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博世界
-
2 # 阿蠻蠻讀唐詩宋詞
好,熟讀古典詩詞的小阿蠻來回答。各位且細聽哦~
《木蘭辭》呢,又叫《木蘭詩》,還有叫《木蘭歌》,它是中國古典民歌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和《孔雀東南飛》,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壁”。它的寫作時代,現在公認的是在北朝時代。
下面我的回答就分兩部分來說,第一部分說《木蘭詩》的藝術特色,第二部分呢,就說木蘭的形象都有哪些。
一、《木蘭詩》的藝術特色第一點,總的基調是高亢昂揚的,充滿著浪漫的、樂觀的情調。
在整首詩裡面,其實作者並沒有正面寫木蘭的相貌,武藝,還有才略,這些都是沒有寫到的,也沒有寫她的思想性格和情感,但是每一個讀過《木蘭詩》的人呢,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個木蘭肯定是一個英姿颯爽,並且還是溫柔可親的姑娘,是不是?同時木蘭返鄉之後重新穿女裝,就是一副童心未泯,可愛的形象。所以說,整首是他的筆調是很明亮的,很樂觀的。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第二點,語言很樸素很生動。
《木蘭詩》的另外一個名字叫《木蘭歌》,就是大家可以把它唱出來的,喜聞樂見,朗朗上口。
它裡面的語言,大家可以讀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還有,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等等很多。都是口語化的語言,是不是?每一個句子都是脫口而出的,渾然天成。
第三點,整體結構非常完整,天衣無縫的感覺。
這首詩寫到的內容非常多,包括寫到木蘭日常生活,然後出發去打仗,然後打仗贏了之後回家。內容非常多,但是總的字數只有332個字。這麼少的字寫這麼多的內容,這就是作者高超剪裁能力的提現,還有文字的錘鍊功夫也是非常厲害的。
咱們讀《木蘭詩》,木蘭從軍整個故事非常完整,一氣呵成,是不是?然後中間還有轉折,還有跌宕起伏,作者就在這種行雲流水般的敘述過程中把一副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得天衣無縫。
第四點,用到的修辭手法非常多,很豐富。
比如說,用到了對偶。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還用到了排比,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還用到了誇張、互文、比喻、設問、頂針等等非常多的修辭手法。
其他方面的藝術特色呢,還比如說整首詩意境非常巨集大,氣勢非常雄偉,然後呢情感非常質樸,非常感人。
二、咱們來看木蘭這個形象。第一點,孝順。這一點可以從他代父從軍、替父分憂就足以說明。另外呢,還比如說他去參軍之後對父母的思念;還有比如說,她從戰場上回來之後呢,不是去想追求功名,而是想著回家孝順父母。
第二點,木蘭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從一開始他準備代父從軍的時候,她就積極備戰,他去買馬、買鞍、買馬鞭,還買了很多東西。這樣的態度足以說明她是積極去應對,而不是退縮的。到了戰場上之後呢,它也是作戰勇猛,戰場上條件非常辛苦,但是她並不害怕。
第三點,木蘭是一個很淡泊的人,她不追求功名利祿。木蘭回鄉之後,就受到了皇帝的獎賞,皇帝賞了他很多東西,高官厚祿啊,還有很多其他東西。但是木蘭呢,她都很乾脆的拒絕了,她只想回家孝順父母,並不想去當官,她想過的是很日常的平凡生活。
第四點,木蘭是一個很勤勞能幹的女性。這一點咱們都很清楚,木蘭在家裡面她是織布。另外呢,在準備備戰的時候,她也是自己親自去市場買備戰用品。
總結起來說呢,木蘭這個形象既有傳統的美,包括孝順,勤勞,樸素還有勇敢。另外呢,她也符合現代女性的要求。比如說她是一個有自主意識的,有很強能力的一個女星性。自主、自強,自尊這些是現代女性的一個要求。這些特點木蘭都是具備的。
-
3 # 哥讀書
北朝樂府《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一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作為北方民歌的不朽傑作,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葩,《木蘭詩》以其繁簡相宜、詳略得當的突出特點,顯現出她的奇光異彩,照耀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木蘭詩》可謂繁簡相宜的典型之作,有時使繁,用墨如潑;有時用簡,惜墨如金。凡是使用繁筆的地方,都是作者要精心描繪之處。木蘭當戶織時心事重重,嘆息聲聲,幾次詢問,方道出緣由:原來木蘭無心織布是因為可汗又要大徵兵,徵到了父親頭上,父親年老體弱,木蘭又無兄長,只好自己去代父從軍。此處描寫,極為詳盡,交待了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準備行裝時,木蘭東奔西跑,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現了木蘭出征前緊張的準備過程。木蘭奔赴戰場時,辭別父母,途經黃河,到達目的地黑山頭,只用了兩天時間,誇張地表現木蘭行軍的神速和心情的急迫,反覆運用“不聞……,但聞……”的句式,表現木蘭越走遠越思念親人的情感。十多年後,木蘭回家,父母、姊姊、弟弟,一家人各自表現出了不同的歡樂,木蘭則回到自己原來的閨房中,脫去戰袍,重著“女兒裝”,精心梳妝打扮,出來會見戰時的夥伴。這些內容,作者不厭其繁,精心描繪,細緻入微,可謂是潑墨如水。
