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908357612877
-
2 # 夜舞888888
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入土為安,
-
3 # 0醉夢鄉野
喪葬觀念的具體體現
1.殉葬
中國從商代開始盛行人殉制度,一般將墓主生前的奴隸或寵愛的姬妾進行陪葬,一般是幾個人,多的甚至會有幾百個人。孔子所講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在指責這一制度。
隨著社會發展,人俑逐漸用來代替活人進行殉葬。但統治階級仍然享有特權。
從漢朝開始,歷朝歷代的帝王都相繼以宮人殉葬,甚至有去母留子,帝王駕崩後後妃一併殉葬的傳統。
這一專制殘忍的習俗在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直到明英宗朱祁鎮臨終前下令廢除人殉制度,才給這一制度劃上句號。
喪葬觀念的具體體現:殉葬
2.陪葬品
陪葬品原本是為了告慰死者,將他生前常用或喜愛的物件一同下葬,但隨著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發展,陪葬品的種類、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
(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我們無緣見到秦始皇陵的華麗壯觀,但從僅作為陪葬坑的兵馬俑中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始皇帝認為,他死後仍然要在陰間做大秦的皇帝,所以需要永久照明,讓他能夠注視自己的帝國,同理需要軍隊和百官的陪伴。
除他以外,在考古發掘的漢廢帝海昏侯的墓中,已經出土的金餅有二百八十五枚、馬蹄金三十三枚、金板二十塊、麟趾金十五枚、黃金器具三百七十八件、銅錢十餘噸,除此之外玉製品不計其數。
一個僅做過二十七天皇帝便被廢,喪失政治前途的人,陪葬品如此奢華,漢代帝王將相的陪葬品之奢華,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喪葬觀念的具體體現:陪葬品
三、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觀念
1.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
中國古人一直有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他們堅信死後的世界與活著相仿,德高望重之人可以昇仙,而罪孽深重者就要在陰曹地府接受審判。
這樣的觀念由來已久,如半坡發掘的孩童墓葬中,代替棺木的缽和盆的上都有人工打穿透的小孔痕跡,這個小孔就是為了讓逝者靈魂能夠自由出入,與親人團聚。
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帛畫“龍鳳人物圖”及子彈庫楚墓出土“御龍圖”等都是戰國時期希望墓主昇仙的實物資料
為了讓逝者能安心成仙,享受與在世時一樣奢華的生活,他用慣的器件萬物,乃至真愛的姬妾寵物,都要隨他一起留在地宮中,以滿足死後世界的物質需求。
回覆列表
落葉歸根,下土為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