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369369852852

    我們對人體探索一直在進行中,從所知的四大系統八大器官來分析它們的結構和功能,不斷地發現和研究它們,為救治疾病,身體保健等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會由於病毒入侵而生病,我們每天都在遭受那些無形生物的頻頻轟炸,即便身體有多道防線仍然抗不住那些病毒細菌的入侵。


      “人體奧秘之細胞的暗戰”,從影片中我看到抗體及白細胞與病毒的一場場戰鬥,觀摩了它們的戰鬥目標領略了它們的作戰方式,甚是精彩。人體免疫系統著實讓人驚歎。它不斷進化,能識別並消滅入侵的微生物。然而總有頑抗的病毒衝破了重重防線,侵入人體細胞,使得細胞開始衰敗,並因此造成人體疾病。

  • 2 # 骨科李郎中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學習中醫都知道這本書。《內經》大概成書在戰國至秦漢時期,東漢至隋唐時期仍繼續修訂和補充。《內經》之前其實傳統醫學就一直存在,內經是對之前的傳統醫學理論和經驗進行整體歸納,在眾多醫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撰成了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兩大部分。

    一、那時候就有人體解剖了嗎?

    題主說內經中記載的傷肝、傷心、傷肺、傷腎等五臟六腑。的確是一部分經過解剖而來的,但古代的解剖遠不如現代醫學解剖精細,這個學中醫的都要承認。那麼題主可能會問,古代人就有人體解剖了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靈樞》中原文記載: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靈樞》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原文就記載了“其死可解剖而視之”。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據,證明古人已經在進行人體解剖了。而且中國傳統醫學早期的形成肯定離不開古人的人體解剖。透過屍體解剖,古人不但瞭解了某些臟器的形態,而且還認織了它們的某些功能。如透過對整個消化道的解剖觀察,古人記載食道與腸道的長度比為1:35(現代解剖為1:37),胃容納水谷“三鬥五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及其對機體生命活動的意義。在解剖方法的幫助下,《內經》提出了“心主身之血脈”的見解。另外,透過解剖還發現了肺、脾肝、腎、膀胱、膽、腦、女子胞等臟器及其各自所處的位置、相互連線的情況和與外在器官的聯絡,如認識到肺主呼吸,外通於喉、鼻等。 縱觀世界史來看,中國古人在當時的解剖知識居世界領先地位,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中醫人整體說解剖是“西醫”,也就是現代醫學。下面回到題主第二個問題,古人們如何得知呢?

    二、古人們如何得知呢?

    雖然當時中國古人已經開始解剖,但當時的解剖技術和單純的解剖認識深度遠不及現代。因此古人依靠當時的人體解剖得到的知識,顯然遠不能解釋當時醫療實踐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也不可能對更為複雜的生命現象如思維、情緒等作出明確的說明,更不可能將經驗上升為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我們先暫時把古人解剖作為直接觀察。由於不能完全解釋,古人只得尋找另外的方法,那就是整體觀的形成。 由於當時技術和社會知識,古人並沒有形成現代醫學理論,而是形成了以人體解剖為基礎形成的五臟六腑,經絡等整體觀。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中醫理論體系。這種體系的形成不是瓶口捏造的,是古人根據當時解剖和治療經驗形成的一整套理論體系。

    三、小結

    很多人,包括中醫人本身都會認為中國傳統醫學沒有解剖,其實不然,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絕對少不了古人的解剖。作為後世學習中醫的人,在學習傳統醫學的同時,一定不要把古人總結的五臟六腑和現代醫學的心臟、脾臟、腎臟等完全混為一談。雖說字是一樣的,但是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而且也希望現代中醫人不要完全摒棄現代醫學。汲取一切有利於患者的經驗才是正道!

  • 3 # 一服堂中醫

    《黃帝內經》並沒有具體的成書年代,目前大家一致認為它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是這僅僅只是猜測而已,並沒有力的佐證說明《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僅是《黃帝內經》,還有其它書籍如《易經》、《山海經》等,都沒有明確的成書年份。

    從個人觀點出發,我個人不認為《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時期,原因很簡單。雖然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有識之士可以在列國遊歷而不受約束;但如此龐大的書籍內容,並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它必須要有一定的團隊才能完成。

    然而,我們目前無論是從正史還是野史當中,根本沒有發現關於《黃帝內經》成書的記載。試想一下,如此龐大的醫學典籍著作,竟然沒有一個文字的記載,這點就足以證明該書的成書時間是個迷。

    至於說《黃帝內經》是如何知道人體器官的,這點並不奇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遠古時期以至於現代,人的生老病死是無法逃避的。如果按照我上述的個人觀點,那麼《黃帝內經》裡面關於解剖的記載,或許是更加神秘,很有可能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因此不能往下判斷。

