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糖寶的母親大人
-
2 # 轉的小欣欣
不惑之年是四十歲,指的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經歷累積了很多經驗,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已經想通了很多事情,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的狀態。不惑之年一般是用來形容中年階段的男性,依據古語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
3 # 佚名無名之輩
不惑年是40歲
《論語·為政篇》記載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不惑,是指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瞭解,也正因有完全的瞭解所以不惑。人至不惑之年,已然是見過了各種大風大浪,踏過了各種困難挫折,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深思熟慮,權衡其輕重利弊,讓自己能夠掌握主動權。與人交往,往往能夠察言觀色,面對他人的批評也能夠虛心接受。
-
4 # 想念你的每一秒
不惑之年代表的是四十歲,因為其源於孔子所說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後人遂以“不惑之年”來稱呼年至四十歲的人。
“四十不惑”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會因為無知而困惑,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都對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此外,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歲時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
-
5 # 花舞人間
不惑之年是四十歲。
四十歲稱為不惑之年,語出孔子的《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四十歲能明辨事理。
作家三盅說:所謂不惑之年,追求過,放棄過;奮進過,頹廢過;勇敢過,退縮過;膚淺過,深刻過;天真過,世故過;普透過,二逼過。一切知覺終將在重複中變得麻木。快樂最大的天敵是重複,重播快樂,導致索然無味。同樣,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體驗會隨年齡增長而漸弱,得以沉澱的無非就是諸如此類平靜的感悟。
-
6 # ncjhetcj
不惑年是40歲,經常說四十不惑嘛
其他年齡也有代稱,1、不滿週歲--襁褓。
2、2-3歲--孩提。
3、幼年泛稱--總角。
4、童年--垂髫。
5、10歲以下--黃口。
6、女性12歲--金釵之年;13歲--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及笄之年;16歲--碧玉年華。
7、15-20歲--舞象之年。
8、男性20歲--弱冠;30歲--而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
9、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0、60歲--花甲。
11、70歲--古稀。
12、80歲--杖朝之年、杖家之年。
13、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
14、100歲--期頤、上壽;120歲--花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誌,一個人出生以後,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
7 # 星空下553
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四十而不惑。」孔安國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論語後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於立之後者,何也。夫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立,守經也。不惑,達權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權,無可,無不可。「立」,則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權變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回覆列表
不惑之年是40歲,《論語·為政篇》記載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不惑之年指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