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風葉落
-
2 # 使用者671501991625
1、可按五言絕句取其前四字。 句式一:平平仄仄 句例:丹心寸意、開門白水,方興典禮、羲農首出、唐虞繼踵,風馳電逝。 句式二:仄仄平平 句例:對酒當歌、日暮風吹、葉落依枝、獨處無郎、側近橋樑,海內雍熙。 2、五言絕句取其前後各二字 句式三:仄仄平仄 句例:契闊談讌、繞樹三匝、子好芳草、俯降千仞、 念此芳草、定是山谷。 句式四:平平仄平 句例:人生幾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沉吟至今、愁君未知。東坡老翁。
-
3 # 於無聲處3771於建國
觀滄海不是七言律詩,是四言樂府詩
-
4 # 搖曳盛開
不是七言律詩,是四言詩。律詩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
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 古體詩押韻較自由。
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近體詩有兩種,一種是“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
5 # 喜歡開心笑
不是律詩,是古體詩,屬於樂府詩。如果是律詩就不是4個字了。
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觀滄海是三國時曹操著。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6 # 騎豬看日出0804
四言詩的平仄有以下兩種:
1、可按五言絕句取其前四字。平平仄仄或者是仄仄平平。
2、五言絕句取其前後各二字。仄仄平仄或者是平平仄平。
-
7 # 想回家的歧途遊子
四言詩對平仄沒有要求。不講究平仄。
原因在於,四言詩算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盛行最早的一款了,可追溯至春秋前。及至漢魏,中國的詩和歌還是不可分的,而隨著時間演進,詩曲慢慢出現了剝離。隋唐以前,詩並不是一個規範化需要作為科考試帖詩性質的文體,所以並不需要特別膠柱調瑟的格律,也沒有專門的韻書和規矩去約束它,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即出現了幾次大型文化斷層後,字音嬗變,人們已無法確切掌握四言詩的音韻要求。
回覆列表
四言絕句也叫四言體,是指基本或全部由四字組成的四字句寫成的詩(文),限於古體詩文中,對平仄、對仗、用韻等要求不嚴格,可用平聲韻也可以用仄聲韻,可以換韻,盛行於西周時期。屬於古體詩的範疇。《詩經》中廣泛採用這種詩體,如國風中的《桃夭》、《葛生》。 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四句一絕,這個觀念是自然形成的,從《詩經》以來,絕大多數詩都是以四句為一個段落。《詩經》裡的詩,大多數是四言四句,古人稱為“一章”。漢魏時代的詩,以四句為全篇的很少,故沒有必要把四句的詩定一個詩體名詞,即四句一絕還沒有成為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