和第50頁第1題、第2小題線段圖的練習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
二、活用教材,建構“倍”的概念。
老師透過把2個蘋果球看作1份,梨的個數有這樣的2份,那麼梨的個數是蘋果的2倍,從而引出2個2就是2的2倍。在現實的情境中老師利用等分的經驗進行梨和蘋果兩種數量之間的比較,抓住了“倍”的形成過程,溝通了“倍”和“份”之間的聯絡;在規律性的表述中,感悟“倍”與“份”的關係,知道有幾份就是有幾倍。接著透過看圖說一說,畫一畫等練習來加深對“倍”的理解,體現了循序漸進的要求,由例題開始,學生邊圈邊想邊說,初步感知“倍”的含義。接著做讓學生充分觀察圖,講數理;再做第二層次畫圖,小貓蘋果2個梨子6個(小貓說:梨子的個數是蘋果的3倍);小狗:蘋果3個梨子9個(小狗說:梨子的個數是蘋果的3倍),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最後,看圖判斷對錯,既起到鞏固知識,反饋檢查,還起到靈活運用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老師老師始終抓住“把什麼當作標準量(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這個數理來幫助學生建構“倍”的概念。
三、練習設計有坡度,靈活巧妙。
鞏固練習題構成了本節課學生內化知識系統,老師在練習設計時既突出學生作業完成的規範性畫一畫,填一填 ,思考圖示,塗色等,又注意練習內容設計的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拓展的空間。如:有針對性地展示兩個及以上學生的作業進行對比分析,聽取學生的評價,交流幾個學生不同做法的優、缺點,並說好,好在哪裡?不好,為什麼不好?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畫倍數關係的注意點,知道怎樣畫才會畫得既對又能清楚看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係,然後讓小朋友把不好的改一改。從這可以老師注重練習反饋,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分析作業,提升了學生的課堂練習質量。又如:在判斷題第2題,不僅僅讓學生判斷對錯,還)(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使學生的思維又進入另一高度)。
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老師這堂課也有美中不足處,如建構“倍”的概念時匆促了點,應在例題教學後放慢腳步,透過讓學生圈一圈、畫一畫、說一說等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倍”和“份”之間的聯絡,感悟有幾份就是有幾倍,從而真正掌握“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