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不甜的大橙子

    蘇軾仰慕周瑜建功立業,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情,用周瑜來與自己形成對比,互相襯托。只寫周瑜是因為小喬嫁給了周瑜,美女襯英雄。

  • 2 # 使用者4378517305442

    "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傑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懷古的幽情?於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發了.一個過渡作用,承上啟下由上文寫景十分自然而然的寫人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

    ”,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 3 # 史海鉤沉者小王

    沒有。

    《三國志》中,陳壽寫的,“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意思是周瑜此人性情氣度寬宏闊達,大體上得人心,只是與程普不和睦。

    後來裴松之註解時,加了一段,“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意思是西晉人虞溥寫的《江表傳》中記錄,程普自恃戰功高、資歷老,不服年輕的周瑜,數次折辱他,但周瑜表現得非常大度,始終沒有因為這些事跟程普計較,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程普也被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欽佩地說,"與周公瑾相交,好像喝了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這是說明了周瑜的心胸氣度絕不是《演義》裡所寫的,而是以大局為重,面對折辱泰然處之,然後讓人心折敬佩。

    《演義》老羅是推崇劉備這邊的,為了突出諸葛亮,故意給周瑜安排了氣量狹小的戲份,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偉岸。

  • 4 # 一直奔跑的小樓

    說到周瑜,我們能想到很多關於他的歇後語:“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等,在三國演義裡作為東吳政權的軍師,他常常和蜀漢政權的智多星諸葛孔明對陣,在神機妙算的諸葛先生面前,周瑜心胸狹隘,小心眼,嫉妒心強,而後人也多將兩人放在一起比較,於是在後人的眼裡周郎就是襯托諸葛先生的聰明才智的炮灰。

    在歷史上周瑜可是一位顏值和人品俱佳的牛人。很多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程普評價過他:“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便對他不服,並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以致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小說裡說他氣量狹小純屬不實之言,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出身士族,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可以說是當時很多女性同胞傾慕的物件,擁有大批女粉絲的周瑜,不僅出身不錯還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因為太受女性歡迎走到哪裡都是焦點,於是女生們為了吸引他的注意故意彈錯琴。他是孫策的連襟,出現在孫權執政初期,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某種程度,他不是孫權的下屬,而是孫權的主心骨,孫權對他有某種依賴和無條件的信任。周瑜主戰,保全東吳基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是時,孫權對自己還沒有很強的信心,所以對周瑜很是感激。在東吳的聲望很高,但他始終以輔吳事業為重,虛懷若谷,不擺架子,帶頭執行臣節,敬重孫權。

    自從孫策去世,周瑜成為江東軍事第一人,赤壁之戰嶄露頭角。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千年之後,蘇子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道出了那時一樁樁的往事。建安十三年,這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敵當前,孫權內部發生了矛盾,主站和主和兩種聲音充斥朝堂,一時間孫權難以定奪,魯肅建議主公召回周瑜,請他來分析分析局勢。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極為詳細分析了曹操此次遠征的利弊,指出曹操此次南征,車馬勞頓,士兵疲乏又水土不服,加之糧草缺乏不善水戰,曹軍戰鬥力無疑被削弱很多,進而又分析了曹軍的軍事力量,周瑜的一番言論得到孫權的肯定和採納。最後,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頗有破釜沉舟之勢。周瑜和程普等率三萬人抗曹,不料兩軍在赤壁相遇,短兵相接之間,曹軍因為水土不服、不諳水性等原因,竟節節敗退,隨後曹軍退至江北。周瑜與劉備的軍隊在南岸設營,與曹軍形成對峙之勢。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軍事戰役,這一戰著實讓周瑜風光了一把,在小說裡,因為作者擁劉的思想,而不得不貶周瑜,將其說成是個心胸、氣量狹小的人,以此來襯托諸葛亮的英明。歷史上的周郎,不僅一表人才,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小喬,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話,他德才兼備,對赤壁之戰條分縷析,運籌帷幄頗見軍事大家的風範,連大唐第一才子李白也有詩曰:“二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對周瑜的智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5 # 使用者6956914386868

