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cq710222

    1、植被破壞,地表裸露

    2、沙土為主,土質疏鬆

    3、黃河流域雨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對地表沖刷大

  • 2 # 使用者4247266412226

    在地理上倒是有一種倒淌河,這是因為地質作用,使這條河的上游地勢變低,從而引起河水的倒流。

    例如,青海湖原來是外流湖,透過河流和黃河相連,後因地質作用,青海湖變低,這條河就不再流入黃河,而是倒流回青海湖中,現在的青海湖也就變成了內流湖,這條河現在的名字就叫倒淌河。

  • 3 # 地理縱橫

    長江年徑流量9600多億立方米,黃河574億左右,這麼多水白白流入大海,為什麼我們不能把它儲存起來呢,以解燃眉之急呢?

    對於黃河而言,我們基本上實現了儲存,可以隨心所欲的調控,黃河上游的龍羊峽水庫,壩址多年平均徑流有200億,可它的庫容就達到250億,這意味可以把這段黃河水的徑流全部裝進水庫,實現一滴不外流。正是由於黃河上游水庫的存在,才有了天下黃河富寧夏,沒有了洪水災害,確保這裡農業生產呈現豐收景象,讓西部城市銀川、包頭煥發生機。

    黃河中游還有一個萬家寨水庫,把出了河套平原的黃河水儲存了下來,透過萬家寨引水至桑乾河,進入北京北面的官廳水庫,再補給永定河,為北京生態補水。

    我們還在黃河下游河南濮陽取水,引黃河水入白洋淀,每年引水10億多立方米,白洋淀是什麼地方?那個地方是國家正在千年設計規劃的雄安所在地,是為了解決北京人口過多和環境汙染進行的分流而建的新城,透過這項引水工程,即滿足了雄安城市用水的需求,還實現了對黃河水的儲存。

    目前對黃河全流域的儲存,透過上游的龍羊峽、劉家峽、李家峽等水庫,中游萬家寨水庫,下游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把整個黃河的年徑流量都裝進水庫,黃河入海口不見一滴水了。五千年的黃河治水,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真正地根除了水患。

    目前黃河的每滴水都有其利用價值,並把它很好的儲存起來。黃河入海口的水是我們人為地利用調水調沙、維繫黃河不斷流、下游生態補水等用水,“榨乾黃河每一滴水”這就是目前黃河水利用現狀。

    黃河水用到了極限,長江呢?長江可不是象黃河那樣”為所欲為“了,有的朋友說,我們有三峽水庫,三峽壩址處徑流4600多億,接近長江一半的流量,長江庫容也就是393億立方,儲存了1/13左右,它的調控能力並不是很強,遠遠不及黃河上游的龍羊峽水庫。

    從長江支流漢江南水北調每年也就是50億立方,飽和引水93億立方,引漢入渭河,解決關中平原各城市的用水,也就是20~30億立方。二者之和儲存了100億立方。

    南水北調東線,每年引走長江水也就是30多億。

    長江上游水電站也有很大的儲存能力,目前規劃水庫總庫容佔年徑流量的61%(三峽壩址處4600億),吸儲能力也就是2800億(含三峽水庫)。

    長江中下游由於受地形影響,缺乏較好的水庫選址條件,幹流上無法建水庫蓄水,即使在未來也沒有什麼後續開發,而每年長江1號洪峰多出現在洞庭湖和鄱陽湖水系,這麼多水不僅僅白白流入大海,還會給下游兩岸城市帶來洪水災害。

    長江粗算起來,儲存能力也就是2800+130(南水北調)=2930億立方,接近長江總徑流量的1/3,大約有2/3的水白白流入大海,目前來看主要是解決長江中下游河段怎麼把水儲存起來。

    長江世界上第四大河,我們還是畏懼一些更好,畢竟這是9600多億的流量,我們還無法一口把它吞進去,實現隨心所欲的調控。這也好,還能保留河流基本屬性,對維護長江流域內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長江、黃河是維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兩條河流,如何解決好河流與人類發展的關係,是一項重大課題,一味地強調儲存能力,勢必對下游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只有兼顧二者之間關係,河流的生態才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 4 # 地理有意思

    自然界的河水即便儲存,也只能是暫時性的,河流入海雖然只是大自然最簡單的現象,但絕對屬於不可人為改變的基礎現象之一。另外中國長江和黃河的水量也完全不同。

    首先看一下長江,長江水資源豐富,其實已經實現了大面積儲存,典型的就是三峽水庫,以往沒有三峽庫區時,這裡僅僅是天然河道,而當前三峽庫區長600公里,寬達2公里,總面積有1萬平方千米,最深的地方超過300米,平均水深是100米--150米之間,如此巨大的水資源體量,都屬於人為儲存。

