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根據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發出的聯合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陸港通擴大3倍,即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和深港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人民幣。
陸港通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既有總額限制,又有每日額度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標誌著境內外互聯互通機制正式起航。而滬港通的執行,即包括5500億元總額度的限制,其中滬股通3000億總額,滬港股通2500億元的總額度。
此外,滬港通還包括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為每日13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為每日105億元。
第二階段:取消總額,保留每日額度
到了2016年8月16日,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共同簽署深港通《聯合公告》。
《公告》表示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深港通每日額度與滬港通現行標準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
而取消滬港通的總額度,也在釋出《公告》當日取消。
同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啟動。
第三階段:每日額度擴大三倍
到了2018年4月11日,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再次釋出聯合公告,將陸股通及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均擴大三倍。即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和深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人民幣。
每日額度僅三次用完
對於擴大每日額度之前,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陸港通所設定的每日額度,僅有三次是用完的。
具體來看,滬港通之下的滬股通僅在執行的第一天,也就是2014年11月17日,額度被使用完全,之後的多年時間裡再未出現用完情況,且多數維持在50%以下。統計來看,僅有8個交易日使用率超50%,且多集中在滬港通開通之初和2015年年中。
而對於滬港股通來說,情況大體相當,歷史上僅有兩個交易日額度使用完全,分別是2015年4月8日和4月9日。而且其額度使用率也多未超過50%,使用50%以上的僅有9個交易日,主要集中在2015年4月份,2016年下半年,以及2018年的2月初。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而對於深股通和深港股通來說,自正式執行以來,從未有額度使用完全的交易日出現,而且額度使用率最高也只在20%這樣的水平。其中深股通在2017年10月9日額度使用最高,為22.83%;深港股通在2018年2月5日額度使用最高,為25.58%。
在為納入MSCI鋪路?
既然陸港通原有的每日額度基本夠用,那麼為何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擴容呢?對此,有媒體認為,這一調整其實是在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鋪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MSCI方面將會在5月正式公佈納入的A股公司名單,且原定的222只大盤A股變成了236只,不過名單仍然會定期根據具體情況做動態調整。不管如何,距離6月A股納入MSCI也近在咫尺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根據目前的納入比例和可能的資金流量來看,觸及原先每日額度上限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也需要未雨綢繆,防範極端情況,同時為未來進一步擴大納入比例做鋪墊。
事實上,在一年前,MSCI主席、執行長亨利·費爾南德茲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已提及,雖然滬港通和深港通已不設總額限制,但每日額度限制仍存,“互聯互通機制仍存在每日限額,儘管此前很少觸及到每日限額,但當真的納入MSCI後,且隨著A股佔比不斷擴大,資金流入量會越來越多,很難確保不觸及,這會影響到交易的連貫性。”
此外,費爾南德茲還表示,“如果在納入日之前,監管層可以徹底放鬆或取消每日限額,那麼MSCI就可以一步、永久性地將A股納入。中國監管層也知道這一事項的必要性,因此需要一起努力來實現這一目標。”
而對於4月11號的決定,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迴應稱,此舉不會對股市“有什麼大波動”,“因為A股要進入MSCI,境外機構投資者有需求,但是調整投資組合需要很多額度,目前這個額度太少了,另外,我們也要進一步擴大資本專案可兌換。”
滬倫通也要來了?
隨著外資流入的需求增長,一方面是陸港通的擴容,而另一個就是打通更多的互聯互通機制。
這不,在宣佈陸港通擴容的同一天,央行行長易綱同時表示,中英兩國滬倫通進展順利,並爭取在2018年內開通。
對於滬倫通,最早是在2015年9月舉辦的第七次中英財經對話上提出的。而到了去年底舉辦的第九次中英財經對話,除了合作成果頗豐之外,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雙方同意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
而且,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去年底就表示過,在解決一些時差、交易制度、基礎設施等技術性問題的情況下,2018年滬倫通就有望試執行。
而對於滬倫通,據目前有關媒體的報道來看,可能與滬港通的模式截然不同,將允許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英國的股票,反之亦然。如果真是如此,這將會是互聯互通機制的又一重要舉措。
除此之外,滬港ETF通、滬港新股通也正在積極研究當中。甚至中國和新加坡(滬新通),中國和中國臺灣(滬臺通)進行互聯互通此前也有被媒體提及過。
專業人士怎麼看?
