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
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父為鄭芝龍,母為日本田川氏,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小名福松。
後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又稱國姓爺。
鄭成功為明朝最後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並透過實質的武力攻擊讓當時佔領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人員撤退,並流傳下了眾多極富傳說色彩的活動遺蹟和傳奇故事。
死後葬於臺灣台南鹿耳門港附近。
「Koxinga」一詞是外華人對他的習稱,即源自閩語的「國姓爺(Kok-Seng-Ya)」。
鄭芝龍(1604年-1662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臺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
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為其人。
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
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丶鄭鴻逵丶鄭芝豹。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丶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延平郡王,臺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
鄭觀應(1842年—1922年),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廣東香山(今中山)三鄉雍陌人。
為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丶思想家和實業家。
鄭振鐸(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
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字西諦,有郭源新丶賓芬等多個筆名,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
補充: 鄭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國:戰國末期南韓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
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
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
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
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
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
年輕時,他行醫賣藥,浪跡江湖。
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
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父為鄭芝龍,母為日本田川氏,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小名福松。
後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又稱國姓爺。
鄭成功為明朝最後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並透過實質的武力攻擊讓當時佔領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人員撤退,並流傳下了眾多極富傳說色彩的活動遺蹟和傳奇故事。
死後葬於臺灣台南鹿耳門港附近。
「Koxinga」一詞是外華人對他的習稱,即源自閩語的「國姓爺(Kok-Seng-Ya)」。
鄭芝龍(1604年-1662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臺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
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為其人。
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
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丶鄭鴻逵丶鄭芝豹。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丶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延平郡王,臺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
鄭觀應(1842年—1922年),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廣東香山(今中山)三鄉雍陌人。
為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丶思想家和實業家。
鄭振鐸(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
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字西諦,有郭源新丶賓芬等多個筆名,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
補充: 鄭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國:戰國末期南韓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
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
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
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
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
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
年輕時,他行醫賣藥,浪跡江湖。
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