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花石5893
-
2 # 混跡於人世間的胖子
借用下圖片。
雖然萬曆很喜歡福王,但很不好意思,大明朝還真不是皇帝一個人說的算。
明朝是有龐大的文官集團的,對皇帝起到很強大的制衡,更何況還有大明律和各種祖宗戒律,皇帝想做一件事有時候真的很難。
嘉靖帝在嚴嵩倒臺後要修宮殿,直接就被徐階擋回去了,更何況是立太子這種大事。在明朝,皇室是沒有私事的,皇室的事就是國事,大臣們有權也有義務去管。所以後世的滿清是很難理解的,畢竟滿清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比皇帝還聰明的大臣。
再說一件事,曾靜罵了雍正,雍正為顯示自己大度,曾經多次下聖旨不許為難曾靜,更不是後世子孫傷害曾靜。結果呢?乾隆上臺後直接就清算了曾靜。這如果是在明朝,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因為先皇已經下詔,後面的皇帝們是不能再找事的,不然就屬於不孝。
滿清以前的王朝雖然也是封建王朝,但正因此所以皇室無私事,立太子更是國事,怎麼也不會讓皇帝一個人隨意說了算的。
這點滿清奴才以及現在很多人恐怕都不明白。
-
3 # 歷史的小學生
皇長子朱常洛(即後來的明光宗),是萬曆帝生母李太后的宮女王氏所生。一次,萬曆帝到慈寧宮,在“索水盥手”的時侯看中了王氏,於是“私幸之”,使之懷孕。萬曆帝起初並不承認,直到李太后拿出內起居注當面對質,萬曆帝才無法抵賴。雖然王氏為萬曆帝生下了第一個皇子,但他仍然對王氏非常疏遠,不僅沒有因此晉封王氏的位號,而且對這個皇長子也不甚喜愛。
皇次子早殤,在此不再贅述。
皇三子朱常洵,生母是萬曆帝獨寵一身的鄭貴妃。他比皇長子朱常洛小四歲。朱常洵剛出生,鄭貴妃就向萬曆帝“乞憐”,請求立朱常洵為太子。愛屋及烏,萬曆帝對這個皇子非常喜愛,也生了廢長立幼的想法。據說,萬曆帝曾向鄭貴妃寫下冊立朱常洵為皇太子的“密誓”,並由鄭貴妃儲存,作為萬曆帝兌現承諾的憑證。皇帝這種感情用事的作法,既不符合封建王朝的長子繼承製,而且使得滿朝大臣為之驚愕。連一向“務承上指”的內閣首輔申時行也不能接受,要求萬曆帝早立皇長子為太子。而萬曆帝的答覆是:“元子嬰弱,少俟二三年舉行。”顯然,萬曆帝想用拖延戰術消彌朝內的反對聲。但是,滿朝文武並不買賬,戶部主事姜應麟給萬曆帝上了一道言辭激烈的奏疏,要求“冊立無嗣(長子朱常洛)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這個奏疏不僅正面提及冊立皇長子為太子的請求,而且還對萬曆帝打算晉封鄭貴妃為皇貴妃的想法進行了指責。萬曆帝閱後大怒,雖然不顧反對,仍然晉封鄭貴妃為皇貴妃,但是,也不得不降旨道:“立儲自有長幼。”由此可見,萬曆帝雖然心向朱常洵,但仍然不得不顧忌封建社會的長幼倫序這個傳統規範。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聞訊後,訓斥萬曆帝道:“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萬曆帝聽後惶恐伏地,無以自容 。即使如此,萬曆帝仍然不願冊立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看到皇帝遲疑不決,擔心生變,就接邊上疏。先是禮部給事中王三餘,接著是大學士申時行。工部主事張有德見皇帝還沒有動靜,也上疏力諫,被萬曆帝罰“俸三月”。申時行任首輔後,也上疏勸諫,惹得萬曆帝大怒。官員羅大紘、黃正賓因觸怒皇帝,被削職為民。禮科給事中李獻可同六科諸臣上疏力諫,除李獻可被職級外,其他官員一併被罰俸半年。科臣孟養浩上疏為李獻可說情,被杖責一百。繼任為首輔的王家屏,看到皇帝如此專斷,不但將皇帝下發的聖旨封存,而且上疏力諫。萬曆帝聽不進去,王家屏只好“引疾求罷”,在任僅半年時間。萬曆帝為了朱常洵連線處罰如此多的官員,由此可見他對朱常洵是多麼的偏愛。
繼任為首輔的王錫爵一貫奉迎皇帝,但關於立儲一事上,他也不敢掉以輕心。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八月,彗星進入紫微垣,這在當時被視為非常不吉利的星變。王錫爵趁機密奏道:“天以皇上為子,皇以太子為子,天子這象帝星,太子之象前星,方今禳彗第一義,莫如冊立。”萬曆帝很受觸動。王錫爵又勸諫道:“外廷以固寵陰謀,歸之皇貴妃,恐鄭氏舉族不得安,惟陛下深省。”萬曆帝聽後,“心益動”。確實如此,朝中大臣見皇帝寵幸鄭貴妃,都想借鄭貴妃固位邀寵,這對朝局是非常不利的。
萬曆二十九年,在大學士沈一貫等廷臣的再次勸諫下,萬曆帝終於決定冊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三子朱常洵、五子朱常浩、六子朱常潤、七子朱常瀛分別被封為福王、瑞王、惠王和桂王。
