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色影無忌
-
2 # 酷雷曼VR全景
在拍攝寬闊的大場面的時候,由於資訊容量大,必須採用廣角、超廣角鏡頭拍攝,這時往往伴隨著帶來四角發暗、邊緣匯聚變形、細節不清、畫面上下方向空域過多的弊病。若是採用617中畫幅拍攝,不但調焦不便,也存在有畫面中央與畫面邊緣距離差異過大,影響聚焦效果的毛病,而使用大畫幅機拍攝有較為複雜,不是人人都方便學會的,另外大畫幅拍攝的開支也較大。
所謂接片,就是將實際場景從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每次只利用相機有限的畫幅,拍攝其中的一段。完成全部拍攝後,在後期製作中,再將各個部分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擴放成照片。這樣,就取得了超大畫幅(理論上可以無窮多塊拼接)的超細緻畫面。特別適用於大場景、超寬幅放大圖片的需要。
注意要點:
1.事先做好計劃;
對將要拍攝的景物實現擬定拍攝方案:用幾張來接,每張從何處起到何處止。注意每張接片的兩側邊緣部分要事先選擇帶明顯特徵的標記性景物,這一景物應該不是很遠,有鮮明的輪廓特徵便於PS重疊時辨認;
2.注意搭接重疊部分的多少;
由於每張元素照片的邊緣部分難免有輕度變形,而且一般鏡頭都是中央部分解析度高、成像距離也是中央部分更為準確,邊緣部分距離稍大而成像銳度稍遜,所以對畫面要求越高,每張元素照片的搭接重合部分應該越多。6×6畫幅可以搭得少些,在1/4左右,把握大可以僅留1/5;而135篇幅以下的相機,搭接一般應在1/3到1/4,不要太少,以免後期拼接不易辨認.
3.最好使用中焦距定焦鏡頭;
因為中焦定焦鏡頭是各類鏡頭中分辯率最高、變形最小的。拍攝接片的鏡頭焦距最低也不要短於35mm。實踐證明,使用定焦鏡頭接片的效果好於變焦鏡頭。必須要使用變焦鏡頭時,要儘量使用其成像質量最高的焦距位置,拍攝機位前後要服從於焦距的使用,不要圖方便任意變焦;因為廣角、超廣角透視變形較大,不利於事後片子之間的銜接。
4.應該使用三腳架,最好採用能水平旋轉角度的雲臺;
這樣拍攝出的元素照片處於同一水平線高度,再加上雲臺有角度刻度,便於均勻轉動相等的角度掌握搭接重合數值(特殊情況下,不必非得每張片子搭接相同的角度);而且每轉一個角度,要記得把雲臺鎖緊再拍攝。
5.使用反光鏡預升和快門線;
這也是風光片拍攝的必須,不算特殊要求。
6.拍攝過程中不要變焦;
不同焦距的元素照片拼接時需要進行比較複雜的尺寸變換,很難掌握。
7.拍攝過程中可以手動控制調焦點
因為在寬闊的視野裡,各個元素的視覺主體不一定在同一個調焦距離上,有的可能在中近距離有需要表現的景物,而換一個角度就只是遠景,中近景是空的,所以各張元素片不一定非要固定在同一調焦距離上。
8.注意各張元素片曝光度的一致性
這也是為了在事後接片時各片的色調、反差趨於一致,便於消滅拼接痕跡。傳統的教材、經驗中都是說,“先把各個角度元素片測光一遍,取平均值改為手動曝光”。但是經過反覆實踐驗證,這種說法需要改變。因為寬闊的場景中有可能某些元素片需要改變光圈以調整景深,還有可能因為較長的拍攝實踐,導致Sunny變化或是來了雲彩,這時還抱著固定的曝光數值不放,反倒可能會使拼接失敗。倒不如逐張準確測光,保證張張成功來得好。
9.注意各元素片銜接時間要相同
對於一天以上的拼接拍攝,要注意銜接的時間不要有變化,如果第一張是早晨6點拍攝,第四張變成下午兩點拍攝,拼在一起會讓人有非常奇怪的感覺。
10.注意有計劃地刪節景物
有了一定經驗的朋友,可以利用接片的特點,在考慮周密的前提下,對不利於構圖的景物進行刪節。例如,在寬闊的山景中有一棵非常不合時宜的電線杆,就可以找出旁邊相近似的景物銜接後,把它“跳過去”。當然也可以使用PS技術事後透過剪裁消除。
總之,接片是一個說來容易做來難,主要靠實踐來掌握的技術。特別提醒大家,每次實拍時都最好事前“寫劇本”、事中“留檔案”、事後“做總結”。只要勇於實踐,勤於觀察別人成功的經驗,就能使自己在實戰中得到提高。
-
3 # 隔壁老王頭999
我經常接片,有幾點體會。焦距35_55比較合適,超廣很難接;保證曝光一致,不會在介面處明顯留痕;豎拍儘量平穩,搭接1/4即可,三腳架更有把握,我用手接片成功率也不錯,不必全景雲臺。軟體,我用佳能相機自帶的全景接片軟體就挺方便,不過要先轉換成JPEG格式。先按順序把照片放入,然後一鍵即可接片。PS或LR更專業,高手使用更好。
-
4 # 愛攝影的一眼繁星
全景接片是風光攝影中比較常用的後期製作方式,為攝影師創作帶來更多可能。
全景拍攝中的接片是因為相機無法拍攝出更加廣闊的畫面,需要通過後期拼接圖片來在一張照片上展現宏大廣闊的場景。
前期拍攝時,一定要保證接片照片之間有1/3左右的重合部分,這樣才能保證接片順利完成。
接片分類根據接片方式不同,全景接片可以分為一下3種:
1、橫接片
