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99439177942

    一、中美告別語的差異

      在中美兩種文化中,告別用語具有著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常常成為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障礙的根源。

      華人在提出告別時一般很少表達自己告別的理由,而常常說“我先走了,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走了,您為我費心了,真不好意思,下次再登門致謝。”之類的話。而在美國文化中,提出告別的話一般要表達自己告別的理由。一、中美告別語的差異

      在中美兩種文化中,告別用語具有著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常常成為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障礙的根源。

      華人在提出告別時一般很少表達自己告別的理由,而常常說“我先走了,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走了,您為我費心了,真不好意思,下次再登門致謝。”之類的話。而在美國文化中,提出告別的話一般要表達自己告別的理由。 (二)表達方式

      華人常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美華人總是開門見山。這個觀點與上文提到的華人喜歡說“我走了”而美華人總要列出自己的理由似乎有所衝突。事實上並非如此,華人在說“我走了”的同時也會提及對方,如“這麼晚了,就不打擾您了”之類的話語以示替對方考慮再間接提到離開的話題。而美華人直接列出要離開的理由是直接告訴對方自己要走了的資訊。

      (三)觀念

      華人的集體觀念很強,而美華人的個人觀念很強。華人喜歡說“我先走了”還有另外一層原因。華人在告別時要注重集體中每一個人的感受,所以要用這樣的話來向所有在場的人告別。但是“我走了”與“我先走了”如果直譯成英語就是“I am leaving”和“I’ll go first”。這會讓說英語的美華人難以理解。拿“我走了”來說,美華人認為“I am leaving”只表達了要求離開這一行為,不能當作告別語來使用。“我先走了”也是為美華人所不能理解的話,因為美華人的文化中,先行離開的客人不應該打擾到其他人,只應該向主人道別。

      三、對跨文化交際的啟示

      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現象,告別語所依附的告別行為與其社會背景、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密不可分。同樣,其他社會交往行為也是如此。當去往異國,我們很有可能因為文化的差異而沮喪,行為反常甚至產生文化休克。因此,在與不同國家的人交往發展人際關係時,我們要深入瞭解該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並且將它與自己國家的該種行為方式與語言進行比較,學會尊重對方的文化。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盡力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認知上的障礙、刻板印象的障礙甚至是民族中心主義的偏見。多瞭解、多理解不同文化,才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出恰當的行為,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各種問題,儘可能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 2 # 使用者3646184569513

    中外告別方式有區別,中國告別一般都是揮揮手,握握手,說說客氣話,而外華人告別一般都是相互擁抱,相互親吻,相互留戀,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別,我們華人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式文明,是保守和麵腆,但是西方人是西式文化,相對是開放,熱情奔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sb type-c電壓電流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