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者青青

    益都始叫於公元前2070年。據記載大禹時代,益是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大禹原定傳位於益,因此,聖旨益是青州最高行政長官(州長),並在青州建都,稱謂:益都。從此,益都只是公文上的首都,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國都。歷史上曾多次變更改稱青州。稱益都大體歷史時期如下:

    益都古城

    北齊文宣帝為了紀念益,在公元556年設益都縣(縣治東陽城)。

    金代為山東東路益都總管府治。

    民國時期,稱益都縣,直屬山東省管轄。

    1952年稱益都縣。一直到1986年撤縣建市,益都又稱青州市。

    除了以上這幾個歷史時期稱益都之外,其他歷史時期皆稱青州。

    無論叫益都還是青州,都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在這個古老的大地上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

    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南宋趙明誠(金石學家)和妻子李清照(婉約派詩詞代表人物)的互敬互愛的愛情故事。

    趙明誠是山東諸城人,李清照是濟南人。倆人在濟南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偶遇相識成婚。後因趙明誠父親趙挺之遭遇迫害,趙明誠和李清照被迫隱居青州(南宋益都稱青州)。

    倆人感情和諧。趙明誠以收集金石字畫為趣,李清照以作詩寫詞為樂。李清照配合趙明誠勘校奇書,整理題簽,搭配書畫器物,倆人仔細把玩,互相給與評價。閒暇時,夫婦倆人還時常坐在自家“歸來堂”中烹茶。倆人互視,指著滿屋書籍相互拷問,猜中的先飲茶,以此為樂。

    有一次,趙明誠外出未歸,李清照作《醉花陰》詞: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把這首詞寄給丈夫,以表達思念之情。趙明誠讀後,既感動又讚歎不已。受啟發,自己也想寫首詞勝過妻子,給妻子一個驚喜。因此,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作了五十首詞,從中夾雜著妻子李清照的詞句。自己洋洋得意,又擔心有什麼失誤叫妻子笑話,便先拿給朋友評鑑。他友人陸德夫品味後:“只三句絕佳。”趙明誠聽後急問:“哪三句?” 陸德夫指著:“就這三句”。趙明誠伸著脖子一看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傻眼了,抬頭看著友人陸德夫不禁啞然。這三句正是李清照寫的!趙明誠從心裡更欽佩自己的妻子了!

    趙明誠和妻子李清照的故事不僅僅告訴我們,李清照是位很有才華的女人,同時告訴我們,人無論在怎樣的困難之中,夫妻之間都要互敬互愛,白頭偕老!

  • 2 # 來取笑

    青州是大禹劃分的古九州之一。地名取自“東方少陽,居春位,其色青”。夏朝時,青州屬斟灌、斟鄩、蒲姑、寒浞、季崱等夏方國和部落所在地。商朝時,青州先後屬逄陵、嬴奄、杞紀等殷方國和部落所在地。周朝時屬營丘、姜齊、顓臾、萊夷、莒等周方國和部落所在地……需要說明的是,北魏時,青州曾屬南燕國;隋唐時,青州曾改名為北海郡。

    至於青州又名益都,是為了紀念伯益禪讓帝位於夏後禹之子姒啟的故事。史書記載為:十年,帝禹東巡,以天下授益,而伯益則避居箕山(今譚坊鎮香山)之陽。……益佐禹日淺,及禹崩,諸候皆離伯益而朝拜姒啟,於是,伯益奉啟即天子位,為夏後啟,啟封伯益為費候,而出居其國為“益邑。”六年,伯益薨,啟歲善犧牲以祠之。

    西漢時,漢武帝將益邑設立為益縣,按“推恩令”,將懿王之子劉胡分封到益縣為“益都候”。這是因為,後人依據周禮規定:“有先君之廟曰都。”就是說,供奉先賢聖人的地方則為“都”,所以“益都”一詞 也就是“奉祀伯益的都城”的意思