根據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是將多張照片橫著拼接成一張照片,終於展現左右橫向壯闊的景色。如下圖,是橫著三張夜景照片拼接而成。
2、豎接片
豎接片就是多張照片豎向拼接,用於展現縱向的景物。如縱橫的河流、瀑布等等。我這裡沒有樣片,所以就不做展示了。
3、橫豎接片
橫豎接片即一張全景照片既有橫向也有縱向一起拼接而成。這種接片需要保證照片橫向和豎向都有1/3左右的重合部分。下面這張照片一共用了10張照片拼接而成,上半部分5張主要記錄天空和部分地面,下半部分5張記錄地面景物,最終拼接而成。
接片方法1、手機接片
部分手機app也支援全景接片,但接片精細度不夠,這裡不過多說明,有興趣可以嘗試。
2、 PS接片
PS接片是非常實用、精細程度非常高的畫素級別的接片,操作不很簡單,系統整理拼接。
用Camera Raw進行接片,將需要接片的RAW格式照片一起匯入Camera Raw,選擇所有需要接片的照片,單擊右鍵選擇合併全景圖選項,按照提示即可自動完成接片。不需要換照片先後順序,系統自動識別,也不需要前期調整照片,系統自動調整讓接片沒有反差。
用PS接片,開啟PS—檔案—自動—Photomerge—瀏覽匯入圖片,根據提示完成操作也可以自動完成全景合成。
以上是我對全景接片是什麼和怎麼操作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
5 # 拍客張光林
大場景的接片是什麼?怎麼操作?
以下,我們以一個學生軍訓場景為例,講述接片拍攝的基本步驟方法,以及後期接片的過程。
一般地,這種手段的運用,都是在自然風景的拍攝上,但是,只要掌控恰當,大場面人文活動場景,也能得心應手。
接片拍攝一般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
第一、上三腳架。上三腳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相機的平穩和整體的水平,保證連續拍攝的平穩過渡與銜接,只能重疊,不能間斷,拍攝的每一張圖片是水平放置的,才能保證接片畫面的整體水平放置。但是,如果你的拍攝經驗足夠老道,手持拍攝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這裡舉例的拍攝,就是在很短時間內手持完成拍攝的,如果是練習初期,還是建議上三腳架拍攝。
第二、選擇好拍攝點。我們拍攝一個場景,往往需要拍攝機位處於一個理想的“中心點”位置,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保證畫面的足夠“工整”和穩定。但是,這裡涉及的“中心點”,不是單張的中心點,必須是整個接片、整個“大片”的中心點。拍攝之前,必須做好足夠的預見和統籌。在“心中”形成了整個接片的畫面之後,需要找一個大片的對焦點,以這個對焦點為準,使用自動對焦後保持對焦不動,然後將鏡頭的自動對焦改為手動對焦,目的就是將剛才的對焦“固定”下來,保證整個大片的對焦距離固定不變;如果你很有經驗,也可以直接用手動對焦。
第三、相鄰兩張圖片中,留有必須的重疊。這個重疊是必須的,一般保留單張畫面長度的1/4到1/3左右。
在完成上面的各項準備之後,你必須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組片子的拍攝,時間間隔過長,不能保證後期接片的成功。
為了保證接片的成功率,一般需要拍攝兩到三組甚至更多的片子,以備選用,這一組不行,說不定另一組會能成功,東方不亮西方也許會亮。
以上講說的是橫向接片,對於豎向接片的操作,原理完全相同。
以上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四張,留待後期處理。
接片的軟體,我們使用PS。
第一步、開啟PS軟體。
第二步、匯入原片,我們命名為1、2、3、4。
第三步、確認選擇的圖片,其他引數選擇“預設”。選擇之後,我們的任務就是等待,一般需要幾分鐘時間不等,這個期間,軟體會將圖1到圖4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連線,並作出自動的修補和調整,力爭做到“天衣無縫”,提供給我們一張滿意的接片。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大片,但是,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片,還沒有完成合成,只是四張圖片的簡單堆積。
第四步、完成合並,實現“四合一”。
完成了上面四步,也就實現了四張圖片的接片。
對於整張圖片,我們還需要進行很多的修正和裝飾,那都是後話了。
-
6 #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全景拍攝中的全景接片是什麼?怎麼操作?
