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史聽濤
-
2 # 薩沙
三稜刺刀沒什麼了不起的。
早在二戰期間,三稜刺刀就已經出現。
三稜刺刀的優點2個:
第一重量較輕比較堅固。
這是三稜軍刺的最大特點,普通的刺刀再優秀也存在扭曲變形甚至折斷的可能。
第二刺殺後容易拔出。
有過拼刺經驗的人都知道,刺進去容易拔出來難。
刺刀刺入人體以後,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往往會夾住刺刀的刀面。
拼刺基本都是混戰,你拔不出刺刀期間就很有可能被其他敵人刺中刺死。
而三稜軍刺因設計特殊,肌肉不容易夾住,比較容易拔出刺刀。
至於有人說三稜軍刺什麼威力大?沒有證據表面,三稜軍刺的威力大於其他軍刺。三稜軍刺造成的傷口,也不會比普通刺刀的傷口更難處理,至於刺中要害,無論什麼刺刀都會致命。
至於有人說三稜軍刺有毒,更是無稽之談。
三稜軍刺表面是鍍鉻處理,不是什麼磷化處理,至於什麼“砷”元素更是無從談起。
其實三稜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而且我軍裝備三稜刺長達40年,恰恰說明我軍輕武器裝備還是有嚴重問題的。
無論是中印戰爭還是中越戰爭,尤其是中越戰爭,基本沒有拼刺刀的肉搏戰。
中越戰爭中後期,一線部隊將56式衝鋒槍的刺刀能拆的全部拆除,因為根本用不上。
而三稜刺又非常特殊,它基本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普通匕首式刺刀。
比如美軍二戰期間的M4刺刀,拆下來還可以做匕首使用,用途挺多。
而美國八十年代已經全面使用M9刺刀,這是一種多用途刺刀,具有鐵絲剪、刀背鋸齒(鋸斷低硬度金屬用)、刀鞘背面有磨刀石、刀鞘末端鋼質鐵絲剪座附平口螺絲刀。
這才是未來輕武器的潮流,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而我軍95式多用途刺刀,其實也是仿造美國M9刺刀,但是1995年代的事了。
-
3 # 花木童說史
三稜刺刀和戈戈裡彎刀的王者對決
廓爾喀僱傭兵團有200多年的歷史,自1815年成立以來,參加過英國所有的對外戰爭。廓爾喀軍團身體強壯,性格彪悍,擅長山地戰和近戰肉搏,是英軍引以為豪的王牌部隊。
印度獨立後,向英國爭取了18個營的廓爾喀士兵。60年代初侵略中國邊境的主力部隊就是廓爾喀兵團。
1962年我軍發動了自衛反擊戰,其中就有一場慘烈的肉搏戰,對手是印軍114旅廓爾喀第8聯隊1營,他們使用的兵器是著名的戈戈裡彎刀。
這次近戰我軍幾乎全殲廓爾喀1營,並俘虜了他們的營長,打的印軍魂飛魄散。這一戰能取得如此驕人戰績,三稜軍刺功不可沒。
三稜軍刺的威力
三稜軍刺刀身呈稜型,韌性非常強,連續刺殺幾十人刀身都不會變形,三面樋設計降低了兵器的重量,使用者攜帶和實戰都非常便捷。
三稜軍刺在肉搏戰中有兩大優點。
二、三稜軍刺扎出的傷口一般是方形,跟普通刺刀相比,更加難以止血和癒合。這對於醫院來說,只是縫線針數多少的問題。
但在戰場上就完全不同,就算被刺中的不是要害部位,如果應急處理止不了血,那基本也會直接掛掉,所以三稜軍刺的致死率很高。
在對越反擊戰中,越軍曾盛傳三稜軍刺有毒,其實完全是謠言。首先,三稜軍刺本身威力大,致死率高。
在越南戰爭中,由於是山地戰,近身肉搏比較多,美軍也為此吃了不少三稜軍刺的苦頭。美軍認識到它的威力後,戰後曾跟中國訂過幾批三稜軍刺。
不過三稜軍刺雖然威力大,但功能單一,無法完成劈砍削等動作,在野外作戰時也不具備鋸、砍、剪等功能。
由於三稜軍刺已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所以它逐漸被其他刀具所取代。
-
4 # 白話歷史君
動作電影《疾速追殺》中,傳奇殺手約翰·威克十分有趣的將槍械稱之為“主食”,冷兵器稱之為“甜品”。
在“殺手”的眼中,有一種“甜品”能讓獵物的傷口永遠不能癒合,那就是“三稜軍刺”!使用它的感覺就像是吃“酒心巧克力”一樣,撕裂軀殼品嚐血腥的“酒精”。
