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730557063200
-
2 # 使用者4768612502028
“馬石山十勇士”。
1942年冬,膠東軍區13團7連6班10名同志在日寇掃蕩中共救出1000餘名群眾,最後全部壯烈犧牲,被譽為“馬石山十勇士”。
2014年,“馬石山十勇士”與“狼牙山五壯士”等被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為著名抗日英雄群體。
“1942年深秋,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親抵煙臺部署,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式‘掃蕩’。”
11月21日,兩萬多日偽軍白天密集平推進逼,嚴密搜尋;夜晚露宿山野,每隔百餘米點燃一堆篝火防突圍,每條要道、山口崗哨密佈,將萊陽、海陽、文登、牟平、棲霞方圓數十里的群眾團團圍在網內。11月23日,日偽軍收網於馬石山地區。
“被圍的人群,大多數是老幼婦孺。他們手無寸鐵,在敵人的合圍下,向馬石山退去。很快,馬石山周圍聚集起數千名百姓。”高玉山說。
就在大家以為只有死路一條時,“傍晚暮色中看到十位戰士迎面走來,黃綠色棉軍衣、鋼盔、綁腿、三八大蓋……”當時同在八路軍第五旅十三團的王濟生在《鮮為人知的馬石山十勇士》中如此記載。
這十名戰士,是山東軍區五旅十三團三營七連二排的一個班。他們幾天前赴東海軍分割槽執行任務,歸隊途中路過馬石山,見這麼多老鄉被圍,決定留下來帶鄉親們突圍。
視死如歸 十勇士四闖敵人圍網
“那天傍晚,班長王殿元與部分熟悉地形的群眾研究突圍路線。等到深夜,王殿元和戰士們把第一批群眾分成兩隊,順著1500米長的山溝向預定突圍的溝口轉移。”高玉山聲情並茂地講述著當年的突圍,“趁火堆旁的日偽軍人困馬乏,王殿元帶領3名戰士悄悄幹掉哨兵,撲滅兩堆火,護送第一批200多名群眾順利突圍。”
第一次成功突圍後,十勇士並沒隨群眾一起離去,而是重新回到馬石山上,繼續帶其他群眾突圍。十勇士找到海陽縣八區100多名群眾,王殿元把9名戰士分成3組,約定了會合時間、地點。王殿元率領3名戰士,趁敵哨兵戒備懈怠,打通了一處新的突破口,引導群眾就近迅速跳出包圍圈。其他兩組也數次組織零零散散的群眾從第一個突破口成功突圍,又救出上百群眾。
此時,戰士們第三次返回山上,王殿元與其他戰士會合,並帶領第三批數百群眾陸續趕到第一個突破口。這時,東方剛剛發白,敵人發現了被殺的鬼子,立刻鳴槍趕來。王殿元佈置用機槍吸引敵人火力,自己率領其他戰士向敵人撲過去。敵人被殺退了,驚慌的群眾衝出了包圍圈。但一名戰士在戰鬥中犧牲,王殿元等也受了傷。
當得知還有 “滿滿一溝”老百姓被圍困在西南山溝裡,戰士們又四闖圍網,此時天已大亮。山下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日偽軍。混戰中,又有3名戰士犧牲。
留存記憶 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
在第四批群眾大部分突圍之際,越來越多的敵人被吸引過來。6名戰士且戰且退,登上與群眾突圍相反方向的馬石山主峰西側峰頂。
戰鬥最激烈時,戰士們與四面攻山的敵人殊死拼殺,子彈打光了,就用石塊砸向敵人。最後,班長王殿元和兩名戰士寧死不降,抱在一起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戰後經過多方查證,十勇士中只有7人被證實了名字,他們是王殿元、趙亭茂、王文禮、李貴、楊德培、李武齋、宮子潘。還有3位戰士的姓名難以考證。據被營救的百姓說,十勇士中,大部分是膠東口音。
“一個忘記過去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一個沒有英雄的城市是沒有魂的城市,”乳山市委書記高書良表示,“留存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是凝聚地方品格、留住城市之魂的需要。”
目前,乳山將按比例復原300多名乳孃哺育1300多名革命後代的“膠東育兒所”,生產炮彈地雷和印刷報刊的“膠東八路軍兵工廠”,以及抗戰期間收容救治了大量傷病員的“膠東軍區衛生部四所”等革命遺址。
回覆列表
被譽為山東的 小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