    只能說的是,在發現《黃帝內經》之後的幾千年裡,我們丟失了裡面太多的東西,例如解剖學。這個和後世幾千年的文化有關係。

  • 4 # 梁茂新

    這個問題背後,隱藏一個學術陷阱。承認有解剖知識吧,藉助五行學說建立的藏象學說中的臟腑卻不具有解剖屬性,而藏象除心主血脈、肺主氣司呼吸、腎主水等少數內容似乎與解剖臟器有關外,其他藏象則沒有關係,如心主神明,脾主運化,肝主疏洩條暢氣機等。

    如果不承認有解剖知識,也沒有道理,《靈樞》經水、骨度、腸胃諸篇均有粗淺解剖知識的記載,其他篇卷也有散在。

    這樣一來,如何判斷中醫臟腑的雙重屬性,以及在不同語境下的表現形式,判斷臟腑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地位和作用,進而形成正確統一的認識,精準解讀經文,都是十分重要的。遺憾的是,統編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保留了兩方面內容,儘管以藏象學說的闡述為主,但並未說清臟腑的雙重屬性和各自的表現形式,一定程度導致理論研究的混亂。

  • 5 # 三楞齋

    黃帝內經從兩方面描述了人體的結構。一個是虛體方面,主要是經絡。十四經講得非常清楚明白。二個是實體方面,主要是身體及五臟六腑結構。包括器官形狀大小,長度描述非常清楚,說明古人早就有了解剖外科技術。

    一陰一陽謂之道。內經完全從道的角度來詮釋人與自然的關係。經絡是隱性的,相當於軟體系統。器官是顯性的,相當於硬體系統。人的生命,相當於一個生物機器。與工業機器所不同的就是人有自我意識。並且極為重要的一點,人具有自我意識程式設計的能力和修改程式,補丁程式的能力。以及硬體部分自我修復的能力。

    古人如何得來這些知識的?身體實相部分,毫無疑問是人體解剖中所獲。我們不可以天真的以為,古人面對屍體都不敢下手解剖。這個是古醫學必具的基本功,即瞭解自己身體的構造。而隱性的經絡部分,氣血的執行機理作用,應該是古人在修道中針對身體器官特有的反應而所獲,

    古人非常重視人的軟體系統在生命中的構造應用,所以,開篇就是《上古天真篇》,關於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個生命體的論述。並著重講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修道的重要性。並且明確提出了懂陰陽者長生的天人合一理念。

    古人對生命的思考感悟,從哪裡來?就是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來。古人在長年累月的對宇宙生命對人的思考中發現,原來萬物一體,宇宙就是一個大的“人體生命體”,人體生命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啊!

    這就是中國古代先賢們最偉大的智慧!

  • 6 # 網路作家且聽滄海

    黃帝內經不是成書於先秦,而是西漢,而且不是一個人一個時代完成的。

    西漢之前是沒有黃帝內經這本書的,因為先秦的典籍根本沒有提到過這本書,包括司馬遷的史記,也沒有提到過。

    現在看到的黃帝內經,是唐代的修訂本。

    另外,古代是有解剖的。

  • 7 # 諸葛村的里正

    這個問題很好笑,揭示了現代很多人對古代醫學發展的無知。遠古時代,醫生不會是把把脈的老先生,而是實際操刀的巫醫。

    不管是遠古時代的巫醫還是古代的民間醫生,他們都有大把的機會接觸肢體不全的屍體,甚至是活體解剖。

    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人類與大自然搏鬥,被猛獸咬死,掉下山摔死,都會造成肢體不全,腸穿肚爛,人們在割裂動物屍體的時候,看到自己同伴的遺體,就會自然相互比較,動物有心臟,人體也有心臟,動物有脾胃,人類也有,如此等等,這個需要懷疑麼?

    古代部落之間,爭鬥不斷,為了搶奪食物、土地、雌性,經常是暴力血腥,甚至相互取食,這個時候,人們對遺體的認識非常直觀,各種人體器官暴露眼前,自然十分清楚。

    而巫醫是民間醫生的前身,他們負責救死扶傷,自然就會接觸到大量的病患或者屍體,難道古人對人體內部器官都是想象出來的?當時肯定有很多巫醫集中起來,研究戰俘的屍體並記錄下來。同時,有的巫醫出於巫術神秘的需要,會摘取某些器官,製成巫藥,不弄清楚人體構造,能夠順利進行麼?可以說,巫醫們不但搞解剖,還成體系地做。

    古代醫學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而來的,《黃帝內經》裡面記錄的人體器官名稱,也就是百萬年來人類巫醫的口口相傳。

    古代祭祀、殺俘、宗教洗腦

    到了夏、商,周,活人祭祀,殘殺俘虜,甚至剖心取肝都是家常便飯,難道巫醫沒有眼睛,看不到人體結構麼?只是到了後來,人們建立了禮儀,道德倫理觀開始逐漸成形,同時認識到這樣是不對的,與仁慈相違背,才逐步禁止這樣做了。在西方也是如此,中世紀的時候,大家也是對這個解剖諱莫如深,典型的就是達·芬奇,他為了繪畫的需要,偷偷去挖掘屍體,拿到教堂的地窖裡面去解剖,生怕被別人發現,如果被神職人員知道,他會被燒死的。

