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弈海拾貝

    萬家燈火,黑白分明,黑白顛倒。

  • 2 # 閒人移動T

    應該是,萬劫不復,黑白不分。

  • 3 # 戴眼鏡的果子

    萬無一失、萬紫千紅、黑質白章、黑白分明。

  • 4 # 使用者5356436906345

    萬什麼黑白的四字成語是顛倒黑白

  • 5 # 使用者3241448269622

    萬什麼黑白成語——沒有這個成語

    萬開頭成語 :

    萬里長城、萬水千山、萬眾一心、萬籟俱寂、萬死不辭、萬紫千紅、

    萬無一失、萬古長青、萬貫家財、萬馬齊喑、萬家燈火、萬箭穿心、

    萬劫不復、萬壽無疆、萬不得已、萬里長征、萬物之靈、萬事大吉、

  • 6 # 廣釐

    曹操說:世人皆看錯我。

    他認為世人對自己誤會太深,或許是一種高處不勝寒吧,一般人無法真正理解一代梟雄的所作所為和真實想法。

    1、別人說他大逆不道、實為漢賊,他認為自己忠於漢室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很多人認為曹操脅迫皇帝,屬於大逆不道。

    而曹操則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忠於漢室江山,袁紹之徒都想廢漢自立,而曹操反其道而行之。在他認為,別人想廢掉一個十幾歲沒有實權的皇帝易如反掌,自己忍辱負重、挾天子是保住了漢室江山,是忠不是賊。

    2、別人說他“好殺”,他認為自己實屬無奈

    曹操多疑,曾說過:“寧我負人,不容人負我。”為此,曹操確實殺過很多人。反對曹操的人說,曹操好殺,內心殘暴。

    曹操卻認為自己並非好殺之人,自己所殺之人,都是對國家和大事不利的人,不殺之,就會壞了大事,屬於不得不殺,並非是自己殘暴無情。

    3、別人說他只有權謀和征戰,他認為自己只是無暇詩情

    世人說曹操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就是一個只會舞弄權術的戰爭狂人。

    曹操說,我倒是想閒暇後吟詩作賦,可惜世界太亂,我得平復亂世,爭取和平。當然,即便在有限的閒時,曹操在詩詞歌賦方面也造詣頗深。

    客觀而言,作為亂世政治人物,曹操確實做了別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被誤解時正常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客觀上上有利於漢室江山的維持不倒,但也是曹操皆以強大實力的險招。

    我們無法切實體會曹操的真實想法,在歷史當中,他不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歷史車輪的推動者。

  • 7 # 黑白文史MCN

    世人皆說曹操一代奸雄,但我不這麼認為!!!

    一說到曹操,我們自然會想到:“寧可我負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負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等等的語句。曹操在我們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一個大奸賊,大壞蛋,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其實,人們對曹操的瞭解是從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獲得的。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寧可我負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詐多疑的典型形象。出於文學,形象刻畫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響,小說裡的曹操給人留下了敵對和可惡的印象。為了刻畫這個人物典型,作者獨具匠心地透過借黃祖之手殺害曾幫助 自己解糧草之危、韜略滿腹又恃才傲物的揚修的舉動揭露他的奸詐和卑劣行徑;透過描寫曹操的夢中殺人以防隨時的不測來表現其生性多疑、欺詐;透過借督糧官之 首以平眾怒定民心來渲染曹操的詭詐和殘忍。特別透過描寫其殺害故人呂伯奢一家,然後竟聲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狠毒心性刻畫其忘恩負義和 殘忍無情。

    作者還透過曹魏集團的內部關係來刻畫曹操對人才的迫害。文中的曹操為了羅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誘和脅迫;對於已經到手的人才,又大抵充滿猜疑和欺詐。一 些謀士對曹操事業的發展殫精竭力,屢建奇功,可當他們對曹操的願望有所忤逆時,曹操便“深恨之,以為不助己也”,不久或賜死或借他人之手殺害。似此宅心, 小說中多所描繪。 蘇軾《東坡志林》載王彭語云:塗巷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說明擁劉反曹的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只是這種思想傾向的總結和發揮。