  • 3 # 小司馬說

    青州、益都名稱的由來

    青州,位居中國東部。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又因“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曰“青州”。

    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尚書-禹貢》記載,青州為大禹時期古“九州”之一。

    (今日青州)

    青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厲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漢時期青州即已開始建城,東漢至三國時期,青州更成為中國東部重鎮。

    自東晉建立伊始,青州即為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晉覆滅之後,又歷經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

    中間雖伴隨王朝興衰,朝代更迭,但青州作為山東的州、府、郡、的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府),其作為山東省的“中心”地位一直未變。彼時的青州府堪比現在的山東省的省會——濟南。

    事實上自大禹時期至清朝滅亡,長達幾千年的時間之內,一直沿用“青州”這一名稱,且大部分時間內青州府都是山東省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

    1912年,晚清覆滅,民國初肇。國民政府決定撤銷青州府,改立濟南為山東省行政中心。這樣以來原青州府所在地便降級為縣,並更名為“益都”縣,且直屬山東省管轄。

    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即1948年,青州解放,共產黨設立青州特別市。

    1952年,青州特別市又恢復至普通級別的益都縣。

    1986年,黨和政府再次將益都縣升級(即撤縣設市)並重新再次更名為之前的青州市。

    ————————————————————————

    青州歷史故事

    1,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以戶部侍郎的身份主政青州。彼時,青州一帶正流行一種傳染病且蔓延速度很快,許多人深受其害。

    范仲淹一到任便親自汲水配藥,發放民眾。最終使傳染病得到控制,且治癒好了廣大民眾。就在此時,青州南陽河畔有泉水湧出,水質甘甜可口。百姓以為這是上蒼被範公的德行所感動,就將這泉水取名為“醴泉”。范仲淹得知後就在泉眼上面造了一座亭子,這就是「範公亭」的由來。

    2,1573年,趙秉忠生於今青州市一官宦之家。趙少時即天資聰穎,且好學。

    (趙秉忠殿試狀元卷)

    趙為官清正廉潔,後因看不慣官場歪風邪氣,且遭人彈劾,憤而辭官回鄉。離開宮廷時,趙將自己所中狀元的殿試試卷偷出(按古代法律這是死罪,是要殺頭!)。

    此後的幾百年時間內,趙秉忠後代子孫一直將這份珍貴的試卷作為傳家之寶收藏。為防止有人將其偷走,其子孫想出了許多儲存方法,甚至曾將其縫製到厚重的棉襖之中。

    1983年,趙秉忠第十三代孫趙煥彬先生自願將這份珍貴試卷交於國家。文物工作者在經過實際驗明後,將其定位為國家一級文物。

    我們都知道自隋文帝開科取仕以來的1300多年間,有記載的文科狀元一共770餘人,但目前能看到的真實狀元卷卻僅此一份!其背後所代表的巨大歷史意義不言而喻,真珍貴性更是無法用錢財所衡量。

    ————————————————————————

    青州,鍾靈毓秀,地臻天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范仲淹、歐陽修曾在此為官施政,他們皆成為後世為官楷模;女詞人李清照曾居住青州十餘年,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

    目前青州境內現今著名的景點有:

    1,中國5A級旅遊景區——青州古城旅遊區;

    2,中國十大古街之一 ——昭德古街;

    (青州雲門山大“壽”字)

    4,“一竅仰穿,天光下射”,魯中名山——仰天山;

    5,以眾多石窟造像聞名海內外,號稱“駝嶺千尋”——駝山;

    6,中國唯一一家縣級一級重點博物館(裡面存有中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唯一的一份真品狀元考試卷)——青州博物館;

    青州當地有一拜壽(即上面所提雲門山)、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說。

    青州自古以來就是漢傳佛教的重要傳播地區之一,其香火鼎盛長達幾個世紀,境內的龍興寺、廣福寺等更是名揚齊魯內外。

    (青州範公亭)