三稜軍刺的刀身十分特別, 不同與其他刀具的平面刀身設計,三稜軍刺的刀身呈扭曲的稜形,自刀尖處向下擴充套件又分成了三面刀刃,刀刃之間有三處凹型血槽。 三稜軍刺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放血能力, 中國的56式三稜軍刺在國際上被稱之為“放血王”。
另外,在刺入身體後,若將刀身快速旋轉,則會造成人體組織被大面積絞壞,因此三稜刺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即便被刺中的不是要害部位,三稜軍刺的凹槽也會將空氣帶入體內造成空氣栓塞,大量的空氣進入血管,肺部迴圈無法排盡空氣,氣泡則會堵塞心臟冠狀動脈,若不及時處理,被刺者必死無疑。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三稜軍刺被越南軍隊稱之為“毒刺”, 被三稜軍刺刺傷的越南敵軍,均出現中毒反應, 由於越南醫療水平落後,軍醫無法給予傷員準確救治,導致大量被軍刺刮傷的傷員死亡, 越南軍方一口咬定,中國的56式三稜軍刺的表面上塗有毒素,並宣稱國的做法不人道。
其實三稜軍刺的表面的並未塗毒, 為了增加軍刺的耐磨度,刀身的表面被化學物質“磷”所覆蓋,刀身在磷化時會產生有毒元素“砷”,當被磷化的刀身磨損後,砷元素就會暴露在鋼體表面,當被帶有砷元素的刀刃刮傷,會使面板細胞發生病變從而令傷口難以癒合, 砷元素進入人體內後產生生化作用,會引起中毒性神經衰弱、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症,但若醫生及時處理則會避免上述“砷中毒”現象的發生,越南在犬吠的同時也暴露了其落後的醫療技術。
最後再給大家闢個謠!
事實上,三稜軍刺並不能算是一把優秀的軍刀或者作戰輔助武器!
像三稜軍刺這樣的武器更多的作用是在清理戰場時,處死敵軍未死戰士和消滅戰俘,因為三稜軍刺以“刺殺”和“放血”為主,劈、削、砍的能力並不突出,進攻模式較為單一。而由於《日內瓦公約》中明確規定雙方交戰後禁止屠殺戰俘,所以三稜軍刺的作用在現代戰爭中被進一步弱化。而且對比美軍M9刺刀來說,三稜軍刺的功能性較差,不能起到野外輔助生存作用,加上再現代戰爭中白刃戰被淘汰,刺刀更多的作用是戰場輔助工具,所以三稜軍刺也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之所以會誕生這樣一種武器,其實完全是因為咱們國家當時製作工藝以及材料技術無法達到像美軍M9刺刀的那樣的水平,相同的構造下,我們的軍刀太脆。所以只能選擇改變其形態,用三稜的方式來增強其結構強度。而後來,咱們的製作水平提升上去了你,那麼三稜軍刺自然也就被淘汰了。像網上說的那什麼太過殘忍被聯合國禁止,純屬瞎掰。國際公約不會閒的沒事禁止某樣殺傷力不如子彈的冷兵器。
其實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不是三稜軍刺,而是咱們英勇的解放軍,武器再厲害,也得看是誰在使用!
-
5 # 小武漫談
如果看過《中南海保鏢》,你或許會對三稜刺刀有一定的印象,許正陽的最後一擊用正是它。被神話了的三稜刺刀其是中國在對越自衛戰中發明的一款刺刀,這款刺刀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有三個非常鋒利的血槽,被它刺中後,血液會很快順著血槽流出,堪稱放血神器。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以後,三稜刺刀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有傳言稱三稜軍刺是被國際禁用了,給出的原因竟是三稜刺刀上塗有劇毒,甚至說製造三稜刺刀的材料本身就含有劇毒。但是傳言總歸是傳言,那麼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禁用,為何單單禁用小小的三稜軍刺。既然不是禁用,那為何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三稜刺刀被我就棄用呢?