除了前面介紹的諸多原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萬曆帝與鄭貴妃產生了矛盾。情況是這樣的,萬曆二十九年,萬曆帝病重,常常進入昏迷狀態,每次醒來,都是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陪在身邊,細心照顧。而鄭貴妃則趁皇帝昏迷之機,陰謀策劃不軌之事。萬曆帝大失所望,遂決定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
4 # 老威觀史
萬曆皇帝非常想立福王為太子是真的,但是他不好強行立福王為太子,因為明朝有祖制。根據明朝的祖制,明朝的皇位繼承實行嫡長子制。簡單地說,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皇后的長子,即嫡長子。如果皇后沒有兒子,那麼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是皇帝所有兒子中的長子(不論出身)。
明朝皇權最大這點沒錯,皇帝如果強行要做的話還是可以做的,但是比現任皇帝還要大的,是他的祖宗。嫡長子制是明太祖制定的,即便後來的燕王朱棣透過造反的方式取得了皇位,他還是要遵從太祖制定下來的嫡長子制。萬曆皇帝在他所在的一朝是最大的,但是比起太祖和成祖來,他算是小的。
當然,如果萬曆真的要來強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不會這樣做,實際上為了立福王為太子,萬曆也做了很多工作。
萬曆之所以要立福王,是因為他非常寵愛福王的母親鄭貴妃,因此就愛屋及烏了。萬曆為了表示對鄭貴妃的愛,甚至曾經給鄭貴妃寫過一張保證書,保證今後會封福王為太子。或許那只是萬曆年輕時候為愛一時衝昏頭腦所為吧,到了後來萬曆還是被世俗的力量打敗了。
還是按照嫡長子制度,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皇后的長子,當時萬曆的皇后沒有兒子,所以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成了長子朱常洛(也就是後來的光宗)了。而福王朱常洵只是萬曆的三子(第二個兒子早夭,所以福王是實際上的二子),按照皇位繼承順序來說,屬於第二順位繼承人。
▲萬曆不喜歡光宗朱常洛,朱常洛也就長期在陰影下長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萬曆要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廢了皇后,立鄭貴妃為後,這樣一來福王朱常洵作為皇后的兒子便可名正言順地被立為太子;第二個辦法是想方設法除掉長子朱常洛,怎麼除掉呢?自然不能隨便殺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萬曆只能找到朱常洛在行為上的過失,然後以此為由將其貶為庶人,使其失去皇位繼承的資格,只要除掉了朱常洛,那麼福王朱常洵也可以被立為太子了。
我們先說下第一個辦法,廢了現有的皇后。廢后是一件大事,畢竟皇后扮演著國母的角色,母儀天下,不能輕易廢立。一旦廢了皇后,就說明之前的皇后不配母儀天下,這對於任何一朝的政治來說都會是一場巨大的動盪,至少對於皇家來說也是一次打臉,選了個不能母儀天下的人來做皇后。即便是換了我們今天的普通人,離個婚還非常地麻煩,更何況是在古代廢皇后呢?因此除非皇后有重大行為過失,否則萬曆是廢不了他的皇后的,而萬曆的皇后王皇后行為上沒有任何問題,萬曆也沒有任何理由廢了王皇后,這個事情到後來只能作罷。
▲只要皇后沒有出現重大過失,萬曆也廢不了皇后
第二個辦法就是除掉長子朱常洛。其實朱常洛的母親是個宮女,有次萬曆去為他的母親李太后哪裡請安,正好一位王姓的宮女(朱常洛的母親)為其端水洗手,萬曆也不知怎麼的就來了興致,便臨時臨幸了這位宮女,不想這一次臨幸竟然讓這位王姓宮女懷孕了,也就有了後來的朱常洛。萬曆內心來說非常瞧不起這位王姓的宮女,在朱常洛出生後一直否認這個孩子是他的,後來在他的母親李太后一再追問下才不得不承認了朱常洛是自己所生,但萬曆對朱常洛一直都愛答不理,內心來說非常不喜歡這個兒子。
正因為萬曆的輕視,朱常洛從小就缺乏安全感,行為上也自然是小心謹慎了,在這種情況下萬曆也找不出朱常洛行為上的問題,說的簡單點就是萬曆成天想找朱常洛的茬,但朱常洛沒有茬給萬曆找,萬曆最終也無法除掉朱常洛了。
在這兩種辦法都行不通的情況下,萬曆還能立福王為太子嗎?其實也是可以的,那就是不顧祖制強行立福王為太子。但是這樣做的話,後果會非常嚴重,最直接的後果是很可能在福王登基為帝后,他會被人從皇位上拉下來。