    範公亭公園內建有「三賢祠」,這是為紀念歷史上曾經在青州任過知府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歐陽修、富弼三人。

    他們三人主政青州期間,清正廉潔、愛民如子,深受青州人民的尊崇,也為後世主政青州的官員樹立了為官標準。在他們故去後,青州人民為緬懷他們之前在青州的巨大政績,特意為他們建祠供奉,以供後世瞻仰。

    青州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而譽滿華夏。現今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下,青州人民更是在積極建設自己美麗的家鄉。

    最後,惟願青州明天更美好!

  • 4 # 福建萬景001

    青州這個地方離我的老家很近,最早的教益多,後來是在1989年吧,就把一週改成了青州,在歷史上有濟南府,青州府,其實當時的清政府管的違憲,也就是現在的濰坊,但後來是濰坊,在1984年成立了濰坊市,又管轄著青州府,也就是現在的青州。至於其他有什麼歷史典故,還真一下子說不出來,青州在歷史上屬於魯國,濰坊往東那就屬於齊國了。

  • 5 # 帥丫的歷史文化茶坊

    青州的名字最早起源於《尚書·禹貢》中的記載“海岱惟青州”。對於青州地名的由來,在《周禮·夏官·職方氏》中解釋:“正東曰青州。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它是古“九州”之一,歷來屬於齊國的領地。

    青州名為益都,最早始於北宋時期,然後一直延續到金代、元代,到明清時期又改為青州。

    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姜太公的分封之地。南北朝時期,這裡是南燕國的國都,名勝古蹟眾多。除此之外,青州環境優美,受很多文人墨客的喜愛。

    首先說說歐陽修的故事。

    歐陽修50歲時,因為在皇帝治喪期間穿了紫色的衣服,犯了禁忌,被革職,貶官毫州,第二年,轉到青州。

    青州在歐陽修的治理下,一年後,政治清明,兩年之後“年時豐稔,盜訟稀少”。於是府內甚是清閒,他自己形容為“官府如僧”。他對政治的一貫主張是:刪繁就簡。在這樣的清平盛世下,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寄情于山水,賦詩作文,還在府衙邊上修了“山齋”用於修身養性。面對青州美麗的風景,歐陽修時常賦詩一首:

    莫笑青州太守頑,三齊人物舊安閒。

    晴明風日家家柳,高下樓臺處處山。

    嘉客但當傾美酒,青春終不換頹顏。

    惟慚未報君恩了,昨日盧公衣錦還。

    ——《春晴書事》

    歐陽修喜愛青州,喜愛青州的山水,但此時他已年老體衰,政治上的爭鬥更是讓他身心俱疲,歸隱的念頭時常出現在腦海中,當朝廷調他去太原府時,他堅持不去,並在此時寫下著名的《瀧岡阡表》,並用青州著名的青石刻成巨大的石碑,置於父母的墓前。

    再來說說范仲淹在青州的故事。

    范仲淹發動“慶曆新政”的改革,遭到失敗,因觸犯政治集團的利益,貶官到鄧州、杭州、青州等地。在貶官的過程中寫下著名的《岳陽樓記》。皇佑三年,范仲淹調任青州知州。在青州期間,已遲暮之年的老人,不顧體弱多病,為民不辭辛勞。雖在位兩年,其間為百姓做的實事不計其數。

    相傳有一年遇上大旱,他日日為民請命,四處祈雨,後來在一個亭子旁踏出一口清泉,就是“禮泉”。今天,這口泉水就在青州著名的旅遊景點三賢祠內。三賢祠至今供奉著范仲淹、歐陽修、富弼三位古代先賢的塑像。