-
6 # 劇透歷史
三稜軍刺是上世紀60-90年代,解放軍普遍裝備的輕武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像刺刀一樣安裝在槍上,在白刃戰格鬥中刺擊敵人的身體部位。
存在即是合理,三稜軍刺的誕生與應用,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黃金期,並且獲得了許多武器愛好者的推崇。
比如,在李連杰的《中南海保鏢》中,鄒兆龍飾演的反派便是憑著一把三稜軍刺,在前半段的格鬥中壓得李連杰只有招架之力,簡直是酷斃了的視覺!
相比於二戰期間各國普遍裝備的各種款式刺刀,三稜軍刺拿在手中的第一感覺是重量比較輕,且三稜的外形設計比扁平條狀的刺刀更加符合力學的穩定原理,使軍刺很是堅固耐用,不會像刺刀那樣在格鬥時出現扭曲變形甚至折斷。
三稜結構良好的刺擊效果,早在2000多年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軍隊中,就已得到了諸多實戰的驗證。當時的秦軍,裝備的是三稜形的鋒利箭鏃,不僅射出的箭矢飛行穩定性好,而且破甲穿刺的殺傷力也是一流。
實戰時,由於軍刺獨特的三稜形結構形成的三面血槽,能在刺入人體後導致更迅速的放血效果。這在戰場醫療條件受限制環境下的士兵來說,基本等於是宣判了死刑。
同時,迅速放血的效果也能讓三稜軍刺比起刺刀來,更容易從對手身體裡拔出。刺刀刺入人體時,由於血壓和肌肉的強烈收縮會夾住刀面,極有可能出現拔不出來的情況。白刃格鬥敵我交叉的混戰場面,士兵拽不出刺刀,搞不好敵人的刺刀就會先招呼到自己身上。
三稜軍刺的實戰效果檢驗,主要是在對印度和對越南的兩場自衛反擊戰上面。
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印度軍隊裡編有一部分廓爾喀僱傭兵。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廓爾喀人,歷史上專門出產強悍凶猛的勇士,再加上他們配備的狗腿狀廓爾喀彎刀,往往能爆發出恐怖的殺傷了,甚至一刀砍下牛頭也不在話下。
但凶悍的廓爾喀彎刀,在解放軍三稜軍刺的刺擊下,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等到了對越自衛反擊的戰場,越南人對解放軍手中的三稜軍刺,可謂是留下了毛骨悚然的印象。
由於三稜軍刺在反覆使用的過程中出現磨損,露出的氧化層下的鉻、砷化物,會增加人體傷口癒合的難度,所以在越南人的口中逐漸傳出了一種講法,說解放軍的三稜軍刺含有劇毒,一旦被刺中便只能等死。
儘管三稜軍刺為我軍帶來過良好的格鬥戰果,但它身上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三稜的刃口呈現出的是棍狀的外形,表明這款武器只能用於刺殺,頂多再加上類似悶棍的功能,而不能像刺刀那樣還能施展劈砍、側劃、挑刺等靈活的戰術動作,戰鬥之餘還能拿下來切割物品,因而功能顯得十分單一。
此外,隨著衝鋒槍、突擊步槍等速射武器的普及,白刃格鬥的機會越來越少,像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那樣的“萬歲衝鋒”戰術,在美軍強大的炮火面前像麥子一樣成片成片倒下,簡直就是白白去送人頭。
因此,90年代以後,三稜軍刺逐漸退出了戰場。
特定戰場環境下的白刃格鬥,又落到了刺刀身上,畢竟刺刀從搶上拆下來搖身一變就是軍刀,開罐頭、鋸木頭、切割繩索各項功能都很齊全。 -
7 # 軍武文齋
有很多說法是,加砷給三稜軍刺加傷害,其實也不靠譜。給刀加砷的話,對於刀來說就廢了,兩下就容易直接斷了,刀的強度硬度,都受到了干擾。
三稜軍刺,聞風喪膽,這類話題都是過度神化,與其說三稜軍刺如何,不如去誇誇當年戰士們多麼勇敢,作戰多麼頑強。
-
8 # 兵器知識譜
三稜軍刺的誕生
三稜軍刺最早的記載源於中國《詩經》的“國風豳風破斧”,原文是這樣的: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我們姑且不管原文意思,只研究文中所提到的兵器。文中提到名為“錡”的兵器就是一種形狀與53式三稜軍刺一樣的且有三面樋的矛頭,古人制造“錡”的原因與近代設計三稜軍刺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即減輕重量的同時保持軍刺本身的堅固性,由於“錡”的功能單一,很快被歷史淘汰(就連淘汰原因都跟三稜軍刺一樣),因此“錡”是中國史上非常鮮見兵器。下圖為類似於“錡”的四稜矛頭。