    可以說曹操奸險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已根深蒂固,已成了無法改變的事實,這隻能說羅貫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太成功了。那麼歷史上曹操是怎樣的一個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由於優越的生活環境,他養成了任性妄為,放蕩不羈的性格,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但是他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了機智警敏,隨機應變的能力,能辨別人才,更有籠絡人心的能力。我甚至覺得他有點像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他們都有雄才大略,能馳騁神州大地,創經世之偉業,而我覺得曹操更勝一籌。可是,曹操由於當時的形勢沒能完成統一大業。俗語說,“成者王,敗者寇”,歷史永遠是寫給勝利者的,況且《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小說的內容不可盡信,小說有時會加入作者的主觀因素。

    治國之能臣!二十歲時曹操就被舉為孝廉,開始步入仕途。他在洛陽任北部尉時,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將最難治理的地方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條,可見他是太平盛世中治理國家的能臣,更可以看出他有非常的能力。

    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當時正值東漢政權最黑暗的時期,而且國內還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軍起義,可以說朝廷的威信力已經下降到可有可無的地步。對於濟南國這個小地方,朝廷根本就管不了。處於這麼亂的地方,曹操能處之泰然,可以看出曹操無論在盛世還是在亂世都是治理國家的人才。

    亂世之英雄!漢靈帝死後,朝綱敗亂,各地軍閥割據,起義四起,人民急需一位能叱吒風雲的能人來拯救。這個人是驍勇善戰的呂布嗎?不是!呂布有勇無謀,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百姓死活。那麼是袁紹嗎?不是!袁紹自恃三公之後目中無人,不聽諫言,處事猶豫不絕,非大將之才。那麼是孫氏父子嗎?不是!他們雄而不奸,偏安一隅。那麼是劉備嗎?不是!劉備勢單力薄,整天把“皇叔”掛在嘴邊,有點招搖撞騙的感覺。他有嚴重的婦人之仁,拘泥於小節,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不敢衝破世俗束縛,沒有帝王之風。

    那麼是曹操嗎?他有匹夫之勇,隻身一人刺殺董卓;他謀略過人,在進軍遭遇水源斷絕時想出了一招“望梅止渴”;他唯才是用,有攏略人心的能力,招攬了像郭嘉,毛玠,司馬懿,張恰,夏侯淵等一大批人才;他有“若使國家無孤,當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自信與豪邁;他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優勢;他佔據了中原地區,物產豐盛,人口龐大;他認清時勢,在他有生之年不稱王稱帝,避免了成為眾矢之的。因此,曹操是一位拯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王者。時勢造出了曹操這樣的大英雄。

    當時東漢已經四分五裂,皇帝昏庸無能,忠臣死的死隱居的隱居,百姓流離失所,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曹操只是順應大勢,採用非常的方法,這有什麼不對?說他兇狠奸詐就有點過了。生於亂世之中,他不兇狠就治不了暴民反賊,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奸詐就不能以雄者姿態立於亂世之中。奸詐只能說明他處事圓滑,謀略過人。因此,人們說他是奸雄就錯了,他其實是一位大英雄。向來皇位都是有能者居之,那麼把他當做反賊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他關心人民疾苦,推動社會的發展。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總的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可見,他的確是一位帝王之才。

    曹操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文人,創作了《短歌行》,《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名篇。他還推動了建安文學的興起與發展

    總的來說,曹操是一個能在太平盛世中很好地治理國家的忠君愛國的大臣,更能在亂世中有所作為的英雄。如果撇開政治,他也是一個能舞文弄墨的大文人。曹操就是一個這樣真真徹徹的人,不應該把“奸雄”,“反賊”這樣的帽子強加在他的頭上。還原曹操的真面目不是說硬要幫他平反,況且死者已矣,而是要我們學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認清歷史的根本面目,以史為鑑,不要一味地去追崇某個人或否定某個人。

    有更多精彩回答,如:胡雪巖臨死前說“白虎勿近”白虎是什麼?西遊記女兒國真的有嗎?青樓女子生活?日本“帝銀事件”?阿房宮有多大?“試婚格格”是什麼?等有趣的歷史問答?請關注@黑白史 ,帶你瞭解歷史的故事。

  • 8 # 小島知風

    曹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明日也許還會看錯,可我仍然是那個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一部《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把曹孟德刻畫成了一代奸雄大漢之賊,可實際曹操是嗎?