對於積極完善互聯互通機制,以及提高每日額度,這都將意味著外資流入的擴大。對此,專業人士如此認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大幅提高互通互聯每日額度,有利於增加外資流入A股資金量,同時為六月份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配A股做準備,利好白馬股走勢。
財經評論人士皮海洲認為,A股6月1日將納入MSCI指數,國際上一些主要的指數基金將會作為MSCI成員的方式對A股進行配置,基於安全性考慮,相關基金也會進行對沖操作。
不排除有境外機構藉助兩地互聯互通的通道來對A股進行投資,同時隨著內地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逐步瞭解,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需求也在增加。因此,提前擴大兩地互聯互通每日額度,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廣州萬隆分析認為,滬深港通單日額度提升四倍,A股有望引入百億級活水,加上六月A股正式MSCI視窗期漸行漸近,藍籌經歷近期一輪中期調整後必然會有機構趁外資加速進場前搶先埋伏,這也是大盤能夠延續反彈最大動力所在。
4月11日,根據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發出的聯合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陸港通擴大3倍,即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和深港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人民幣。
陸港通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既有總額限制,又有每日額度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標誌著境內外互聯互通機制正式起航。而滬港通的執行,即包括5500億元總額度的限制,其中滬股通3000億總額,滬港股通2500億元的總額度。
此外,滬港通還包括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為每日13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為每日105億元。
第二階段:取消總額,保留每日額度
到了2016年8月16日,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共同簽署深港通《聯合公告》。
《公告》表示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深港通每日額度與滬港通現行標準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
而取消滬港通的總額度,也在釋出《公告》當日取消。
同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啟動。
第三階段:每日額度擴大三倍
到了2018年4月11日,香港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再次釋出聯合公告,將陸股通及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均擴大三倍。即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人民幣,滬港股通和深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人民幣。
每日額度僅三次用完
對於擴大每日額度之前,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陸港通所設定的每日額度,僅有三次是用完的。
具體來看,滬港通之下的滬股通僅在執行的第一天,也就是2014年11月17日,額度被使用完全,之後的多年時間裡再未出現用完情況,且多數維持在50%以下。統計來看,僅有8個交易日使用率超50%,且多集中在滬港通開通之初和2015年年中。
而對於滬港股通來說,情況大體相當,歷史上僅有兩個交易日額度使用完全,分別是2015年4月8日和4月9日。而且其額度使用率也多未超過50%,使用50%以上的僅有9個交易日,主要集中在2015年4月份,2016年下半年,以及2018年的2月初。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而對於深股通和深港股通來說,自正式執行以來,從未有額度使用完全的交易日出現,而且額度使用率最高也只在20%這樣的水平。其中深股通在2017年10月9日額度使用最高,為22.83%;深港股通在2018年2月5日額度使用最高,為25.58%。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在為納入MSCI鋪路?
既然陸港通原有的每日額度基本夠用,那麼為何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擴容呢?對此,有媒體認為,這一調整其實是在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鋪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MSCI方面將會在5月正式公佈納入的A股公司名單,且原定的222只大盤A股變成了236只,不過名單仍然會定期根據具體情況做動態調整。不管如何,距離6月A股納入MSCI也近在咫尺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根據目前的納入比例和可能的資金流量來看,觸及原先每日額度上限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也需要未雨綢繆,防範極端情況,同時為未來進一步擴大納入比例做鋪墊。
事實上,在一年前,MSCI主席、執行長亨利·費爾南德茲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已提及,雖然滬港通和深港通已不設總額限制,但每日額度限制仍存,“互聯互通機制仍存在每日限額,儘管此前很少觸及到每日限額,但當真的納入MSCI後,且隨著A股佔比不斷擴大,資金流入量會越來越多,很難確保不觸及,這會影響到交易的連貫性。”
此外,費爾南德茲還表示,“如果在納入日之前,監管層可以徹底放鬆或取消每日限額,那麼MSCI就可以一步、永久性地將A股納入。中國監管層也知道這一事項的必要性,因此需要一起努力來實現這一目標。”
而對於4月11號的決定,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迴應稱,此舉不會對股市“有什麼大波動”,“因為A股要進入MSCI,境外機構投資者有需求,但是調整投資組合需要很多額度,目前這個額度太少了,另外,我們也要進一步擴大資本專案可兌換。”
滬倫通也要來了?
隨著外資流入的需求增長,一方面是陸港通的擴容,而另一個就是打通更多的互聯互通機制。
這不,在宣佈陸港通擴容的同一天,央行行長易綱同時表示,中英兩國滬倫通進展順利,並爭取在2018年內開通。
對於滬倫通,最早是在2015年9月舉辦的第七次中英財經對話上提出的。而到了去年底舉辦的第九次中英財經對話,除了合作成果頗豐之外,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雙方同意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
而且,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去年底就表示過,在解決一些時差、交易制度、基礎設施等技術性問題的情況下,2018年滬倫通就有望試執行。
而對於滬倫通,據目前有關媒體的報道來看,可能與滬港通的模式截然不同,將允許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英國的股票,反之亦然。如果真是如此,這將會是互聯互通機制的又一重要舉措。
除此之外,滬港ETF通、滬港新股通也正在積極研究當中。甚至中國和新加坡(滬新通),中國和中國臺灣(滬臺通)進行互聯互通此前也有被媒體提及過。
專業人士怎麼看?
對於積極完善互聯互通機制,以及提高每日額度,這都將意味著外資流入的擴大。對此,專業人士如此認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大幅提高互通互聯每日額度,有利於增加外資流入A股資金量,同時為六月份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配A股做準備,利好白馬股走勢。
財經評論人士皮海洲認為,A股6月1日將納入MSCI指數,國際上一些主要的指數基金將會作為MSCI成員的方式對A股進行配置,基於安全性考慮,相關基金也會進行對沖操作。
不排除有境外機構藉助兩地互聯互通的通道來對A股進行投資,同時隨著內地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逐步瞭解,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需求也在增加。因此,提前擴大兩地互聯互通每日額度,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廣州萬隆分析認為,滬深港通單日額度提升四倍,A股有望引入百億級活水,加上六月A股正式MSCI視窗期漸行漸近,藍籌經歷近期一輪中期調整後必然會有機構趁外資加速進場前搶先埋伏,這也是大盤能夠延續反彈最大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