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諮
-
2 # 0醉夢鄉野
中國貢獻最大的十大科學家
1.錢學森
2.李四光
3.袁隆平
4.竺可楨
5.鄧稼先
6.錢偉長
7.侯德榜
8.錢三強
9.周培源
10.茅以升
1.錢學森
出生日期:1911年12月11日
錢學森,這是一位非常愛國的科學家,他在美國留學成績非常好,並且被美國政府看重,面對對方給予的優渥的條件,他並不為之所動,經歷重重困難回到了國土,在我們這片貧困的土地上,開啟了屬於我們國家的科學王國。
2.李四光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6日
李四光,他也屬於中國最早一批的歸國科學家,當聽到國家的號召之後,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歸國之路,地質是他主要的研究領域,他創立了中國的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培養了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學者。
3.袁隆平
出生日期:1930年9月
袁隆平,科學家的精神在這位老者的身上得到他徹底的提現,他去自己的事業孜孜不倦,為人親切,不慕名利,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袁隆平爺爺,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不斷地打破記錄,生長環境也在不斷地挑戰新場所,他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4.竺可楨
出生日期:1890年03月07日
竺可楨,中國五位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這位科學家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地理學和氣象學,他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很多地理學和氣候學方面的人才,他還是物候學的創立者。
5.鄧稼先
出生日期:1924年
鄧稼先,我們國家最早這一代的科學家的歲月都是非常艱難的,他們憑藉著自己身上的強烈使命感和飽滿的熱情,紮紮實實地奉獻於自己的研究領域,鄧稼先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quot;兩彈元勳quot;他當之無愧。
6.錢偉長
出生日期:1912年10月9日
錢偉長,他是一位非常優秀且敬業的科學家,即使是生病,他也會在病房裡繼續自己的工作,親人和醫生都勸他多休息,但是他堅持quot;自我quot;,堅持不quot;輟筆quot;,他用行動書寫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是當代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7.侯德榜
出生日期:1890年8月9日
侯德榜,這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的成就非常多,他是我們國家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也是中國近代化學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侯氏制鹼法就是他獨創的,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都非常大。
8.錢三強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6日
錢三強,他是我們國家一位成績卓越的核物理學家,他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他是兩彈一星元勳,他在國內外收穫的獎項非常多,在1946年就獲得了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9.周培源
出生日期:1902年08月28日
周培源,他是我們國家最有影響力的流體力學家之一,他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理論物理創始人之一,很多知名的力學科學家都是他親自培養的,後來中國還專門成立周培源基金會,專注於慈善事業和科學事業。
10.茅以升
出生日期:1896年1月9日
茅以升,他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土木工程學家,他一生都奉獻於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中,是中國的鐵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和主持修建的。
-
3 # 平凡生物四處遊蕩
毛澤東開創了新中國。錢學森開創了新中國航天事業。鄧稼先,于敏開創了核武器工業。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航天英雄楊利偉。
-
4 # 13766811493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教師的祖師爺孔子,他的思想盡人皆知,是個大教育家。偉大的先屈孫中山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毛澤東周恩來領導華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窮苦人民。鄧小平改革開放。錢學森,袁隆平,鍾南山,李蘭娟都貢獻非常大。
-
5 # 吾買爾別克
第一位、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第二位、中國地質之父——李四光
第三位、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第四位—、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第五位、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第六位、中國潛核艇之父——黃旭華
第七位、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第八位——中國現代橋樑之父——茅以升
第九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十位——中國抗疫之父——鍾南山
-
6 # 瘋狂der安慕希
第一位,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出生於湖北黃岡,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在地質領域的貢獻,對於新中國可謂是意義非凡。
從研製“兩彈一星”所需的鈾礦,到發現石油,使中國一舉摘掉“貧油國”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預測和預報等等,李四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任命為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2009年,李四光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華人物”之一。

第二位,是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多個稱號。
特別是在“兩彈一星”工程中,錢學森的貢獻無人能比,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讓中國“兩彈”從無到有,從試驗到實戰階段,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而他在航天領域內的突出貢獻,則為日後的中國航天快速發展,邁進世界先進行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錢學森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6年,又獲得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第三位,是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黃旭華1924年出生於廣東汕尾,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作為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長期隱身埋名,默默工作多年,為新中國在核潛艇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他的艱苦奮鬥下,中國陸續實現了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2019年,黃旭華被授予新中國最高榮譽勳章——“共和國勳章”,2020年,又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第四位,是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被譽為“兩彈之父”,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不論是原子彈的模擬分析、研究設計,還是氫彈的設計原理、技術途徑,鄧稼先都傾注了無數心血和汗水,可以說,他是“兩彈”走向成型階段的關鍵一環,貢獻極其巨大。
1999年,鄧稼先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9年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華人物”之一。

第五位,是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出生於河北寧河縣(今天津寧河區),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不僅填補了中國在原子核理論領域內的空白,而且在氫彈研製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于敏負責研發
-
7 # mrak41462106
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
2、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畢業於金壇縣立初級中學。
華羅庚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式論、多複變函式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
1985年6月12日,在一次演講中,華羅庚突發心肌梗塞,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3、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代表作品:發現青蒿素。
4、最美奮鬥者-鍾南山
鍾南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20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福建廈門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呼吸內科學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鍾南山長期致力於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成果豐碩,實績突出。
5、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1955年回國,195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參加中國火箭、導彈研製工作,從事航空航天研究。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的原子彈、導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6、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在核物理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制作了科學的解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7、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
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歲。
8、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
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併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四光於1971年4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82歲。
9、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
鄧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生,安徽懷寧縣人,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
1945年,年僅21歲的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物理學畢業,1948年,鄧稼考入了美國普渡大學。不到兩年時間,鄧稼先就取得了博士學位。這年鄧稼先才26歲,如此年輕就取得了博士學位,鄧稼先也被稱之為“娃娃博士”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了核輻射,身患直腸癌在北京,於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不幸逝世,終年62歲。
10、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區)蘆臺鎮,核物理學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高階科學顧問
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專案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于敏於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這樣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昌盛奉獻終身的先輩們,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
8 # 敏敏
1、錢學森院士(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空氣動力學家和系統科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1965年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銜,1991年被中國政府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對雜交水稻品種的研究,令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地的糧產增加,是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2019年授予共和國勳章】
-
9 # 盧坡
孫中山,陸浩東,秋瑾,林覺民,鄒容,李大釗,陳演達,盧德銘,惲代英,李公樸,聞一多,葉挺,項英,張太雷,蔡學森,江姐,方誌敏,張自忠,戴安瀾,鄭洞國,趙登禹,佟麟閣,呂正操,彭雪楓,左權,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劉胡蘭,王二小,王若飛,王銘章,董存瑞,馬本齋,邱少雲,黃繼光。
回覆列表
中國貢獻最大的十個人:
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3、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4、最美奮鬥者-鍾南山。5、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6、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7、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8、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9、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10、氫彈之父-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