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62183342757
-
2 # Elusayu
所指物件不同。陛下是對帝王的尊稱,殿下用作對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諸親王的敬稱。“殿下”一詞出現於古籍要比“陛下”遲得多。“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意思是透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殿下和陛下本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物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
陛下和皇上的區別為:
1、意義不同皇上:即皇帝。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陛下”是臣僚謁見帝王時所處的地點和位置,可能是臣僚自己對帝王表示恭敬的一種稱呼,因為臣僚見帝王常用“陛下”一詞,慢慢轉變成了尊稱帝王的稱謂。
2、產生的年代不同清朝以前,對皇帝的通用稱呼基本為“陛下”。清朝時“皇上”才成為皇帝的主要稱呼。擴充套件資料: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