原因很簡單,按照祖制來說福王不是長子,而長子朱常洛還在,在這種情況下,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還是朱常洛。一旦萬曆死去,那麼皇位的繼承就會出現矛盾的地方,按照祖制來說應該是長子朱常洛,但是皇位卻在非長子的朱常洵身上,兩者就是矛盾的了。萬曆在的時候因為萬曆能壓住朝政,福王可以做太子。但是萬曆死後,福王的皇位屬於非法,那麼朝中的文武大臣便可以發動一次合法的政變,把福王朱常洵趕下臺,擁立長子朱常洛繼位。所以即便是強行讓福王當了太子,在他死後福王的皇位也很容易被別人從檯面上拉下來,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並且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把福王順利從皇位上拉下來,讓朱常洛繼位還算是好的結果,遇到不好的結果就是朝政大亂,引發一場動亂也不好說了。
▲萬曆讓朱常洵做了福王,不想到了晚年福王最終被李自成給煮了
因此,儘管萬曆非常想立福王為太子,但是在福王不是嫡長子的情況下,在萬曆沒有機會立福王為嫡長子的情況下,在即便強行擁立以後也很容易被人推翻並且可能引發動亂的情況下,萬曆最終選擇了讓福王當個生活無憂的藩王,才是給他的最好的歸宿了。
-
5 # 猴格大人
其實這正說明了萬曆皇帝並沒有立老三福王朱常洵當太子的想法,而鄭貴妃所謂的寵也不過是被大臣們炒出來的,萬曆皇帝沒有寵妾滅妻,也沒有廢長立幼,鄭貴妃也不是禍國妖妃,這夫妾倆都挺悲催的。所謂寵妾滅妻、廢長立幼,只不過是明朝大臣企圖操控皇帝的藉口,先給皇帝扣上不尊祖訓的大帽子,你不聽大臣的勸諫,就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黎民,總之你哪哪都不對。
萬曆帝真的寵妾滅妻嗎?正好相反,他的妻子皇后王喜姐和他感情甚篤,夫妻倆同食共寢出入相伴遊宴必從,萬曆帝自己誇妻子說:“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同居一宮,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
內閣首輔沈一貫也說:中宮為皇上元配,選自聖母,體統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宮,恩好甚篤。
內閣首輔方從哲:中宮皇后,躬膺令德,儼體至尊,勤儉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儀而頌女中堯舜者,非一日矣。
太子朱常洛:孝端皇后幽閒貞靜誠一端莊,慈同樛木,迨深居靜攝,禁不聞聲乃密諷婉規事多得請,暨前星之啟耀初九潛龍廑覆露以垂恩。先帝情鍾伉儷,軫琴瑟之中睽肆吾皇,愛切瞻依奉杯棬而永慕。
反觀被炒作的寵妃人設鄭貴妃,在皇帝面前戰戰兢兢,人家王喜姐是當家太太,她就是貼身服侍男主子的大丫頭,兒女在實際待遇上也不一般。萬曆帝后宮濟濟,待遇比較好的就有周端妃、李敬妃,特別是周端妃,家族待遇甚至超過所謂的“寵妃”鄭家。
王皇后的閨女榮昌和駙馬楊春元吵架,萬曆帝聽說後不由分說下旨痛罵駙馬,駙馬硬氣的離家出走跑回老家,萬曆帝更是怒甚,直接把親家的官職罷免,並派錦衣衛把駙馬帶回京城弄到國子監學習禮儀,直到駙馬認錯後,父子倆才官復原職。
再看被明史吹成“主為神宗所愛,恩澤異他主”的鄭貴妃愛女壽寧公主,因為宣召駙馬沒有和管家婆打招呼,管家婆居然把駙馬趕走,公主要阻攔還被責罵,公主駙馬去進宮告狀,被管家婆和太監們狂揍痛毆,大臣們都看不過去。
駙馬氣得回家寫奏章告狀,還沒寫好,岳父萬曆帝的嚴旨就到了,又把捱打的他臭罵一頓,送國子監反省三個月,打駙馬罵公主的管家婆和太監們卻沒有絲毫問責,壽寧公主這個被吹成待遇超過嫡女榮昌的“愛女”也只能歸家忍氣吞聲。
如果壽寧的媽媽鄭貴妃是真的寵妃級別,她這個寵妃愛女還能混成這個待遇?從此足見她媽媽的寵有多大水分,管家婆和太監們根本不考慮向“鄭寵妃”巴結的問題。明朝大臣都有些走火入魔了,即便萬曆帝和皇后同住同食,坊間還有流言說他寵愛貴妃冷落皇后,說皇后病重,皇帝想害死皇后立鄭貴妃為皇后等等,把年輕的萬曆帝氣得大罵:中宮何嘗有疾?這畜物狂肆妄言,惑亂觀聽!
所以說,從史書記載看,鄭貴妃是有寵過,但絕對沒有達到能讓丈夫寵妾滅妻的地步,更沒有資格不敬皇后,欺凌妃子。因此,在坊間謠言說皇帝想立他兒子為太子時,她嚇得再三磕頭,請求皇帝立大皇子朱常洛為太子,就連他孃家大伯和哥哥也上書請求立大皇子。把萬曆帝氣得暴走,嚴厲懲處鄭氏伯侄,還狂懟宰臣王錫爵:我啥時候說過要立老三?你們就造謠生事,離間我們父子感情?我明明是在等著皇后生嫡子!
再次,透過明朝的例子很明顯就可以對比出結論,明宣宗胡皇后、景帝汪皇后都是和王喜姐一樣是無子皇后,宣宗寵愛孫貴妃,直接廢后冊立心愛的小孫為皇后,景帝談不上愛杭貴妃,但為了兒子也廢了汪皇后。宣宗和景帝,一個是愛母及子,一個是愛子及母,都是愛她就給他最好的,如果萬曆帝真的像宣宗寵愛孫貴妃那樣,怎麼沒有廢掉“無寵”的王喜姐給三皇子生母騰位置呢?坊間不是一直吵吵中宮無子,長子無寵嗎?