    讀了《三國志》瞭解,周公瑾是雄烈有氣度之人,乃國士無雙。而《三國演義》為丁尊劉貶曹,貶孫。有意安排!非常喜歡這個間題。

  • 6 # 陳澄讀史

    透過《三國演義》,周瑜在赤壁之戰前後與諸葛亮幾次交鋒都以失敗告終,獻計火攻、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經略荊州,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導致周瑜被活活氣死,死前還恨蒼天“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蜀漢及諸葛亮,把周瑜塑造成心胸狹隘之人。

    羅貫中老先生編寫《三國演義》,通篇的主線是“擁劉反曹”。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尖銳,漢族讀書人政治地位低下,漢族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擁劉反曹”其實是提倡“仁政”,反對“暴政”,反映了勞苦大眾對仁君的期望以及對暴君的厭惡。小說中以蜀漢為主線,一味尊劉吹捧蜀漢人物,就貶低了其他英雄豪傑。

    其實正史中的周瑜,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反而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真豪傑。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周瑜不僅文韜武略,善於用兵,而且深明大義,心胸寬廣,還是一位貌比潘安的美男子,無論是才華、地位、修養都是無可挑剔的。

    周瑜獨具政治眼光,早年便跟隨在孫堅身旁,與孫策是總角之交,資助孫策錢糧,一起打下江東三十六郡。孫策遇刺身亡後,和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東吳老將程普是三代老臣,認為周瑜年輕就位居己上,心有不服,不把周瑜放在眼裡,但周瑜沒有放在心上,並主動到程普府上與之交談,最終折服了他。程普稱,“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可以看出,周瑜非但沒有心胸狹隘,並且心胸寬廣,讓人拜服。

    周瑜的軍事才能更是出眾,善於謀略。赤壁之戰堅決主張迎擊曹操,面對東吳主和派漸佔上風的不利局面,指出曹操“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說服孫權抗擊曹操。孫權稱其“此天以君授孤也”,真正下定抗曹決心。最終周瑜與黃蓋上演詐降計策,一把大火燒的曹操落荒而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舉奠定天下三分局勢。蘇軾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還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個人修養也是很高,正史形容他“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孫策死後,面對少主公孫權,仍能保持君臣之儀。《江表傳》記載,曹操派蔣幹遊說周瑜,遭到拒絕。事後蔣幹稱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周瑜還精通音律,在東吳就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至於周瑜如何死的,是在進擊南郡與曹仁的戰鬥中右肋中箭負傷,後來傷勢復發而死,年僅36歲。孫權悲傷的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後世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唐宋皆入武廟,入北宋的《十七史百將傳》。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在評價三國名將時,曾表示:“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劃,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能力方面,周瑜文韜武略,運籌帷幄,堪稱帥才;品德方面,有容人之量,白玉無瑕,讓人折服。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卻一直冠以“心胸狹隘”的評價,實在不應當。演義誤周郎!

  • 7 # 夏日在古城聽雨聲

    《三國演義》中有“三氣周瑜”的描寫,說是周瑜心胸狹窄,對人對事斤斤計較,最後被諸葛亮氣死。

    但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根本不是這樣的。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就是今天安徽廬江縣人。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漢太尉,父親周異曾出任洛陽令。

    史書記載,周家子弟出遊時,動輒有一百多乘車隨從,排場很大。在這樣一個富貴顯赫的家庭里長大,周瑜從小受到了極好的教育,文才武藝都很出色。他沒有富家子弟的紈絝風氣,而且志向遠大。

    《三國志》中說周瑜“長壯有姿貌”,身材高大、相貌俊美,是個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帥哥。外表帥不足以動人,內在的氣質才是更重要的。

    周瑜不僅外表出眾,更兼氣質脫俗、氣度恢宏。他從小精研音樂,有著很高的音樂修養,即使酒過三巡、醉意醺然之中,也能聽出樂隊的演奏是否有誤。所以當時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