    再看一下黃河,黃河水量與長江就完全不一樣了,本身幹流水量就比較小,沿途的支流補給也很低,加上河水泥沙含量超高,所以黃河每年入海的水量相對很低。另外,近些年黃河流域的降雨相對比較少,黃河河道出現大面積乾枯斷流,這種情況下蓄水一般只在上游,下游很多地方正常的徑流都已經消失了。

    此外,長江和黃河其實都含有大量的泥沙,只不過長江沒那麼明顯,河流的蓄水可不像家裡水缸蓄水那樣簡單,河流每攔截蓄水一段時間後,河底都會產生大量泥沙,不及時排放就會造成大面積淤積,洞庭湖其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所以人為存水,只是暫時性的。

  • 5 # 漢軍155

    水,最終大部分都將流入大海。尤其是長江。畢竟她的徑流量太大。如果只存不放,終將水滿為患。

    其實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可控讓水入海。這樣既可消除洪災,還可以讓水和水能得到最大利用。

    我們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將目光僅僅盯在幹流和主支流上,如果僅以貯水來說我們應該在支流上游的小河小江來作一些文章。

    主流水來自支流,而支流水又來自其上游的小河小江。如果透過建壩蓄水將這些小江小河大部分控制起來,也就基本上控制了僅條流域。

    如果在這些小江河上建壩蓄水他不同於電站,它水的調控率更大。如三峽,它的蓄水量可達近三百億方,而實際調控量卻少了很多。而這些小江河因不考慮或少考慮發電和通航,其庫容量幾乎會等於其調控量。加之都是小壩,其施工難度和造價也會大量減少,又因分散蓄水,還可減少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在支流上游的小江河上,根據實際情況,分段建造可控水壩水閘,在汛期讓這些小江河分段蓄水,使整個河道變為水庫,留水於上游。等到枯水季再逐漸有計劃放水,在第二年汛期前完全留出庫容,以備再次蓄水。結合支流和主流上的水利設施達到調控的目的。

    這樣可以解決汛期水患成災,枯期又缺水可用的矛盾。

    如果此措施在長江流域得到實施,將徹底解決長江中下游洪災的問題,而且可以增加電站的發電量。同時對增大南水北調也提供了保障。

  • 6 # 千佛山車神

    淡水是不可再生資源,而我們又是一個區域性缺水比較嚴重國家,尤其是北方地區,工農業用水缺口很大,地表水早就不夠用了,為此華北地區長期透支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以至於出現地表塌陷等情況。

    為了緩解北方的用水問題,國家開啟了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從長江中游和下游向華北補水,緩解北方地區的用水矛盾。

    (南水北調工程)

    對此很多人會感到不解,眼瞅著黃河水和長江水白白流入大海,為啥不想方設法把這些水儲存起來呢?

    其實所謂的儲存河水就是修建水庫,而我們國家已經修建了許多水庫了。

    目前在長江流域,中國已經修建書庫51643座,其中大型水庫282座,中型水庫1543座,小型水庫49818座。

    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也是位於長江干流上,其所形成的三峽水庫是中國淡水數量最大的湖泊。

    在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三峽水庫的湖水面積達1084平方公里,跟香港差不多大小,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遠超鄱陽湖和洞庭湖,也超過了青海湖數量的一半。

    (三峽水庫鳥瞰)

    截止到今年,中國長江流域的總庫容為3606.89億立方米,約控制了長江1/3的流量。

    但是伴隨著降雨,長江水是連綿不斷的,不可能全部留在陸地上,若是全部留在陸地上,早就洪水滔天了。

    今年長江水患,就是因為降雨過多,導致江水上漲,無法及時的流入大海,因此淹沒了兩岸的大片地區。

    假如把長江和黃河全部堵死,那華北、華中、華東全都被淹了,解釋確實不缺水了,但東部地區全在水底下了。

    (今年長江水災,鄱陽湖周圍一片澤國)

    事實上所有的水都是含有鹽分的,只不過淡水的含鹽量較少,含鹽量小於0.5 g/L。但是如果不斷地蒸發淡水,淡水也會變成鹹水,這也是鹹水湖的來歷。

    例如青海湖、裡海、鹹海,這些鹹水湖都是“只入不出”,沒有排水口,湖水的代謝只能靠蒸發,於是形成了鹹水湖。

    所以我們就算是把長江黃河給堵上,憋出一個大湖,那麼這個湖早晚也是個鹹水湖,到時候東部平原都被淹了,要這個鹹水湖有啥用?