所以說,萬曆帝根本沒有考慮立福王為太子的意思,怎麼可能會去強制呢?只不過是因為暴脾氣的王皇后一直沒有兒子,才只能按照祖制立長子。王皇后病死後,萬曆帝悲傷的說:朕思中宮皇后侍奉勤敏,與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虛勞年久,服藥不效,遽爾崩逝,朕心傷悼深切。
就是這樣。
-
6 # 樓哥看歷史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史上著名的“宅男”,寧願宅在後宮中二十多年也不願意上朝。拋開根據定陵考古發現萬曆帝有腿疾以外,朱翊鈞受國本問題困擾,不願意和言官文臣過多接觸也是原因之一。
所謂的國本,即皇太子。而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素來最得萬曆帝寵愛。朱翊鈞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如果他強行要將福王立為太子行不行呢?筆者以為他做不到,因為這甚至會引起萬曆帝本身地位合法性的動搖。
二子奪嫡說到國本之爭,必然要提到神宗皇帝的長子、日後的明光宗朱常洛。這位皇長子乃是庶出,他的生母是身份低微的王宮女。朱常洛的降生,本就是皇帝陛下一時精蟲上腦的激情產物。萬曆帝一時腦熱,臨幸了王宮女,事後其實十分後悔。特別當他的一生摯愛鄭貴妃生下皇第三子朱常洵之後,朱翊鈞的後悔之心達到了頂峰。
神宗皇后王氏,浙江餘姚人,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被冊為皇后。婚後三年,王皇后於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十二月生下皇帝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順便提一句,公主一直活到了明朝滅亡,見證了李自成義軍和清軍對北京城的佔領,於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去世,享年65歲。
皇長子生母鳳冠
皇后有孕時,皇帝百無聊賴,這才一時臨幸了王宮女,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朱常洛出生,是為神主長子。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年底,次子朱常漵出生,但隨即夭折。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第三子朱常洵出生,生母即鄭貴妃。據萬曆朝戶科給事中姜應麟(萬曆十一年進士)的後人傳出的八卦訊息,萬曆帝次子朱常漵生母也是鄭貴妃,因皇帝一時不慎導致鄭貴妃身體受損,進而引起朱常漵早夭。萬曆帝為了彌補愛妃,私下發誓若鄭貴妃再有子,必立為東宮太子。
先是壬午年皇子生,為恭妃王氏所出。時鄭氏寵冠後宮已三年矣,初妊邠哀王(即朱常漵),上與之戲逐而傷之,生三月不育,鄭恚甚。上憐之,與私誓,即更舉子則立汝子為東宮。至皇第三子生,賚予特厚。—《先太常公(姜應麟死後賜太常寺卿)傳略》
由於王皇后生下公主後一直未再懷孕,當時攔在福王太子之路前面的,就是皇長子朱常洛。那麼萬曆帝如果要立福王為太子,有什麼辦法呢?
怎樣立第三子為太子?無嫡而立庶,則論賢而不論長一直說阻擋福王為太子的主要障礙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訓》,其實並不完全準確。老朱在祖訓中確實有提到若是皇帝無子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但對於皇帝只有庶子,沒有嫡子的情況並沒有具體說明。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皇明祖訓·法律》
皇明祖訓
這裡什麼意思呢?首先當然是皇帝駕崩無嗣,第一順位繼承人是他年齡最大的嫡親弟弟。其他庶子哪怕年齡再大,也不能破壞這個順序。但是如果皇帝沒有嫡親弟弟怎麼辦?筆者查了下,老朱對於庶子的態度竟然是立賢。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祖訓》不是“父死子替、兄終弟及,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嗎?但這只是我們後人的歸納,原文並沒有。開國功臣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故,沒有等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大封功臣,當時朱元璋封其庶長子常茂為鄭國公。但常茂在洪武二十年明軍北伐金山時犯下嚴重錯誤,最終被削爵流放廣西。為了彌補常家,老朱在次年十月封常遇春庶次子常升為開國公,誥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昔先王之定天下,必剖符以封功臣,使其子孫世祿,與國鹹休。其立子之法,論嫡而不論賢。或無嫡而立庶,則論賢而不論長。所以謹嫡庶者,其意遠矣。—《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四》
換句話,萬曆帝大可正大光明地以福王更賢的理由,將其立為太子,可他為何不這樣做呢?
本朝成例及萬曆帝自身出身的限制本朝自太祖開國,即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朱標死後,又立其嫡長子朱允炆(略有爭議)為皇太孫。而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之後,同樣立嫡長子朱高熾(仁宗)為皇太子,嫡長孫朱瞻基(宣宗)為皇太孫。宣宗即位後,貴妃孫氏(孝恭章皇后)為其生下長子朱祁鎮(英宗)。宣宗為了永絕後患,將原配皇后胡氏廢黜,改立孫貴妃為皇后,將英宗的身份改為嫡子。
