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阿姨怕上火

    1、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內容:①勞動技能教育;②社會的道德觀念的養成;③軍事體育訓練;④宗教、審美、唱歌、遊戲、舞蹈。

    2、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方法:①示範與講解。(主要方法)②觀察與模仿。③獎勵與批評。

    3、古代埃及的學前教育:家庭就是學校,父母就是教師。

    4、古希伯來人:學前教育完全為民族的救亡和傳統的繼承服務的。(1)家庭教育時期。誦讀經典和參加宗教節日。利用名目繁多的宗教節日活動對兒童進行宗教道德意識的教育。

    (2)會堂教育時期。猶太會堂是進行教育和禮拜的中心。在猶太教堂內設立學校。

    5、斯巴達的學前教育:把全體斯巴達奴隸主後代培養訓練成身體健壯、性格堅強、仇恨努力、順從長老的勇士。嬰幼兒一開始就接受斯巴達式的家庭教養和教育。具體實施主要由母親負責。認為任何兒童都是國家的財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國家的責任。

    6、雅典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是多方面的,不僅要培養應用善戰的兵士,更要把年輕一代培養成為有文化知識的政治家、能說善辯的思想家、精明能幹的商人和善於出謀劃策的國家各級統治人才。對年輕一代不僅強調體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視智育和美育,對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古希臘的雅典學前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家庭化、自主化、多樣化。家庭式孩子們最早進行學習的學校;母親是最早的教師;德、智、體、美是兒童學習的多方面內容。

    7、古代羅馬的學前教育。(1)共和期:①共和前期:實施“農夫—軍人”的家庭教育。②共和後期:雄辯家成為這一時期教育的根本目的。家庭中出現了乳母和希臘保姆以及希臘教僕。要求兒童養成對共和國負責與效忠的感情,發展其勇敢和堅強的意志,養成整潔、謙遜和節制的習慣,提高其自尊心。(2)帝國時期:培養效忠於帝國的官吏和進行文化思想灌輸的教師。古代羅馬學前教育的特點是:幼兒教育普遍由家庭負責,為實現教育目的打好早期的基礎。

    8、柏拉圖的學前教育思想《理想國》: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論述學前教育的思想家是柏拉圖。①優生優育的問題。②主張任何人都得過集體的公共生活。③講故事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形成符合將來國家保衛者的良好品德。④論兒童心靈教育和體育教育。

  • 2 # 約翰塞納貝拉

    (一)社會常識方面的教育,

    原始社會的少年兒童生活在複雜的血緣關係和氏族部落中,他們最先接觸的是社會環境,而後接觸的才是生產勞動。所以他們從孩提時起就接受社會常識方面的訓練。這種訓練主要包括取得氏族成員資格的訓練,接受家庭傳統和氏族部落傳統的訓練。

    例如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世系按母親計算,實行母系繼承製。孩子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氏族長也由她們中間的年高望重者擔任。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內部事務外,婦女主要從事採集和原始農業,使生活的供給比較穩定。男子則主要從事狩獵。

    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議事會,由全體成年的婦女和男子參加,享有平等的表決權。這些活動僅限於取得氏族成員資格的男女才能參加,所以對兒童少年來說,取得成員資格仍是第一要事,為此,他們要了解並熟悉各種親屬和血緣關係,以及自己應盡的義務。

    (二)學習生產鬥爭的知識和技能。

    這種學習一開始是生產工具製作和使用方面的。原始社會初期,人類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這一時期的石器工具一般是用石塊相互敲擊而製成的。透過敲擊,將石頭打製成有刃或尖的石器。這種比較粗糙的石器器型有砍砸器(石斧)、尖狀器等。

    (三)原始宗教文化的教育。

    原始宗教活動在氏族公社時期極為普遍,這類活動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術和巫師——巫師是原始文化科學知識的儲存者和傳播者,是知識分子的前身。

    (四)體格和軍事的訓練。

    在原始社會後期,戰爭逐漸增多,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或者為了生存區域的安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落聯合組成了一個更大的社會組織,叫做部落聯盟。部落聯盟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聯盟議事會,又稱“貴族會議”,由參加這個聯盟的各部落代表共同組成。

    此外,還設有軍事首領、人民大會。部落聯盟的形成,擴大了各部落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聯絡,擴充套件了地域關係,同時也加強了聯盟首領的權力,出現了王權的萌芽。部落聯盟是更進一步的社會組織——國家形成的基礎。

    綜上所述,原始社會的教育活動及其內容,主要包括社會道德的、生產勞動的、宗教的教育。在原始社會的解體時期,又產生了文化教育的萌芽,還增加了軍事訓練。

  • 3 # 梔寒老九

    重視軍事訓練,對文化教育不重視,非常嚴格

  • 4 # ,

    (1)鮮明的階級性。強調受教育是斯巴達人的特權,而奴隸則無權利接受教育。

    (2)國家對教育高度重視,並建立公共的教育機構對所有的斯巴達兒童和少年(包括女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3)重視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軍事體育訓練,並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

    (4)忽視對年輕一代的智育,造成他們身心的片面發展。

    (5)斯巴達由於重視對年輕一代的教育,把愛國主義教育和軍事體育訓練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因而為保衛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勇敢無畏的戰士。

    但斯巴達的統治者對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根本不重視對青少年文化知識的教育,結果培養的人素質不高,“斯巴達人性格中保守、狹隘、孤傲的性格,甚至達到無知的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生成績中優秀生是在幾分到幾分之間?良好生呢?中等生呢?學困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