    曹操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

    從客觀角度來說,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來看,曹操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他不是奸臣,也不算是忠臣。

    曹操能力非常全能,才華橫溢,留下很多詩詞傳世,軍事能力也非常強,縱橫南北,征戰四方,政治能力曹操也不弱,否則如何能當漢末二十多年的權臣。

    毛主席對曹操評價最為中肯: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所以從各個方面來看曹操成就都非常不錯,世人總是容易看到的是曹操奸雄的一面,但卻總是忽略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他作出決定的無奈,忽略了他本身的學識、軍事、政治、詩情等等的完美。

    挾天子令諸侯被後世稱為大漢之賊

    後世人總是抓住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做法,批判他為大漢之賊。

    可是要知道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時,漢獻帝不過還是二十歲還不到的毛頭小子,如果沒有曹操的話漢獻帝又如何能興復漢室?即使沒有曹操,漢獻帝很有可能流落到孫策或者劉備手裡,從客觀角度看,孫策或劉備能和曹操不一樣嗎?他們同樣也是想挾天子令諸侯,只是被曹操搶先了而已。

    在皇帝年少無人能出頭時,曹操不做出頭鳥,誰來做?劉備?孫策?他們做的話難道會比曹操更能好?他們真能興復漢室嗎?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說傻話了,在東漢末年那個亂世,皇權衰落的年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結果。

    曹操在挾天子令諸侯期間他想廢掉漢獻帝易如反掌,但是曹操沒有,他也想青史垂名,他不想為了一個皇帝名號落下千古罵名,況且他已經得到了皇帝的實權,他滿足了,至於剩下的事那就是他的兒子曹丕該去做的了。

    寫在最後

    曹操確實在歷史上做了不少讓人誤會且懷疑其人品的事情,讓人琢磨不透,但是客觀來說很多事卻又能說得通,能有幾分道理。

    但是曹操知道後人能憑著某人的某件事某句話而妄斷這個人的人品問題,然後全盤否定這個人,可曹操卻不在意這些,就如曹操所說“我仍然還是那個我”,曹操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目的是什麼,他在按自己的想法意願行事,而不是為了他人,所以他不怕世人看錯了他,他就是他自己。

    曹操和劉備可以形成最為鮮明的對比,曹操一生都是在做真正的自我,而劉備一生都在為自己做人設,他不敢把真的自我展現出來,所以劉備這一生活的比曹操累多了,他到死都始終不敢率真的做一回真正自我。

    而曹操從來不怕後世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就是我,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後世人在說曹操為漢賊之時,可曾想過他當初也是一位熱血青年,為了國家和司徒王允的囑託,他孤身去行刺董卓,那可是九死一生的行為。

    因為小說渲染的緣故,人們總喜歡將曹操的缺點和過失無限放大,片面的看待曹操,就像現在社會很多人專門盯著別人的屁股看,從不看別人的臉。

    所以大家都帶有劇烈情感色彩去說曹操是漢賊,但是曹操不會在乎的,即使世人皆看錯我又如何?

  • 9 # A大話電影

    首先借助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對劉備說過的一句話:“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首先是要有異於常人的膽識與遠見。《三國演義》將曹孟德描述成大奸大惡的代表,許多人都將他看作一個不可一世的梟雄。但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來說,曹操是個近乎完美的人,他不能說是奸雄,也不能說是忠臣。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三國時期,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逃走,先是被抓,被陳宮救下,一起逃亡,後因操不仁殺呂伯奢一家,陳宮棄之投了呂布,曹操回鄉招兵買馬,招賢納士,開始逐鹿中原的一生。

    曹操能取得後來的成功並非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相比於其他諸侯,曹操其實起步更難。曹操既不是真正富二代也不是真正的官二代。大家都知道袁紹是四世三公,袁家故吏滿天下,因此曹操自從反對董卓跑出來之後,就迅速扎穩了腳跟,天下名士爭相來投,袁紹趁此機會發展壯大,佔據了冀幽青並四個州。曹操呢,他雖然也是官宦人家,他的父親甚至做到了三公之首的太尉,但是曹操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比起家世,還比不上賣草鞋的劉備。