但問題就出在英宗身上,他的原配錢皇后無子,生下長子朱見深(憲宗)的是貴妃周氏。朱祁鎮因為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南宮奪門之變,於情於理都不敢像乃父宣宗一樣廢皇后而立貴妃。因此朱見深也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一位以庶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自此之後,大明皇帝除了武宗朱厚照是以嫡長子身份繼位,其他都是庶出,而且均按照年齡高低即位。也就是說,如果神宗想抬出太祖“庶子立賢”的招牌,那就是和歷代先帝為敵。況且神宗本人也是庶出第三子,靠著熬死兩個哥哥才繼位。要是按照他的理論,大臣們不得反問何不立神宗之弟潞王朱翊鏐為帝呢?這條路行不通。
孫貴妃、胡皇后、明宣宗劇照
學習先祖宣宗廢皇后立貴妃當然神宗還可以向他的先祖宣宗皇帝學習,將原配王皇后廢黜,改立鄭貴妃為皇后,這樣福王的身份立刻就變成了嫡長子,冊封太子順理成章。
可惜此時距離宣宗時代已經過去了150多年,皇帝本人的權威和大臣的勢力,早已發生了逆轉。宣宗朝時天下初定,宣宗本人登基前長期出任皇太孫和皇太子,在軍中有深厚的人脈和威望。皇帝本人想出宮拜謁天壽山先帝陵寢就出宮,不但出宮,還帶著太后、皇后、貴妃一起,誰敢阻攔?皇帝本人想御駕親征就御駕親征,甚至敢於率精銳衝鋒,後世皇帝哪個敢?武宗跑去宣大巡邊,被文官們從生噴到死,最後還落了個不明原因死亡。
而現在的萬曆帝所面臨的,是前所未有強大的文官集團,他們怎麼會容忍皇帝任意使用皇權?廢立皇后,就是對秩序的挑戰,更何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廢長立幼!這要是讓皇帝幹成了,後面還怎麼制約皇權?皇帝對地主商人一收稅,咱們的灰色收入從哪裡來?絕不能讓皇帝這麼幹。所以這條路也行不通。
熬死皇后或者皇長子前兩條路都行不通,萬曆帝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熬死皇后,或者皇長子。皇后一旦去世,就可立鄭貴妃。皇長子一旦去世,福王就是倫序最長。
可惜皇長子雖然在萬曆帝死後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駕崩,可畢竟此前身體倍棒。而王皇后,只比神宗本人早死了三個月。
萬般無奈之下的神宗皇帝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第三子朱常洵為福王。福王此後長居京城,一直等到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才以29歲的高齡就藩洛陽。
結語:在明朝後期,皇權受到了文官極大的制約,萬曆帝既無法以“立賢”的理由繞過庶長子,轉而立庶第三子為太子。又無法像他先祖宣宗皇帝那樣當機立斷,廢黜原配,立第三子生母為皇后。若是神宗皇帝真的膽敢強行立第三子為太子,則其本身的合法性也會受到質疑和挑戰。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萬曆帝自然不會願意看到這樣局面的產生。
-
7 # 蘭臺
因為萬曆皇帝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立福王為太子,他只是迷信認為立太子會對他不利,所以萬曆帝只是單純的不想立太子,而不是想立福王為太子。
事實上一切萬曆皇帝想立福王的說法都是東林黨在事後發明的。
首先來說,萬曆皇帝與王皇后關係就算不是親密,至少也是融洽。
萬曆帝曾經主動誇過自己的王皇后:“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同居一宮,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
而當時內閣首輔沈一貫也說:“中宮為皇上元配,選自聖母,體統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宮,恩好甚篤。”
另一名內閣輔臣方從哲也說:“中宮皇后,躬膺令德,儼體至尊,勤儉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儀而頌女中堯舜者,非一日矣。”
而萬曆太子朱常洛親妹妹榮昌公主因為小事和駙馬吵架,萬曆皇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駙馬罵了一頓,然後又把駙馬的父親官職給罷免了,最後讓錦衣衛帶著駙馬去國子監學習禮儀,學完了才放駙馬回家。
而鄭貴妃的壽寧公主,她因為不經過公主府女官就宣召駙馬,還被女官當面斥責;壽寧公主不服氣帶著駙馬去紫禁城告狀,被女官和太監攔阻,雙方居然發生了拉扯;壽寧公主的駙馬氣不過,寫奏摺給自己老丈人告狀,結果萬曆帝直接把壽寧公主駙馬臭罵一頓,同樣送去國子監學習三個月。
事實上就連鄭貴妃自己也對“萬曆帝喜歡福王”這個謠言驚恐不已,甚至到了鄭貴妃主動跪求萬曆帝立大皇子朱常洛為太子的地步,甚至鄭貴妃的伯父和鄭貴妃哥哥都上書要求萬曆帝立大皇子朱常洛為太子。
說實話,萬曆帝確實比較自私,因為相信“立太子對君王不利”的謠言,所以不願意立大皇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這絕不代表萬曆帝想立福王為太子。
不管是《明神宗實錄》,還是當時文臣的奏摺,都沒有說過萬曆要立福王為太子,甚至都沒有勸諫過萬曆帝不要立福王。
要知道因為萬曆帝經常不上朝,所以文官為了吸引萬曆帝注意什麼都敢說,可就是偏偏沒讓人說請萬曆帝不要立福王為太子,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可見,萬曆帝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立福王為太子,滿朝大臣也知道萬曆帝只是單純的不想立太子,而不是想立福王為太子。
-
8 # 庭州行者
萬曆皇帝當然可以立福王為太子,只不過他嫌麻煩而已。很多人以為萬曆皇帝在立儲問題上沒能如願,代表著明朝所謂“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制約,實際上大錯特錯。