    在歷史上的一段時間內人們禁絕解剖,那是因為被宗教洗腦了,達官貴人、皇天貴胄當然不屑於此,成天吃得腸肥腦滿,紙醉金迷,哪裡有什麼心思研究自然科學呢?每天峨冠博帶,口誦仁義道德,當然“君子遠庖廚”,殺雞宰羊都不敢看。就是這段時間,人類喪失了研究的動力,才導致神秘主義氾濫,開始在醫學領域胡亂新增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比如陰陽、五行學說。對於民間草藥,也是肆意糟蹋,斷章取義,隨便解釋,甚至是主觀臆造。

    到了明清,民間這樣的思想更加強烈了,可是軍隊醫生可不這樣想,難道大將軍的腸子露出來了,都不敢用線縫起來?至於縫製過程中的感染問題,死不死,就很難說了。

    現代人不學無術,思想狹隘

    近代解剖學是西方發展起來的,中國在這方面的確落後太多,都是思想作祟的結果,歸根到底就是懶惰造成的,遇到新的知識,除了觀望就是取笑,很少自己去鑽研的。

    看看電視劇《神醫喜來樂》裡面,看到德國醫生直接動手術,自己都快被嚇暈了,解剖學方面,我們落後太多了。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給達官貴人看病的醫生,不敢在尊貴人身上動刀子,萬一治不好,自己的命就完了,曹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時候,古代的醫生,不管是民間的還是宮廷的,大家都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反正草藥喝喝就可以了,保命要緊。

    總結:

    多學點歷史,不要成天胡思亂想,《黃帝內經》是醫術的總結,不是實操手冊,更不是修仙秘籍。

  • 8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問題有點奇怪,華人有句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就這麼回事!

    古人打過獵,狩獵獵殺是古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就這,人既要獵殺動物,也要宰殺吃肉,還能碰不到動物的內臟器官嗎?器官都是各自分離的,有其形狀的,很容易辯識吧!

    古人還有爭鬥吧,種群之間的打鬥、械鬥,也都是常態。這就涉及到人的受傷,甚至死亡。器械的傷害是什麼?打斷肢體的,扎破內臟的,都有吧!古人還能沒看過人的內臟嗎?不可能吧。

    古人沒有現在的金屬利器,要麼靠尖頭的木棍,石頭,或者細薄的石片(石器),顯然,要麼砸碎骨頭,要麼就得從骨關節分解,這樣比較省力。所以,古人不做解剖,但也是解剖同理的方式,最適宜當時的水平。

    這種情況下,古人瞭解人的內臟和結構,不難呀!

    所以,對古人的生活方式別太無知了,免得惹笑話!

  • 9 # 心中無彩畫

    內經是部集大成的書,反映了成書之前人類漫長的認知與積累,不僅是人體內部器官、等經絡等,還有宇宙觀等等,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並且在微觀的認知水平上,古人也是很強的,回到問題上,怎麼知道的:積累與思索吧

  • 10 # 岐黃新問

    早在狩獵時代,人被殺,被割裂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屍體擺在那,還需要"主動"的解剖才能認知嗎?

    世界上那個文明沒有關於人體器官的描述?只是數量和程度多或少差異而已。

    黃帝內經成書的時間,中國經歷的戰火不是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屍體可供觀察?

    題主的視角真是狹隘。

  • 11 # 仁者二人

    內經流傳後世,外經也是必然有的。失傳已久了。零散落與民間拾遺,還是有點影子。至於開膛破肚,知道內臟,我們的先輩們不比現代人文明,一場戰鬥下來,死的活的敵軍戰俘屍體,以及饑民,亂墳崗,法醫仵作之輩,要是沒點材料學習,真看不起他們了。酷刑五馬分屍,凌遲處死,剁人泥烙肉餅吃。等等等等。郎中們見解學習解剖的資料不比我們現代人少。知識來源於實踐,實踐結合理論。大浪淘沙,時間積累,我們的醫學常識那是前輩們的智慧結晶,傳承的結果。

  • 12 # 青蓮子王穩夷

    其實,現有各種材料都顯示了,中國古人早就有解剖學,外科學知識的。可嘆與《黃帝內經》同期的記載有內臟位置,與外科學的《黃帝外經》散失了。我絕對相信,中國曆代的古人,是瞭解內髒的解剖位置的,因為中國自古有很豐富的戰爭史,救助外傷病員就急需這些知識。東漢的華佗本人,就能做很多種腹部外科與外傷手術,同樣可嘆,錄有他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與醫術的《青囊經》毀滅失傳了。清代醫生王清任,還親自到亂葬崗去觀察死者的五臟六腑的位置,並寫下了《醫林改錯》一書。

    只是,漢代以後的華人,飽受‘’身體髮膚於父母,不得有絲毫損傷‘’這一思想的影響,解剖與外科學的發展受到限制,或大家不願意在公共場所提及與宣揚這些的事情,怕落得不孝之名罷了。我做如是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6鍵鋼琴數字譜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