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通抖的空間

    1、定義不同


    廟號早在漢朝時期,以及之前朝代,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有廟號的,在商朝就有規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商朝天子有廟號的就六個,漢朝也是隻有七個,非常稀缺的。


    但是諡號每個皇帝都會有的,在一個皇帝死了之後,就由大臣、諸侯評價皇帝的功德,並給出讚揚、貶低或者同情的諡號。


    比如說皇帝有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就會給上諡,比如說“康”、“文”之類的,但是如果一個皇帝非常不好,就會給出惡諡,比如周厲王,“厲”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諡號。


    2、廟號和諡號都是隨著時間變化,廣泛用處也會有改變。


    廟號早在漢朝時期非常稀缺,有一些皇帝擅自給出廟號後,後面的皇帝不認,還會將廟號摘掉,所以廟號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就沒有廟號。


    在漢朝後,每個皇帝不管文治武功,除了亡國之君和短命的皇帝,都有廟號,廟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唐朝對以前的皇帝更多的稱諡號,比如說隋煬帝、漢武帝。


    但是唐朝的皇帝很喜歡把諡號加長,這也是為了虛榮,武則天的諡號就不是一兩個字的諡號,而是到了四個字以上。


    在明朝的皇帝諡號就有17個字,清朝皇帝甚至有20多個字,所以從唐朝開始,更多的是用廟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唐太宗、宋太祖。


    兩次的變化都是因為濫用,通貨膨脹,所以用途都有了變化,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再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什麼時候加入的聯合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