    最後,說說李清照與趙明誠在青州的故事。

    李清照與趙明誠在趙父趙庭之去世後,趙明誠仕途失意,倆人被迫回到趙明誠的家鄉附近青州生活。恰恰在哪裡,李趙夫婦度過了最充實和快樂的十年。李清照還在那裡將自己的屋子命名為“歸來堂”,這個堂號來源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李清照“易安居士”的號也是在歸來堂中為自己取的。從這個名號可以看出此時的李清照的心境:只想與丈夫在此安安靜靜、平平和和,了此一生。

    青州由於是古都,文物眾多,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專家,李清照在丈夫的影響下,對古書字畫等的熱情不亞於丈夫。在十年期間,夫婦倆收集的文物數量巨大,具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記載,所收古物有十餘間房子之多。可惜,在靖康之難後,這些文物隨夫婦倆顛沛流離,在趙明誠過世後,孤苦無依的李清照更是沒有能力保全這些文物的安危,最後這些傾注了李清照夫婦多年心血的珍貴文物,在戰亂中消失殆盡。

    時光荏苒,古青州的故事已隨時間逝去,但青州的一草一木,都將帶給後人無限的暇想,讓我們隨那古老的紅磚青瓦,一起去追尋古賢的音容笑貌吧!

  • 6 # 硯池山房

    益都,是山東舊縣名,現濰坊市管轄,1986年31日,以原益都縣的行政區正式設立改名為青州市至今。

    益都一名來歷,相傳是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叫“益”。大禹原定傳位於益,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後來,益在青州建都,故稱為益都。

  • 7 # 一捧雪玉杯

    上古時期

    青州為古九州之一。

    漢代

    青州西漢治廣縣,東漢治臨淄。

    【齊郡、齊國】:治臨淄(今山東淄博)

    青州刺史部

    下轄:臨淄,廣縣,昌國,般陽,廣饒,東寧,利縣,巨定,臺鄉(侯國),臨朐(侯國),北鄉(侯國),平廣(侯國)[2]

    【樂安郡】治臨濟(今山東博興)[3]

    下轄:臨濟,高菀,博昌,蓼城,壽光,樂安(侯國)

    【甾川國】治劇縣(今山東壽光)

    下轄:劇縣,東安平,樓鄉[4]

    【千乘郡】治千乘(今山東高青)

    下轄:千乘,狄縣,東鄒、溼沃、平安、建信、琅槐、被陽、高昌、繁安、延鄉

    【北海郡】治營陵縣(今山東昌樂)

    下轄:營陵,安丘,平壽,柳泉,益縣,壽光,平望,饒國,都昌,密鄉,平城,斟縣,淳于,膠陽。

    【膠東國】治即墨(今山東平度古峴鎮)

    下轄:即墨,鬱秩,下密,壯武,鄒盧,挺縣,觀陽。

    【長廣郡】治長廣(今今山東萊西)

    下轄:長廣,不其,東城

    【東萊郡】治掖縣(今山東萊州)

    下轄:掖縣,腄縣,陽石,曲成,黃縣,育黎,東牟,昌陽,不夜,陽樂(侯國),徐鄉(侯國),平度(侯國),盧鄉(侯國),牟平(侯國)。[5]

    【高密國】治高密(今山東高密)

    下轄:高密,夷安,昌安,石泉。

    【濟南郡】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龍山)

    下轄:東平陵縣,鄒縣,歷城,平臺, 樑鄒, 土鼓, 於陵, 陽丘,菅縣, 朝陽(侯國) ,猇(侯國),宜成(侯國)[6]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

    下轄:平原,高唐,陽阿,瑗縣,楊虛,龍額,祝阿,漯陰,安德,重丘,鬲縣,安陵,般縣,朸縣,富平,樂陵,厭次,羽縣(侯國),平昌(侯國),富平(侯國)[7]

