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洋歷就叫全盤西化?不敢苟同題主的看法,又不是小朋友看問題,非黑即白。現在某些人看問題就是太片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要麼一棍子絕對是糟粕,要麼捧上天,老祖宗傳下的東西都是好的,誰敢反對誰就是大逆不道數典忘祖。
為什麼要保留傳統的農曆,又要引入西曆,這不僅是簡單的與世界接軌。我們得先簡單瞭解下兩種曆法的差異。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首先它是月曆,即以月亮繞行地球的時間來計算每月時間的。因此大家會發現,農曆和月亮的陰晴圓缺非常吻合,總是在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但是,地球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並非剛好是月亮繞地球的整數倍,因此出現閏年的概念,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以此來逐漸消除每年月份不同對年份造成的誤差。
公曆則是年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來計算的,基本計算單位不是自然月(就是一個完整的月缺月圓周期),而是天(一個晝夜),因此公曆的月與月亮的胖瘦是對不上的。公曆也有誤差,因為地球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並非剛好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整數倍,一個太陽年大概是365.2422天,因此公曆也有閏年,每隔四年在2月尾巴上加一天。
由此可以簡單比較出兩種曆法在年時間上的差異。公曆每年的天數都是365或366天,誤差很小;農曆作為年曆誤差較大,年份天數在353到385之間,最大差了接近倆月。
比如古代中國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其實與公曆的吻合度和很高,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標誌四季的節氣,都差不多是公曆的3、6、9、12月的22、23日左右,但與農曆的日期相差就太大了。
以上只是簡單比較了下兩個曆法的差異,作為年曆,公曆的優勢顯而易見,我們家過生日不管老少也是依公曆。但農曆也是古華人民經過幾千年摸索積累下來的經驗,尤其農村更喜歡用農曆,來指導自己的生產勞作。
滿清滅亡多少年了,早不興閉關鎖國那一套,盲目崇外當然也要不得,無非是不斷探索,保留傳統精華,吸收外來先進技術和思想,適應時代不斷髮展。
用西洋歷就叫全盤西化?不敢苟同題主的看法,又不是小朋友看問題,非黑即白。現在某些人看問題就是太片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要麼一棍子絕對是糟粕,要麼捧上天,老祖宗傳下的東西都是好的,誰敢反對誰就是大逆不道數典忘祖。
為什麼要保留傳統的農曆,又要引入西曆,這不僅是簡單的與世界接軌。我們得先簡單瞭解下兩種曆法的差異。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首先它是月曆,即以月亮繞行地球的時間來計算每月時間的。因此大家會發現,農曆和月亮的陰晴圓缺非常吻合,總是在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但是,地球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並非剛好是月亮繞地球的整數倍,因此出現閏年的概念,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以此來逐漸消除每年月份不同對年份造成的誤差。
公曆則是年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來計算的,基本計算單位不是自然月(就是一個完整的月缺月圓周期),而是天(一個晝夜),因此公曆的月與月亮的胖瘦是對不上的。公曆也有誤差,因為地球繞太陽跑一圈的時間,並非剛好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整數倍,一個太陽年大概是365.2422天,因此公曆也有閏年,每隔四年在2月尾巴上加一天。
由此可以簡單比較出兩種曆法在年時間上的差異。公曆每年的天數都是365或366天,誤差很小;農曆作為年曆誤差較大,年份天數在353到385之間,最大差了接近倆月。
比如古代中國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其實與公曆的吻合度和很高,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標誌四季的節氣,都差不多是公曆的3、6、9、12月的22、23日左右,但與農曆的日期相差就太大了。
以上只是簡單比較了下兩個曆法的差異,作為年曆,公曆的優勢顯而易見,我們家過生日不管老少也是依公曆。但農曆也是古華人民經過幾千年摸索積累下來的經驗,尤其農村更喜歡用農曆,來指導自己的生產勞作。
滿清滅亡多少年了,早不興閉關鎖國那一套,盲目崇外當然也要不得,無非是不斷探索,保留傳統精華,吸收外來先進技術和思想,適應時代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