  • 7 # 縱橫天下者

    地球上的水資源都是處於運動迴圈狀態之中,人類可以利用的只不過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和一部分淡化後的海水。

    一般情況下,水資源都會透過蒸發、冷凝、降水等方式不斷地迴圈。水迴圈根據強度和路徑,分為大、小迴圈。

    大迴圈通常指海洋水與陸地水之間的相互轉換運動,而小迴圈一般指海洋中的內迴圈或是內陸水資源的內迴圈。

    而長江和黃河並不是屬於小迴圈,而是處於海洋與陸地的水迴圈之中,要想將江河水儲存在陸地,可能性為零。

    事實上,黃河與長江的水資源並沒有全部流入大海,像水利樞紐,調水、灌溉等工程,都是對江河水源的利用。

    與長江相比,黃河水資源的利用率已經非常高了,目前可透過水利樞紐工程得心應手的對河水進行調控及排程。

    反觀長江,就沒黃河那麼好調控了,對水資源的利用率要低於黃河。黃河水患已基本根治,但長江還需下功夫。

    對於淡水資源,我們主要是進行保護和利用,使其可持續供給,而不是去刻意堵截或儲存,現實中沒有操作性。

    先來說黃河。黃河的平均年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年攜沙量16億噸,其中12億噸流入大海,4億噸留在下游。

    這些水和泥沙是不可能全部儲存在黃河流域的,黃河上最大的水庫是小浪底水庫,庫容量達到126.5億立方米。

    黃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庫有23座,總庫容量為740.5億立方米,理論上講,這些庫容量儲存一年的水量是沒問題的。

    但泥沙堆積問題很難解決,除了蓄清排渾方式外,似乎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一年16噸泥沙,八年就填滿小浪底。

    黃河上的水庫大多集中在中上游,如果將水儲存在這些水庫中,將會對下游地區的生態和環境造成不可逆影響。

    實際上,黃河水資源根本沒必要儲存起來,目前下游的用水已比較緊張,每年並沒有多少水資源白白流入大海。

    除了水電站外,黃河上引水工程有1.2萬處,供水能力為223億立方米。提水工程有2.2萬處,供水能力為63萬方。

    機電井工程的供水能力為148億立方米,此外,黃河還向沿線5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及農田灌溉。

    隨著下游農業和人口的增加,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十年前,黃河的年耗水量已達到395億立方米。

    所以說,黃河根本沒有多少水可以被儲存,黃河的泥沙必須要靠水迴圈將其帶入大海,否則會出現決堤的危險。

    再看長江。長江的年徑流量高達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的16.5倍。而三峽庫區的總蓄水容量僅為393億立方米。

    需要20多個三峽大壩才能裝得下長江一年的徑流量,長江流域共有5萬多座水庫,水庫總庫容為3606億立方米。

    這些水庫僅能裝下長江年徑流量的三分之一多,要想將長江水全部儲存起來,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不過,長江的水資源利用並不均衡,每年用水量才2000億立方米,為年徑流量的20%,但區域性地區用水仍緊張。

    長江流域常住人口有4.5億,人均水資源量僅2200多立方米,略高於全國水平,部分地區還存在乾旱缺水的問題。

    長江水資源利用需要提高效率,加強最佳化配置,而不是去儲存,長江水資源利用與水患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總之,江河之水流入大海乃是自然界的迴圈規律,從全球來看,水資源是處於運動迴圈之中的,重點是如何提高利用率而非是儲存。

  • 8 # 田原鄉野

    我住長江邊,只說說長江。

    長江波瀾壯闊,全長6300多公里,從西藏起源,到上海入海,流經十一個省,直轄市,一路從雪山草地,到高山峽谷,橫貫江漢平原。

    濤濤江水向東流,億萬年來從未停止,如果把長江一年水的總流量平均分配給全華人民,每人可分得水568.8立方米,把這麼多的水在流域全部儲存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堵塞長江,只一年的流量,就會造成流域地區大面積的淹沒,水很快會氾濫成災,很多人會失去家園。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長江更好比賦予大地生命的動脈,承接一切山泉雨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週而復始地迴圈,維持著水世界的平衡。

    長江,黃河不能堵,只能疏。

  • 9 # 解憂雜貨店之最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想過,淡水資源這麼緊缺,不讓河流入海不就行了,但是實際不是這樣的。

    其實,長江黃河沒有白白流走,我們已經竭盡所能利用了。譬如,三峽大壩,小浪底水庫,都是儲存了大量的水資源用於發電、灌溉等。長江黃河入海量肯定是相應降低了不少。還有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入京,長江水輸送到京津冀,還有一部分長江水引入黃河,再透過黃河補給天津青島等城市。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用水資源

    另一方面,即使有水庫,在實際操作時,一般也不會完全切斷所有流向下游的水,這是因為在河流入海口處維持海水與淡水的平衡很重要。如果完全擋住河水入海,在河口處只有海水,鹽度就會很大,導致原本適應了較淡鹽度的河口植物和動物無法生存。沒有了這些植物,河口就變成了荒地,在海水的侵蝕下很容易鹽鹼化。事實上由於上游人類用水量的增加,已經有很多河口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所以說不擋住河水入海也是出於生態方面的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 10 # 來看世界呀

