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作哦咯咯咯咯了了嗎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包括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

    他們都任職中常侍。在小說《三國演義》裡,蹇碩為十常侍之一人,打算在何進入宮時將其誅殺,但因潘隱告密而失敗。

    劉辯即位後,袁紹入宮收蹇碩。

    蹇碩慌走入御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三國演義》裡的十常侍包括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在歷史上,“十常侍亂政”這件事是非常出名的,這是以張讓為首的十二個大太監組成的宦官集團。

    他們玩漢靈帝於股掌之上,以致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

    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

    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

    郎中張鈞在給漢靈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

    他說:“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成千上萬的人願意跟著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們的父兄、子弟、親戚、賓客放到各州郡,獨佔財利,侵奪百姓,百姓的冤屈無處申訴,所以圖謀不軌,聚積成為盜賊。應該殺了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再派使者佈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十常侍之亂中,外戚與宦官同歸於盡,從涼州而來的軍閥董卓率先一步找到劉辯與劉協,並起了廢立之意。

    昭寧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劉辯改立劉協為帝,不久又弒殺劉辯與何太后,袁紹、袁術、曹操、鮑信紛紛逃離洛陽,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從此,各路諸侯並起,漢王朝名存實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猜迷語:兩串橘子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