現代稜型軍刺最早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裝備的格拉斯刺刀,用來取代原先的劍式的夏塞波刺刀。由於一戰時期仍然會出現大規模的白刃戰,劍式刺刀常常會因戰鬥激烈而變形或者折斷,稜型刺刀則完美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故而被大量裝備除法軍以外的其他十多個國家軍隊。受法軍格拉斯稜型刺刀的啟發,沙俄也仿製出類似的稜型刺刀,最終成為沙俄軍隊的標配,並一直沿用到莫辛.納甘步槍上。中國在引進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技術時深深愛上了這款體型修長,外觀犀利的軍刺,將其命名為53式刺刀(莫辛.納甘被命名為53式步騎槍)。下圖為53式步騎槍上安裝的53式四稜刺刀。
稜型軍刺在中國被髮揚光大由於建國初期我軍戰術思想非常落後,即使全球主要軍事大國都在研究“立體化現代戰爭”的環境下,我軍仍然熱衷於“刺刀見紅”,因此中國自建國以來經歷的幾乎每一場戰爭都能夠看到士兵端著上刺刀的步槍向前衝鋒的畫面,更有70年代軍隊表演千人刺刀屠戮體操的震撼場面。直到80年代自衛反擊戰時稜型軍刺在逐漸從步槍上拆除,從81式自動步槍列裝以後開始全部使用可拆卸式的劍型刺刀,而多功能刺刀則是到95式自動步槍的列裝才開始出現在戰士手中並沿用至今。稜型刺刀在我軍長時間服役的原因除了“刺刀見紅”的情懷以外還有冶金技術發展的制約,由於稜型刺刀對材料的要求不高,便於加工和大兩生產,同時成本低廉,十分符合中國“全民皆兵”國情。長期裝備一款老式武器給人留下“依依不捨”的印象,實則表現的是一個國家軍事工業和戰術思想的落後形象。下圖為70年代民兵裝備的63式自動步槍,槍上仍然使用不可拆卸式的四稜刺刀,將自動步槍設計成這副模樣顯示了中國戰術思想的倒退現象,63自動步槍只裝備不到10年時間便從軍隊中迅速撤裝。
實戰中軍刺的表現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缺乏自動火器裝備,士兵需要冷兵器作為栓動步槍的火力補充,刺刀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密集隊形開始衝鋒後刺刀便成為主要的戰鬥武器。自第二次世界結束後各國相繼研發出中間威力的自動步槍後刺刀的作用開始下降,戰鬥中能使用到刺刀的概率明顯下降,因此各國軍隊裝備的刺刀要求具備砍、鋸、剪等多用途效能。直到小口徑步槍時代的到來,基本宣佈了刺刀終結令,由於現代條件下的戰爭大多發生在雙方數百甚至上千公里以外,只有戰爭進行到“一邊倒”的程度時才會發生短兵相接的戰鬥,士兵裝備的軍刺僅用來砍、鋸、剪,刺刀徹底失去了殺傷敵人的作用,美軍和俄軍在本世紀初相繼擯棄了士兵的刺殺訓練。我軍雖然現代化建設晚於其他軍事大國,但是79年自衛反擊戰中就已經發現刺刀在戰場上幾乎好無用武之地了,事實上自60年代對印自衛反擊戰開始就已經沒有刺刀殺傷敵人的記錄了,現在我軍也開始修改步兵訓練大綱,刺刀拼刺技能不再作為考核內容。下圖為中國預備役部隊在使用81-1式自動步槍進行突刺體操表演,81式採用可拆卸式的劍型刺刀是戰術思想進步的重大表現。
稜型軍刺的各種傳言的由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關於我軍三稜刺和四稜刺的傳言,其中最危言聳聽的就是“聯合國禁用”說了,要知道稜型軍刺是一種冷兵器,如果冷兵器都能被聯合國禁用的話,那麼士兵只能扛著木棍去打仗了;另一個誇張的傳言是“刀身塗毒”說,大家應該知道,但凡腦子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往自己的刀具上塗毒,因為刀具除了會殺傷敵人以外在訓練或其他使用途徑時都有誤傷自己和他人的風險,倘若塗毒了,那豈不是害人害己?“刀身塗毒”說的來源其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那就是建國初期中國冶金技術實在太落後,很難去除鋼材中大量的砷元素,懂冶金的讀者們應該知道砷元素對鋼材性質的影響。還有“快速放血”說,傳言說稜型刺刀刺中人體後會造成無法止血的十字型傷口,使人快速失血死亡,我相信這是被電影《中南海保鏢》裡的臺詞洗腦了,這種關於稜型刺刀的傳言與“95式步槍瞄準基線太高”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被影視劇裡的臺詞洗腦了,客觀地講稜型刺刀造成的殺傷與劍式刺刀基本一致,史上有記錄的稜型刺刀殺傷案列是第二次印巴衝突,巴方士兵用56半上的四稜刺對印軍俘虜突刺,身中三刀的印軍士兵整夜都在痛苦地掙扎,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慢慢死去。可見,稜型刺刀並沒有傳言中那種令人立時斃命的威力,能讓人立時斃命的只有槍!也許有讀者認為那是因為三刀都沒有刺中要害,所以才造成印軍俘虜受傷後十多個小時才死去,那麼大家可以再做一個假設:如果刺中心臟、腦部、大動脈等要害,水果刀會不會造成立時斃命的效果?下圖為老山前線我軍偵察兵,他們手中的自動步槍不再安裝刺刀,自1963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以來,刺刀對敵人的殺傷幾乎為零。