萬曆朝爭國本這事過程很複雜,但總結起來很簡單。萬曆的皇后沒生兒子,所以萬曆一系沒有嫡長子。他的庶長子朱常洛出生實屬偶然,萬曆一時興起寵幸了一位姓王的宮女兒,兩人之間沒啥感情,甚至他本來是不想負責的。但沒成想王宮女就此懷孕,還被李太后知道了。在親媽的壓力之下,朱翊鈞不得已封了王宮女為恭妃。這裡要劃出重點,萬曆和朱常洛的母親沒有任何感情,甚至某種程度上他很厭惡朱常洛——要不是這兔崽子,我也不用被強迫冊立妃子。
萬曆真正愛的女人是鄭貴妃。鄭貴妃後來給朱翊鈞生了個兒子,名為朱常洵。愛屋及烏萬曆也對這個孩子寵愛有加,所以他內心是想立朱常洵的。
但立儲君的原則,是有傳統的。有嫡子那必須立嫡子,當然嫡子是長子的話更好;沒有嫡子那就立庶子中年齡最大的。這個原則如金科玉律一般被歷朝歷代所遵循。明朝的老祖宗朱重八在立太子的時候更是以身作則,嫡長子去世那就立嫡長孫,可見明朝是個儒學原教旨色彩相當重的王朝。在這種情況下,萬曆想立庶子,那就是他理虧,當然他自己也知道這點,所以在大臣們每次提出要立太子的時候,萬曆始終在打太極。這太極打了相當長的時間,儘管這期間大臣始終不肯讓步,但萬曆也堅持和他們對著幹。直到萬曆二十九年,在李太后的壓力下,萬曆才不情願地立了朱常洛。
整個國本之爭中,萬曆皇帝面臨的指責來自各方面,而不僅僅是大臣。
最大的阻力來自傳統,中國文化中對傳統相相當推崇,正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即便是皇帝也不行。宋朝時期宋神宗想變法,結果招致了滿朝反對派的反對,甚至他母親和祖母都要求他停止變法。可想而知,皇權在“傳統”面前,往往不佔優勢。萬曆皇帝自然也不能免於被傳統迫害的命運。
所以,萬曆皇帝難啊。不過正所謂“皇帝的話就是法律”,傳統看似能限制皇帝,前提是皇帝本人也敬畏傳統。否則,靠自覺作為約束力的傳統根本無法限制皇權,因為即便皇帝違反傳統那也沒人敢去懲罰他。這時候,就要看君主的魄力了。通常情況下,昏君暴君和開國之君都是敢於打破傳統的,守成之主一般沒這個精力和興趣去對抗傳統。既然說了“一般”,那肯定有特殊。比如宋朝的宋哲宗,離萬曆近一點的就是他爺爺嘉靖。嘉靖這哥們很要強,他信奉君主絕對權威論,即大臣支配給君主當工具,沒資格和皇帝談條件。所以在他十四歲被喊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繼承皇位時,便因為自己老爹名分的問題和大臣打了一場持久戰,史稱“大禮議”。因為嘉靖的堅持不懈,他最終擊敗了大臣和其背後的“傳統”。
所以,事實證明,只要萬曆皇帝夠硬氣,即便立了朱常洵別人那他也沒轍,只能默默接受。但朱翊鈞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從小被管著,張居正在時被張居正和馮保管;張居正掛了之後被自己老媽管,他的性格其實是相對內向和佛系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 不是不知道君權之強大,但在違反傳統之後,其他事情上肯定會遭到大臣的反撲,萬曆不想陷入無休止的鬥爭之中。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妥協,從此不理政事。
這也就是遇到了萬曆,但凡是這幫大臣遇到嘉靖或者崇禎,那絕對是被打得沒脾氣。說到底,一句話即可解釋萬曆在國本之爭中的妥協行為:
可以贏,但沒必要。
-
9 # 江湖小曉生
萬曆皇帝朱翊鈞,30年不上朝的皇帝。他有8個兒子,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朱常洛和朱常洵。萬曆本人更加喜歡福王朱常洵,一度打算立他做皇太子。
可是群臣卻支援朱常洛,因為朱常洛是皇長子,明朝嫡長子繼承製,是一塊鐵招牌。為此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就這麼展開了。太子之位懸空長達15年之久,一直到了朱常洛20歲那年,萬曆才不情不願地立他做太子。
可是萬曆如果強行立朱常洵,難道不能成功嗎?當然可以成功,大不了跟大臣們死磕到底罷了。其實在我看來,萬曆所爭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太子之位,而是一口氣。
一、萬曆皇帝的基礎教育,本身就充滿了失敗。提起萬曆皇帝,其實就讓人想到了極端教育下的典型失敗案例。萬曆皇帝的老師是誰?大名鼎鼎的當朝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可不是掛牌老師,這哥們在處理完朝政以後,還需要督促小皇帝讀書寫字。那麼問題來了,讓一個博士生導師,去教育一個小學生,真的合適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實在是搞不懂,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小學招聘老師,要麼要清華北大畢業的,要麼就要博士研究生學位的,真的有必要嗎?
小學生那點文化知識,一個普通本科生足以教授了,讓博士去教小學生,大機率會出現極端問題。為啥?
第一,博士生看誰都比自己笨,這基本是肯定的。張居正號稱神童,文章過目不忘,可萬曆皇帝不是神童,背書很困難,難免會被張居正各種羞辱。第二,博士生眼高手低,未必就瞧得起小學老師這個身份。辛辛苦苦寒窗苦讀二十年,結果跑來做小學老師,你甘心嗎?當然不甘心,所以每個有博士生身份的小學老師,基本都跟支教山區一樣,說不定哪天就走人了,他們能耐心教育孩子嗎?第三,博士生和小學生知識體系落差太大。普通本科生還算是基礎教育,可以用自己的學習過程來幫助孩子提升成績。但是博士生絕對算是受過專業教育了。你讓一個研究了好多年核武器的人,跑去教孩子們背誦乘法口訣,這有任何好處嗎?反倒是會適得其反。所以說,在張居正的教育之下,萬曆小皇帝變得越來越壓抑,這教育環境,簡直讓萬曆發癲了。因此張居正去世以後沒多久,萬曆就找張居正他們家算賬了。
二、萬曆不想繼續被擺佈。在年幼的萬曆看來,周圍都是壞人。那麼有哪些壞人呢?