但在寫木蘭戰鬥歷程時,作者卻惜墨如金,極為簡潔,僅僅用了六句話,三十個字,就交待完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的軍營戰鬥生活。作者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飛過一座座高山,越過一個個關口,奔赴戰場的情景;描繪了木蘭在邊塞軍營夜晚的寒冷畫面:北風,寒光,鐵衣;又極為簡練的概括了將士們的十年征戰:經過了一次次的殘酷戰爭,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英勇善戰的木蘭,正是凱旋歸來的英雄之一。這麼區區的三十個字,作者竟然寫出了木蘭的十年征戰歷程,其中有奔赴戰場的行軍過程,有寒夜軍營生活的細微畫面,又有十年征戰歷程和結果的概括。這裡,我們不能不讚嘆作者簡筆運用之高超、之絕妙!
《木蘭詩》繁簡適合,詳略得當,各得其宜,各盡其妙,表現了民歌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能力。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安排詩歌的繁簡詳略呢?因為作者不惜筆墨、著力描繪的往往都是要努力突出的。這首詩要突出歌頌的正是木蘭熱愛親人、報效國家、勇敢善良的性格特徵,所以,對於能夠表現木蘭美好心靈的地方,作者就不厭其繁,潑墨如水;對殘酷戰爭的描寫,作者則極為簡約,一筆帶過。這樣安排,也似乎隱含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殘酷戰爭的厭惡。
另外,這首詩還大量了的運用了排比、對偶、互文、比喻、誇張、復沓、頂真等修辭手法,更加增加了這首詩的藝術感染力。
-
4 # 凡塵有味
《木蘭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間敘事詩,是中國北方民歌中的傑作,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和《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詩中運用多種民歌傳統的表現手法,如設問、比喻、排比、對偶、復疊等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其中運用最多的是排比和復疊。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四個排比句,羅列東南西北,以簡單樸素的形式,寫出了木蘭代父從軍所做的緊張的準備工作。這幾句詩增加了整首詩的靈動性,顯示了民歌生動活潑的韻致。復疊句“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儘量鋪排歡樂的場面,把木蘭歸來時全家興高采烈的形象描繪的十分傳神,篇末又以雙兔比喻,更是奇妙之至。
這首民歌生動地刻畫了木蘭剛毅勇敢的性格以及她不慕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木蘭是一位代父從軍的女英雄,她既有英雄的品格又有女性的特點。代父從軍是她對父親的愛和對家人的保護,還有對祖國的忠誠。她曉行夜宿,長途跋涉,勇敢的奔赴沙場。“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意味著木蘭和敵軍浴血奮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事頻繁,歲月漫長,木蘭終於勝利歸來,說明她武藝高強,是一位戰鬥英雄。“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她不慕名利,不願做官,不願受賞,只想回家和家人團聚,說明她熱愛和平幸福的生活。詩的末尾“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把木蘭女性愛美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充分表現了木蘭返璞歸真的真性情。
回覆列表
《木蘭辭》原詩 南北朝 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纂纂牆下棗,人生不如在家好。木蘭夜織流黃機,窗間絡緯啼復啼。
平明軍帖疾如羽,阿爺無男止生女。木蘭下機換戎裝,燈前不灑淚千行。
髻捐金雀釵,耳脫明珠璫。左持白羽箭,右挽青絲韁。
霜花如錢風格格,萬里黃雲度沙磧。木蘭在邊十二年,論功還謁九重天。
九重敕賜尚書誥,木蘭感恩不敢言。乞身朝出金門去,還家猶記庭前樹。
入門先解戰時衣,明朝覆上流黃機。木蘭忠孝有如此,世上男兒安得知。
雄雉聲角角,雌雉嘴啄啄。兩雉上天飛,誰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中。也是北朝時的一首敘事樂府詩,與《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雙璧”,其藝術成就之高,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重,對後世文學影響之深,由此可見非同一般。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好,給人帶來無窮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