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45210966666


    公元509年(魏永平二年),魏帝元恪在式乾殿為眾僧及朝臣講《維摩詰經》,於是國內佛教大盛。

    魏自文成帝拓跋溶時允許民間修寺院、養沙門,隨之社會上就掀起了一股崇尚佛教之風,塞上雲岡、隴西敦煌、中原的龍門正是崇佛的明證。魏宣武帝元恪自幼尚佛,能因講論佛而廢寢忘食。他在位時大力提倡佛教,又在式乾殿為眾僧及朝臣講《維摩詰經》,一時境內佛教大盛。元恪自養西域和尚3000多人,並建永明寺供其居住,又在嵩山建閒居寺,在洛陽城南建景明寺,青臺紫閣、富麗堂皇。各地也佛教大興,洛陽城內有500多座寺廟,各州郡也建有1萬多座佛寺。

    由於統治階級崇尚佛教。使得各地屢建寺廟,令百姓承擔沉重的賦役,人民苦不堪言。

  • 2 # 淡泊的船帆ZRD

    在北魏皇朝統治的一個多世紀中,北方中國的佛教得到了驚人的迅速發展。北魏佛教如此興盛,發展如此迅速,這是與北魏國家政權的有力支援分不開的,而北魏佛教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強烈的國家政治的色彩。

    由國家政權建立各級僧官機構,任命各級僧官,透過各級僧官直接控制全國的佛教徒。北魏佛教具有強烈的國家政治色彩的另一個表現,是國家直接賦予佛教“巡民教化”、 “敷導民俗”、安撫民眾的任務。

    黃河流域地區本是中國文化發源地之一。魏晉以後,佛教在這一地區也很流行。北魏所經略的既然是這樣的一個地區,那麼他們選擇佛教作為教化、安撫這一地區的民眾是順理成章的。北魏佛教具有強烈的國家政治色彩的特點,還表現在國家直接對僧務的干涉。

  • 3 # 使用者1626916642631272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裡,十歲以下的孩子當了皇帝的有二十九個。最早的是西漢的昭帝,最後一個是中國末代皇帝的宣統。

      最小的是東漢的殤帝,生下來一百多天就當皇帝了;兩歲當皇帝的有東漢的衝帝和東晉的穆帝;三歲的有北魏的文帝和清朝的宣統;四歲的有清朝的光緒;五歲的有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宗;六歲的有清朝的順治和同治;七歲的有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宗;八歲的有西漢的昭帝、東漢的質帝、三國時的吳廢帝、北齊的幼主、北周的靜帝、南宋的帝禺、清朝的康熙;九歲的有西漢的平帝、東魏的孝靜帝、南宋的端宗、明代的英宗;十歲的有東漢的和帝、三國時的魏廢帝、南朝的宋後廢帝和宋順帝,北宋的哲宗。

  • 4 # 一加一不等於五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到465年,廟號高宗,字烏雷直勤,北魏太武帝的孫子,拓跋晃長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

  • 5 # 手寫的從前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 -409年11月6日),字涉珪,雲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人,鮮卑族。北魏王朝開國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獻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國三十九年(376年),前秦滅亡代國後,拓跋珪隨母親賀蘭氏流亡,寄居匈奴獨孤部劉庫仁部落長大。登國元年(386年),趁亂復立代國,即代王位於牛川,不久改稱魏王。他對內勵精圖治,實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動鮮卑政權進入封建社會;對外擊敗賀蘭、鐵弗、高車、柔然等草原諸部,並與後燕、後秦爭霸於中原。皇始三年(398年),確定國號為“魏”,將國都從盛樂城遷到平城,即皇帝位。

    天賜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紹所發動的宮廷政變中遇弒身亡,終年三十九歲。永興元年,齊王拓跋嗣即位後,追諡宣武皇帝,廟號烈祖。泰常五年(420年),改諡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廟號為太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丈母孃生病了,要做個小手術,可是老闆不肯請假,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