    曹操雖然挾天子令諸侯,但是說到底曹操還是尊漢統的,他有實力取而代之,但是到死他都沒有邁出這一步。不得不說曹操內心還是人臣,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夢想,那就死後能在墓碑上寫上故徵西將軍就死而無憾了。由此可見曹操心中還是有漢的,所說以曹操不應說是奸臣,他雖然奸詐,但也是為了是生存。

    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世人昨日看錯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天還會看錯,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曹操不懼社會言論,敢作敢當的勇氣。

    在亂世中曹操先是剿滅青州黃巾,得到了三十萬的初始部隊。這在當時屬於沒人要的,但曹操獨具慧眼,把別人認為的禍害收取之後,挑選精銳,去其老弱,得到了兵員優勢。後又討伐呂布,攻徐州,滅袁紹,無一不顯示著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之後赤壁兵敗,曹操休養生息,開墾屯田,為後代做出了堅實的基礎。

    英雄都是孤獨的,他們考慮事情的格局也要比正常人要大很多,所以不被世人看懂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謂“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只是看待事情的高度不一樣,如果曹操能夠被世人看懂,那估計也不會有後來的曹魏帝國。

  • 10 # 三大虎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提到曹操,瞬間就可以聯想到奸臣等一類的詞彙,可以說我們的腦海當中,曹操就是一臉奸詐的相貌,實際上真實的曹操當真如此嗎?曹操曾經說過世人皆看錯了自己,難道當真是我們看錯了嗎?

    在歷史上所謂的三國看似圍繞著漢室江山的光復還發展,實際上卻是所以人在一點一滴的瓜分整個大漢王朝。

    不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是為了自己的權勢而努力,看似劉備滿口的仁義道德,一口一個為了漢室江山,一個口一個為了天下百姓。

    可實際上漢室江山跟天下百姓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衝突的觀點。

    漢朝之所以撐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天下的世家貴族對於百姓剝削太狠了,這些世家貴族享受著自己的特權,同時還想著更進一步。

    於是矛盾就這樣產生了,可以說漢朝的哪些世家貴族幾乎就是破壞整個江山與百姓的劊子手,如果真想讓漢朝重新光復,這些世家與貴族理論是最應該被清除的。

    而曹操一生當中都在為這件事努力,最初的時候,因為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先依靠這些世家來給自己撐門面。

    等自己的實力強大之後,果斷開始發展寒門子弟,看一看曹操身邊的人才就知道了,不論是戲志才還是郭嘉都是寒門子弟,還有典韋和許禇等人。

    可以說曹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削弱世家貴族的實力,比如說楊修等人就是如此,只能將這些中層的害蟲全部清除乾淨,才有可能讓整個大漢重回盛世。

    我們先不說劉備與孫權等人,就拿袁家兩兄弟來說,這就一定不是忠心漢室的,袁術想自己當皇帝,結果因為急功近利,被人一鍋端了。

    隨後袁術為了袁家的夢想,居然把傳國玉樂璽給了袁紹,我們都以為袁紹一定會痛罵袁術,沒想到卻是正合人家心意。

    這就說明當時的袁紹早就想將漢朝取而代之了,只是以前沒有機會而已,等官渡之戰結束後,也就到了袁紹實現夢想的時候了。

    誰會想到實力差距如此大的官渡之戰,最後的勝利者居然是曹操,直接破碎了袁紹的勝利,同時也毀掉了袁紹的皇帝夢。

    而劉備雖說以劉皇叔自居,但是在曹操身邊的時候,有相當多的機會可以直接刺殺曹操,可他卻從來沒有這麼做,而是跑到宮外,各種的招兵買馬。

    很明顯這不是想為漢朝解憂,而是打算取代漢室江山,雖然前期各種的為了天下萬民,可是等到了最後之時,馬腳也露了出來。

    所謂的愛戴天下百姓也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為了一己私慾,直接跟東吳產生衝突,最終讓自己多年來的心血毀於一旦。

    可以說曹操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天子,可是劉備卻在漢獻帝還沒有死的情況下,直接坐到了那張龍椅上面,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誰才是真正有野心之人。

    所以當曹操說世人都看錯自己的時候,哪是真正的失望,因為曹操從此自終都稱自之丞相,哪怕封自己為魏王,也沒有想過要當整個天下的天子,而大家認為最忠心的劉備卻直接搶先開了這個頭,只能說人心叵測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段話很正 能量很勵志 用什麼詞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