最後是“敵人聞風喪膽”說,這個傳言中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敵人一旦看見我軍端著上了稜型刺刀的步槍開始衝鋒時就像耗子看見了貓,尚未開打就抱頭鼠竄。大家用正常的思維想一想,這種場景現實中可能發生嗎?敵人被嚇跑的原因只能是我軍強大的火力打擊和氣勢凌厲的攻勢,在壓倒性優勢面前,即使槍上沒有刺刀同樣能讓敵人“聞風喪膽”。比如1984自衛反擊戰中的7.12大戰,我軍能以一個團抵禦越軍六個團輪番進攻的原因是在戰鬥的17個小時內向敵人發射了60000發122mm、130mm、152mm等大口徑炮彈,以人類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炮火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殺傷才贏得勝利。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中一支自動步槍甚至一挺班用機槍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更何況一把功能單一的稜型軍刺呢?下圖為參加7.12大戰的我軍152mm牽引榴彈炮炮兵連,7.12大戰期間我軍一共組織10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對敵人實施猛烈炮擊。
回覆列表
解放軍的三稜軍刺確實是牛,這已經是被歷史見證過的,冷兵器的傑出代表。
那為何用了40多年的三稜軍刺,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有網友腦洞大開的說,是因為殺傷力太強,跟什麼生化武器核武器有的一拼,被聯合國禁止了。
這個笑話有點冷。如果連冷兵器都被禁止,那還用什麼打仗?難道是兩軍站著噴口水嗎?
戰場上軍刺已經很難發揮作用。它只是在訓練和野外生存中能用到。這就要說到三稜軍刺的弊端了。
三稜軍刺,只有刺的功能。而沒有砍、鋸、剪的功能,這在訓練中不能滿足需要。
如果是一對一格鬥中,三稜軍刺又不能配合砍、削、劈等綜合戰術需求。
所以它被淘汰了。
那為何以前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三稜軍刺,在軍中服役年限長,知名度大,別看它功能單一,但戰力絕對強悍,被稱為“放血王”。
三稜軍刺在刺入人體後,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這樣刺可以從容的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如果沒有血槽,一般刺刀刺入人體後,會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而把刺刀吸住,拔出時很費力,這就影響了下一個動作。
在自衛反擊戰中,確實讓敵人吃盡了三稜軍刺的苦頭。所以傳言三稜軍刺浸過毒。
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在冶煉的時候,出於金屬性質的穩定,往裡面加入了一定的砷元素。成品三稜軍刺表面是經過磷化處理的,不會有毒。
但在連續刺殺磨損後,就露出了含有砷的鋼體,砷本身是有毒性的,這樣被刺後的傷口就很難癒合。
三稜軍刺確實以它優良的品質讓敵人吃盡苦頭,甚至出現了心理陰影。所以說他們看見了三稜軍刺,聞風喪膽也不為過。
現在還有人對三稜軍刺念念不忘,這也就是一種情懷,但我們一定要尊重事實。
還有就是在《中南海保鏢》這部電影裡說三稜軍刺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空氣栓阻塞住血管,能把人憋死的說法純屬誤導觀眾。
這根本不符合科學原理。軍刺刺入人體,肯定是先出血而不是先進入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