答:
(一)接片是當需要拍攝超大場景時,比如風景,很多人的大合影,或者想提高照片的解析度,或者想提高照片的尺寸時,把一個大的場景分成很多小的部分,分別拍攝,然後在電腦上合成一張超大的照片。用這種方法可以用畫素很低的相機拍出超大畫素的照片,動轍上億,上幾億畫素。有些照片用大光圈拍攝背景開化的效果,如果用接片的方法來拍攝,因為可以離主體更近,所以開化的程度會更高。
(二)拍攝時用三腳架,如果不用,在拍攝過程中相機儘量保持水平。可以用M檔,拍攝該張接片過程所有的照片用相同的引數設定
(三)拍攝時每張照片間要有一些重合的部分
(四)如果是拍人像,就請大家千萬不要移動
(五)因為接片的每一個小部分離相機的距離差距可能有點大,為了照片的各個部分都清晰,使用較小的光圈,比如F11-F13
(六)照片格式要儲存為RAW格式
(七)照片拍攝時,相機可以橫向也可以豎向,
(八)照片可以是拍一層,也可以拍多層
(九)注意照片中不要有過曝的部分,如果使用多重測光,曝光補嘗可以降低0.3-0.7
(十)如果手持拍攝也可以,不用M檔也可以,用A檔,半按快門不放,直到拍完該次要拍的所有照片
(十一)在電腦中打adobe photoshop cc 2019
(十二)在軟體中同時開啟屬於該次接片拍攝的所有照片(只要arw格式的)
(十三)在一張照片上點右鍵,選:全選
(十四)再點右鍵,選合併到全景圖
(十五)在這個對話方塊裡有上中下三個選項,試著哪個最好就點哪個,每次接片情況不同
(十六)再點合併,再點儲存
(十七)做簡單處理後點:開啟影象
(十八)編輯儲存
(十九)注意,處理接片的電腦配置要高一些
(二十)拍接片用的焦距,稍長一點好
-
7 # Yechangfu攝像師
拍攝照片時,用三角架固定相機,在同一位置,180度拍攝兩至四張照片,然後用ps匯入 堆疊。堆疊時把自動對齊的勾打上就可以了
-
8 # VR店拍
利用全景相機拍攝全景圖不需要全景接片,利用單反相機拍攝的話則需要對拍攝完的照片進行一個拼接。
那具體怎麼操作呢?
針對單反相機拍攝的圖片:
拼接軟體:PTGui
拼接:
軟體介面
第一步:點選“載入影象”,或者可以把圖片直接拉到主窗口裡,把拍攝好的照片放到PTGui中
合成後會彈出全景圖編輯器
第三步:調整照片,在編輯器裡可以把圖片拉直,調正,可調整居中點的位置。
第四步:生成圖片
調整好後,點建立全景圖
最後,來看看效果
-
9 # 豪情志遠
大場景接片是每個攝影師必掌握的方法:
1.鏡頭,最好用中焦鏡頭。因為廣角容易產生畸變。長焦場景範圍小,前景深過遠,景深小。
2.腳架,拍攝高度要一致,穩定。要在一個轉動軸上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拍攝。注意:同一張接片轉動軸不可移動。
3.相機引數要一致,如曝光,聚焦要在一個焦平面上。
4.拍攝時兩張圖片要保證重疊1/3。拍攝數量依據情況而定,如3張或5張。
5.把拍攝好的圖片匯入到接片軟體進行接片。
-
10 # Ljzq
有兩種方法對接,你要是電纜,要求高,就用35平方中間接頭對接,(是高壓電纜就買高壓35平方中間接頭對接、是低壓就買400V/35平方中間接頭對接),要求不高,就用線鼻子(接線端子)接,也是35平方的,對接後用壓線鉗壓好,如果沒有壓線鉗子,用手錘打,打好後掛錫,後用絕緣膠帶包好,是高壓的用高壓絕緣膠帶,這只是現場作,不是規範標準。
回覆列表
一、涉及器材
1、相機:單反、單電、手機、攝像頭都可以
2、雲臺:專用全景雲臺、普通球形雲臺、三維雲臺和手持都是可以的
3、計算機:CPU和記憶體越強越大越好
4、軟體:PTGui、PS、LR等處理軟體
本人裝置較差:C60D+16-35L+50L、聯想i3 3220+4GB+1TB、WIN7(32位)+PTGui(9.1.6)+LR(4.3)
二、素材拍攝
全景接片體會最深的就是素材的拍攝非常重要,只有前期拍好了,後期的接片才輕鬆。而且對於平接全景和行星全景其拍攝方法也略有不同,需要在拍攝時加以注意。
結合軟體處理能力和規範要求,需要注意:
1) 固定焦段。原因在於使各片所獲得物體成像比例相同,PTGui將根據人工指定的或第一張片的Exif資訊確定焦段和機型,來正確計算透視關係;若要將不同焦段的照片合為一體,也可以實現,但後期處理將會非常繁雜,需要人工將相關照片按指定焦段進行折算和加工後,才會讓程式完成自動對接控制(此項在後續將探討)。
2) 曝光。由於場景大,各處的光照情況差別巨大,而且相機本身的寬容度有限,因此需要根據場景光照情況,可以採用固定曝光或自動曝光+包圍曝光的方法,實現場景總體不過曝、不欠曝。在無大光比的情況下采用固定曝光最恰當,在光比過大時採用自動曝光+包圍曝光也是實用的,PTGui具備自動曝光修正和HDR合成處理能力。但從個人體會看,儘可能採用固定曝光或多段式固定曝光最好。
3) 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場景清晰範圍越廣,不同光圈的景深不同,場景清晰範圍不同,從便於操作、減輕景深的計算看,固定光圈是最容易的做法;當然不固定光圈也是可以的。
4) 對焦。在行星接片中由於遠近差距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對光圈與景深心中有數,確保關聯片中重疊(用於控制)區域內的物體清晰(特別重要),可以根據每層(圈)片時設定不同的對焦點,或採用自動對焦點。如果關聯片控制區域模糊,則將難上實現自動對接,就是人工手動設定控制點也將是困難的事情。
5) 基點。即拍攝時的圓心,在準備行星接片時,若想將主體更突出(即更大),則拍攝時的基點一定要根據主體及周邊場影的高低透視來合理確定,基點離主體越近,則在行星片中展現越大,附屬小的關係。
6) 補拍。在城市近景中一般都會遇到人、車、廣告屏、流動燈等在動、在變化的場影,若快門速度不夠快時,肯定會形成拖影或虛影或斷影(不全),因此,一般在主體全影拍完成後或相關近景拍攝時,在同一基點,用相同焦段,透過調整光圈、曝光時間、ISO等方法,補拍相關近景人、物、光的清晰靜態照備用,而且要盡一切可能讓片中人、物保持最大程度的完整,對此,也可多補拍幾張備用。
7) 拍攝。有條件最好是使用全影拍片專用雲臺,沒條件的可用常規球形雲臺,嫌腳架難帶的,那就用手持吧,不過,手持的誤差好,後期手工調整難度也大,所以,最好還是上腳架拍素材片。
自己主要採用手持和普通球形雲臺拍素材,業餘玩玩,因而沒有購置全景雲臺。
平接全景拍攝比較簡單,在場影以遠景為主,基本無近景的情況下,採用手持拍片即可完成任務。如附圖1,用50L,F2,1/80,手持,素材片72張。
行星全景拍攝稍繁鎖一點點:
(1)以豎拍位,將鏡頭直向下,AF對焦後調為MF鎖定,圍繞腳架拍一週,前後片間要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重疊區域;
(2)再提升仰角,與前一週片上下有四分之一左右重疊,對焦後鎖定,再拍一圈;
(3)按此步驟完成至球形天頂各區域圈層的主體拍攝;
(4)最後,要觀察近景圈層和特殊部位,完成補拍。
注:若有全景雲臺,則拍攝會方便很多,接片的成功率也會高於非全景雲臺的情況。
三、前期準備
對素材進行檢查和第一次後期處理,一般可以使用LR或PS進行。本人主要使用LR調整曝光、對比度、白平衡、高光、陰影、光暈等內容,事先將暗部和亮部進行處理,再以原片尺寸100%出調整後接片用的JPG圖片。
當然,這個過程非必需,完全可以跳過,直接進入接片環節。
四、PTGui接片
PTGui接片操作還是比較簡單的,最簡操作三步:載入影象、對準影象、建立全景圖。比較常用有:方案助手、源影象、蒙版、控制點、曝光/HDR、全景圖編輯器、建立全景圖這幾個頁面功能來完成影象調整和全景樣式變換及最終出圖。當然,軟體也提供如最佳化器、方案設定等更細化的功能,若有閒心,可以慢慢細調。
從自己的圖片處理量來看,最少2張,最多的一次為118張片都沒有問題,其支援出圖25000*25000畫素大小,還是很厲害的。不過,對於圖片多,出大圖時,對PC的CPU和記憶體要求較高,若PC不夠力,則裝載圖片慢,全景編輯圖調整時滯後嚴重,出圖所需耗費時間長,所以,最好還是上個好雞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