    魏晉

    青州治廣固,下轄齊郡,北海郡,樂安郡,高密郡,平昌郡,東萊郡,長廣郡,東牟郡。

    魏晉青州

    隋唐

    隋代,青州治益都,領齊郡、北海郡、高密郡、東萊郡。

    青州總管府

    青州都督府轄青州,淄州,齊州,密州,萊州,登州

    唐代,青州治東陽,青州下轄益都、北海、臨朐、臨淄、千乘、博昌、壽光7縣。

    青州總管府轄青州,淄州,齊州,密州,萊州,登州

    北宋

    京東東路

    宋代,京東東路治益都。[8]

    【青州】:治益都

    下轄:益都縣,臨淄縣,壽光縣,千乘縣,臨朐縣,博興縣

    【齊州】:治歷城

    下轄:歷城縣,禹城縣,章丘縣,長清縣,臨邑縣,臨濟縣

    【淄州】:治淄川

    下轄:淄川,長山,鄒平,高苑

    【密州】:治諸城

    下轄:諸城,安丘,莒縣,高密,膠西

    【沂州】:治臨沂

    下轄:呈縣,沂水,費縣,新泰

    【登州】:治蓬萊

    下轄:蓬萊,文登,黃縣,牟平

    【萊州】:治掖縣

    下轄:掖縣,萊陽,膠縣,即墨

    【濰州】:治北海

    下轄:北海,昌樂,昌邑

    【淮陽】:治下邳

    下轄:下邳,宿遷

    金代

    金代,山東東路治益都。

    下轄:益都府、濟南府(今山東省濟南市)、淄州(今山東省淄博市)、濱州(今山東省濱州市)、棣州(今山東省厭次)、濰州(今山東省濰坊市)、萊州(今山東省萊州市)、登州(今山東省蓬萊市)、寧海州(今山東省煙臺市)、莒州(今山東省莒縣)、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沂州(今山東省臨沂市)、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9]

    元代

    元代,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益都路。領益都路總管府、濟南路、般陽路、寧海州。[10]

    益都路

    益都路總管府轄:益都路,博興州,濰州,膠州,莒州,滕州,沂州,蘀州,樂安,昌邑,安丘,高密,即墨,日照,沂水,蒙陰,費縣,鄒縣。

    明清

    明代,山東行中書省、承宣布政使司初治青州府,後改為濟南府

    轄青州府、濟南府、東昌府、濟寧府、東平府、萊州府、淄川直隸州、泰安直隸州、曹州直隸州、濮州直隸州、冠州直隸州、恩州直隸州。

    清代,青州為府治。

    民國

    民國時期,撤消青州府,益都縣直屬山東省轄。

    解放時期

    1948年,青州全境解放,設立青州特別市。

    建國後

    1952年復益都縣。

    1986年改縣級青州市。

    地貌

    青州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洽接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青崖頂海拔954.3米,最低點在何官鎮張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東北部沃野平川。地貌型別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階地、山前平原三種類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低山丘陵:約佔青州市總面積的52.6%,有石質山嶺、低山嶺坡、近山階地三種微地貌型別。主要分佈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區,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階地:主要分佈在大小河流兩側,包括河灘高地、河漫灘和河谷梯田三種微地貌型別,約佔青州市總面積的8.9%。

    山前平原:主要分佈在中北部地區,約佔青州市總面積的38.5%,包括山前傾斜平地、山前緩平地、緩崗、淺平窪地、背河槽狀窪地等微地貌型別,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於2度。

    文化

    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積澱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根據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境內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有270多處。[11]詩人王心鑑有《遊青州雲門山》一詩讚之:閒訪雲門山,悠然踏龜鱗。移步皆蒼翠,招手即白雲。勿擾陳摶夢,恍聞範公吟。明月照青州,仙境蛻俗痕。

    青州書畫城以及青州和中國青州書畫藝術城作為青州書畫藝術文化的標誌已經在國內頗具影響了。

    青州因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為齊魯境內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漢地最早的地區之一。這裡擁有淨土宗、禪宗、密宗等多種佛教宗派,並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為何要給玉帝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