首先,老師張居正是壞人。因為他天天逼著自己讀書,而且要快速背誦,否則就要受到懲罰,這樣的老師每天都讓萬曆感到緊張。其次,大伴馮保也是壞人。馮保早年跟萬曆關係最好,但是後來他跟張居正結成聯盟關係以後,開始各種打小報告給張居正和李太后,大大的壞。再者,李太后也是壞人。李太后是萬曆皇帝的生母,本該向著萬曆皇帝。可是這個老媽整天恐嚇萬曆,她告訴萬曆,漢朝有個大臣叫霍光,皇帝劉賀不聽話,霍光就把他給廢了!嚇得萬曆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張居正把自己給廢了。最後,朝臣們也都是壞人。這幫人整天站在張居正和李太后那邊,不準皇帝做這個,不準皇帝做那個,不勝其煩。既然周圍都是壞人,那麼萬曆皇帝從小的心靈就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等到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以後,萬曆忽然發現,自己可以掙脫所有枷鎖了。
於是萬曆當然就不聽話了,萬曆十年朱常洛出生,當時萬曆年紀還小,所以大臣們還沒有想到要立太子這件事。
可是到了萬曆十四年,鄭貴妃生下了福王朱常洵以後,大臣們慌了。因為萬曆和鄭貴妃是真愛,兩個人情投意合,所以立朱常洵為太子的傾向十分明顯。
如果換做是清朝,這件事完全就不是個事兒。但是那是在明朝,給孩子取名字都要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來辦的朝代,嫡長子繼承製,可不能被忽略。
於是大臣們開始督促萬曆趕快立太子,而且大臣們口中的太子人選,那就是朱常洛。這可把萬曆氣壞了,為了掙脫群臣的束縛,萬曆索性也發起脾氣來,堅決不立太子。這就是15年國本之爭的始末。
三、萬曆覺得是家事,大臣們覺得是國事。在我們的概念裡,讓哪個兒子繼承家產,這肯定是家事。不過萬曆的家產可不一般,那是整個大明王朝。所以立太子這件事,在群臣眼中,顯然就是國事。
萬曆之所以執拗,其實有這麼幾個特殊的原因:
第一,當然是為了爭口氣。群臣壓制自己長達10年之久,利用國本之爭,可以跟群臣爭奪主動權。當年萬曆的爺爺嘉靖皇帝,可是爭贏了的!第二,萬曆和自己心愛的妃子鄭貴妃,曾經立下誓言。傳言萬曆曾經許諾過鄭貴妃,會將朱常洵立為太子,並且寫下了這則誓言,交給了鄭貴妃保管。答應老婆的事情,如果做不到的話,豈不是很沒有面子?第三,萬曆實在是對朱常洛的母親提不起興趣。萬曆十年,萬曆皇帝到李太后那兒請安,結果臨幸了李太后身邊的宮女王氏。王氏也就是朱常洛的生母,此後萬曆就把這事兒給忘了,誰曾想人家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因此萬曆跟王氏的感情壓根就不好。有這麼幾點原因,造成了萬曆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偏向於福王朱常洵。但是他為啥最後還是妥協了呢?
理由很簡單,也是以上三條原因,使得萬曆妥協了。國本之爭本身就是爭口氣,但是萬曆的智慧實在有限,壓根跟左右逢源的嘉靖皇帝比不了,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張居正教育的失敗。所以最後他對群臣妥協也就很正常了。
至於答應鄭貴妃的事情,其實也好理解。萬曆意識到家事跟國事,在他這裡是一碼事。既然是國事,那麼個人誓言就沒什麼意義了。
還有就是對王氏的態度,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萬曆也成熟了許多。再加上萬歷的生母李太后,本來也是宮女出身。感同身受之下,自然是更加憐憫王氏和朱常洛。
所以說,三條不立朱常洛為儲君的原因,伴隨時間的推移,全都成為了立朱常洛為儲君的原因,你覺得萬曆皇帝還有什麼理由堅持立朱常洵呢?
參考資料:《明史》
-
10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我申明一點,萬曆強制不了立福王為太子。
這事大臣們不同意,就連萬曆他媽也沒同意,朱無璋所寫的《皇明祖訓》也不同意萬曆立福王為太子。
最開始“爭太子”,萬曆還自認為可以“拖”為主,以不變應萬變;可越到後,局勢越不受控制,因為萬曆發現很多大臣並不在意誰當太子,大臣們只是借太子之事,選邊站,再攻擊其它不同派系的大臣。
東林黨,楚黨,浙黨等相互攻訐,事情越鬧越大,萬曆才不得已立了朱常洛為太子,讓福王就藩。但事件遠沒結束,稍次而起的閹黨,崇禎滅了閹黨之後,也發現這邦大臣只打嘴炮,不做實事,口號喊的震天響,硬是不做一件事,不光自己不做,其它人也休想做成。
所以說明亡於萬曆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國本之爭萬曆的皇后王氏、昭妃劉氏自萬曆六年( 1578年)被冊封后,都沒有生下兒子。
萬曆九年,萬曆私幸宮女王氏,使得王氏有孕,萬曆渣男一個,不承認,李太后拿出《內起居注》打臉萬曆,使神宗最終被迫承認了這件事,王氏在萬曆十年四月被冊封為恭妃。八月恭妃產子,便是神宗長子,取名常洛。
萬曆的三子福王常洵(二子早死)是當時萬曆最寵幸的鄭貴妃所生,因此也頗受寵愛。
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以及前朝歷代的繼位原則,此時應冊封萬曆的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且太子須儘早冊立,以便早定“國本”,但神宗卻久不立太子。
萬曆想立三子為太子,可按照規距,太子之位是先嫡後長,這事是朱元璋定的,萬曆除非學朱棣來一個靖難,不然還是得按規矩辦。
要按規矩辦有三種方法,送三子當太子;
其一,立鄭貴妃為皇后,皇后的兒子自然就是嫡子,有優先繼承權。但是,每個皇帝在同一時間有且僅有一人當皇后,現任王皇后身體還很健康。
其二,殺了長子朱常洛,福王順位繼承。
其三,讓福王認王皇后為“親媽”,這種操作只有在生母已死亡的情況下可實現。
所以萬曆有三種方案:殺王皇后,殺鄭貴妃,殺長子朱常洛。
那種辦法也不是一個智商正常的人能選的!