    大河向東流,首先是因為中國的地理地勢,其次河流的水怎麼能說是“白白”流入大海呢?大江大河不斷為流經區域補充地下水,滋養陸地植物,況且中國還有不少大湖。

    河流這東西自然和海洋不同,海洋本身就是大陸板塊最低的區域,因為地球引力的關係水自然地保持著向更接近地球引力中心的方向流動,簡而言之就是向地勢更低的地方流去。長江黃河雖然發源於內陸,但其實三江源只是一些高山融水形成的,水量並不大。高山雪水提供了長江黃河的第一股水,而因為三江源所處的位置比較高,而且中國整體上東部海拔低、西部海拔高,地勢上分為三個階梯,發源於內陸的河流也因為引力的關係,水往低處流,並且不斷地匯流小溪、河流,最終形成大川大河,地勢的些許不平也再也不能阻擋河流的流勢,即便遇到大湖也會衝出湖流向海洋。

    中國水資源整體上並不是很豐盛,有很多缺水的地區,但是至少在長江黃河流域內缺水的狀況要好一些,尤其在長江水系範圍內,長江的支流範圍廣泛,而且流經區域內有更多的湖泊,所謂的湖泊很多就是地質塌陷形成的低陷處,而河流因為對河岸的沖刷也會不斷地改道,最終流經一些低凹的地方形成大湖,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儲存了大量的水,而且在汛期有著緩衝的作用,不過畢竟是活水,水在淡水湖中只是暫存,最終還是要流向海洋的,促成自然界的水迴圈。流域面積一兩百萬平方公里,論徑流量也是世界大河之三,多年平均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

    黃河水域的水流量如今低一些,因為黃河流經的地區因為地質的關係和氣候的關係,多年平均雨量僅約400mm,水量極小,僅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在國內的大河中連前五都進不去。不過好在是地質的關係,黃河對於河岸的沖刷使得黃河容易改道,形成了大“幾”字、九曲十八彎等,最終水還是以流入海洋為終。因為水量不是很大,黃河流域就沒有特別大的湖泊。

    大江大河附近有很多機會,因為水的沖刷土壤就比較肥沃,所以世界上的大江大河附近都是人口集中的地區。不過也因為河大水大,容易造成洪澇災害,古埃及早期農業發展就是利用尼羅河每年汛期留下的淤泥灘地,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的傳說,最初也是到處堵,企圖以此對抗水災,後來曉得了堵不如疏。河流本身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東奔去,還不是現代人類可以逆轉的。而自然界的水本來就在不斷地迴圈之中,河流水流向海洋,海洋又透過季風等方式將水帶回陸地,人類對大河的利用還有一種重要的形式就是造人工湖,用於發電或者疏浚防洪,可是大壩能高的多流水嗎?

    正是因為河流的流動有了廣闊肥沃的沖積平原,而且雖然更多的水流向了海洋,但是河流也為流經區域補充了地下水,地下水系溝通的面積可就更大了,為地表植被提供了水,也會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形成泉眼,又返出來了;這樣的過程中也相對平衡了各地的水資源,水多了存不下才流入大河的,大河流動不就將一些水帶到了水資源少的地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因流動才滋養大陸,停滯之後就是災難。

  • 11 # 最喜歡看新聞的

    把黃河水存起來並不難。現在不是打算修渤海灣海底隧道嗎?不要修了,直接修連線大堤就一舉多得。一是架高鐵高速;二是把渤海變成湖儲水。修海底隧道技術難投資大,而築大堤沒有任何技術難題。渤海平均海深只有20米,修大堤很容易的。渤海變成湖後經過黃河水一段時間的加註湖水就會變淡,最終達到淡水可飲用程度。缺水是中國北方之痛,如果能借此改變北方缺水難題那將千秋大業功德無量。這是我個人想法,希望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討論。

  • 12 # 新禾記

    理論上是這是可以的,但是這樣一來,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而這個副作用跟儲存水源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長江黃河的水一旦存起來的話,需要足夠大的容器,且必須牢固,一旦發生洩漏後果不堪設想,但是目前來說這個需要多大的容器誰也預製不了,因為太大了。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利用一些水源,比如南水北調來緩解北方用水的空缺,這個工程可是幹了幾十年才通水的,可想難度之大。

    所以對於改變自然的規則來說,我們人類就顯得渺小了。

    另外一旦節流儲存,會對沿線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不說黃河,就說長江水系來說,下面的一系列的湖泊。 沼澤,溼地,棲息的動物和生長的植物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經濟環境也會受到影響。魚米之鄉也就不復存在了。

    那麼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就會下滑,房價也會降下來,這帶來的副作用太大太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類以及類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