萬曆選擇了第四種——拖,
以上三人,只要能拖死一個,福王當太子是有把握的。當然,最好不是鄭貴妃,萬曆喜歡福王,主要也是因為鄭貴妃。
萬曆的智商堪憂萬曆先是拖,再進升三子的母親為貴妃——僅次於皇后,長子的母親還是恭妃。
然後再來個“三王並封”,即將長子常洛、三子常洵及五子常浩三位皇子一起封王,並說皇后還活著,還能生育,太子之位給他留著。
等等一系列“底智商”操作。
底下大臣都是縱橫朝堂二三十年的老油條,萬曆這點小學生智商,沒一名大臣信。
我們都知道,想要做成一件事,絕對不能過早暴露自己的意圖。
於是,大臣們開始不要“官職”的上書——立長子為太子。
甚至直接攻擊萬曆“那裡”不行,怎麼能讓皇后懷孕。
名單有;申時行、王錫爵、許國、王家屏四位內閣大學士,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吏科都給事中鍾羽正,禮部給事中舒弘緒,大學士趙志皋,吏科右給事中陳尚象,戶科左給事中孟養浩………………
不要命的上
大臣的意圖這些大臣自然不傻,這樣做當然有利可圖。
第一,萬曆中後期,朝廷缺官嚴重,而且不補人,導致一人身兼數職。比喻內閣這中,朱賡一人撐了三年,葉向高更是一人撐了七年,一般情況下內閣是四到六人的。
比如禮部尚書李廷機從萬曆三十五年十一月至四十年九月之間打報告達 120 餘次請辭職,終於被批了;內閣首輔趙志皋上書80多次,辭職,不批,死於任上(趙志皋是因病回家,有職無任,死於家中)
萬曆二十九年,兩京缺尚書三、侍郎十、科道九十四。天下缺巡撫三、布按監司六十六、知府二十五。
第二,名聲。比如說東林書院那幾位顧憲成、高攀龍、趙南星等就是罵皇帝,被辭退,名聲反倒是越來越大。而且根本無生命風險,不會被砍頭的。
第三,黨派攻訐。
妖書案;有人寫了向本書,暗指鄭貴妃想主位後宮。還假託鄭福成為名進行問答。“鄭福成”意思是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能成功當上太子。書中的大體意思是:萬曆立常洛為太子是不得已而為的,以後肯定會廢黜他。
因其措辭十分詭異狂妄,被稱為妖書。案發後神宗大怒,很多人被逮捕或受到牽連,京城人人自危。
而閣揆沈一貫(浙黨領袖)想要借妖書案攻擊郭正域等人,並將此事與沈鯉掛鉤,挖出這些使得沈鯉與呂坤之間扯上關係,從而將“妖書”一事與沈鯉牽連。
比如說梃擊案;一名叫張差的人拿著一根棍子闖入太子東宮,被捉。
其性質本來就是萬曆對太子常洛平時的待遇之差,守備鬆懈。很簡單的事,最開始會審說是張差本瘋癲之人,結果出來了,大臣們非要深挖。結果張差供出指使他的人一個叫劉成,一個叫龐保,而經查此二人均為鄭貴妃宮中的太監。
我自己都懷疑是不是有人做的局,或者是有人故意在絞混水。
這事要不是太子說不用再查下去了,萬曆趁此結案,後面指不定會找出什麼大事。
以上說的,還只是前戲。憑萬曆的水平,基本等同於在老油條前裸奔。開始前的“國本之爭”還真算是為國而爭,爭著爭著,“朋黨”就出現了,再加上萬歷不注重平稱壓制各派,各大臣抱團,以地域為界,出現浙黨,楚黨,齊黨等,只要不是自己人,全都是敵人,對敵人就千方百計搞死他。
當然是借萬曆的手,萬曆最忌諱什麼,他們就往什麼上扯,結果皇帝也棋子,所面的光宗上位,東林黨滿血復活,開啟繼位,後宮干政,魏忠賢的閹黨出世,都是萬曆惹出來的禍。
-
11 # 犀首949
萬曆皇帝從小出生在裕王府,父親從小就不得祖父嘉靖皇帝寵愛,而且父子十幾年無法相見,直到最後景王無子裕王得以入主東宮!應該說萬曆的童年很不幸福,隆慶英年早逝張居正把持朝政十年,自己成為傀儡,可以說他很看重皇權,自己祖父的經歷對他有所啟發。製造黨爭穩定朝局才是重中之重,自己祖父製造大禮儀之爭鞏固皇權,自己製造國本之爭也是為了鞏固皇權!對光宗冷漠這也是學爺爺嘉靖,內心想讓光宗繼位就得讓他遠離黨爭,這也許是父親的一種特殊的愛!
-
12 # 赤色彗星的側身像
神宗玩平衡不假,但是他是打心眼裡看不上朱常洛。之所以沒能立肥豬老三朱常洵一是老太太李太后施壓。二是文官集團據理力爭。三就是明朝的后妃都是來自小門小戶,背後沒有強大的政治勢力,鄭貴妃就是上蹦下跳的鬧騰也沒用。明朝立儲都是立嫡立長。常洛,常洵都是庶出。立常洵沒有法理依據。再說了就肥豬老三那個蠢樣的,都能被李自成活燉了。這個鳥樣的也能當皇帝,那才叫天理不容。
-
13 # 大言身寸
因為爺爺嘉靖也不立太子,所以他有樣學樣。
另外,神宗二十多年不上朝,即三十歲就開始宅了,但奏摺不是不看,只有選擇性地批覆,不批覆,視為他預設處理。
神宗愛財,但也願意花錢,三大徵是他私賬出的。
他不喜歡長子,長期不立太子,是因為他知道如果立了太子,他就不可能長期優遊宮中不管事,也掌不住大權了。
回覆列表
大閘蟹常溫活養是鮮活儲存方法中儲存最久的一種,至少可存放5~7天,若是定期的新增食物,能養活半個月之久。
具體方法:將買回來的大閘蟹集體放進清水中靜養5分鐘,再準備一個較為寬敞乾淨的盆子或盒子,將喝飽水的大閘蟹移放在盆或盒子中,定時的給它們灑一些水,確保其環境溼度,若是室溫溫度在25度以下,至少可養活5~7天,放飼料能養活更久,還不會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