    孫策臨終時曾交代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孫權的身邊輔佐他。

    當時江東賓客對待孫權的禮節還比較簡慢,依然把他當作一個將軍來看待,周瑜手握重兵,並帶頭行臣子之禮,將孫權看作君主,其他人這才上行下效起來,之後,周瑜和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周瑜死後,孫權頒佈諭令:“已故將軍周瑜、程普,他們家的田客,都不能要他們納稅服役。”

  • 8 # 清風過衣

    史傳裡的周瑜,精通音律,風流倜儻,深得大家喜愛。三國演義是演義,有虛構的成分,可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故意把他給狹隘化了。

  • 9 # 何方秋水

    非也!

    《三國演義》說到底是一部小說,小說就有其虛構的成分。

    而歷史上的周瑜是什麼樣的呢?《三國志·周瑜傳》有云: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意思就是說:周瑜性情開朗、寬宏大量、深的人心,只是與程普不太和睦。

    那麼《三國志》的可信度有多高呢?那就要說《三國志》的作者了。陳壽,最開始是蜀漢的史官,後來蜀漢被滅,陳壽去了曹魏進而到了西晉。一般認為史官所記歷史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再者說了,一個歷任蜀國、魏國、晉朝的史官記載吳國將軍,我想還是值得認可的。

  • 10 # 宇哥聊

    周瑜其實並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只因為周瑜36歲時就英年早逝了!為了烘托“紅花”,周瑜充當了“綠葉”。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意思是說:周瑜性情開朗,寬宏大量,很得人心,只與程普不相和睦。也就是說,周瑜不是心胸狹窄的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為什麼不寫司馬懿也心胸狹窄呢?

    我們知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視劉備集團為正統,而且塑造了諸如諸葛亮之類的“完美”形象。

    正是因為周瑜英年早逝,才給羅貫中進行藝術創作的機會,羅貫中才得以塑造出一個心胸狹窄的將領形象,並且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流傳千古。正是依靠正反對比,更加渲染了諸葛亮的優秀。

    目的就是用這些“藝術上的綠葉”襯托“紅花”。

    為了寫好這段周瑜和諸葛亮“鬥法”的故事,羅貫中著墨頗多,甚至不惜“張冠李戴”,把周瑜做的事兒,把周瑜的功勞放到了諸葛亮的頭上,這種明顯的偏袒就導致了周瑜的“矮化”和“醜化”。

    同樣和諸葛亮對陣的司馬懿的“運氣”就不錯,不僅比諸葛亮長壽,而且還是最終的勝利者,因此,羅貫中就沒有太多“創作”的空間了。

    周瑜如果得知羅貫中如此對待他,他在九泉之下該作什麼感想呢?

  • 11 # 瞪大貓眼看世界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周瑜刻畫成一個嫉妒心和好勝心極強的人,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但是正史當中的周瑜,卻不是這樣的。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不僅度量大,長相更是英俊瀟灑。

    周瑜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身材高大,長得還很帥,才華也是非常出眾,簡直就是傳說中的“高富帥”,每個女人都想愛。周瑜琴藝出眾,即使他處於微醺的狀態,也能聽出彈琴的人哪根弦彈的不對,並且還會扭過頭去看出錯的那個人,有很多的姑娘故意彈錯曲子,只為了周瑜能多看自己一眼。

    周瑜智勇雙全,並且頗受東吳皇室的倚重,孫策曾對孫權說“遇事不決問周瑜”,可以看出孫策對周瑜才華是多麼信任。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周瑜最為出名的一戰,這場戰鬥並不是諸葛亮策劃的,而是周瑜和黃蓋兩人為主謀劃官的。赤壁之戰中,提出用火攻的是黃蓋,採納的是周瑜,其實壓根沒有諸葛亮什麼事,諸葛亮的作用只是促使孫劉聯盟,就連反間計也是周瑜一手策劃的。

    只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三十六歲的時候重病去世了,這對孫權來說是個重大的損失,對東吳政權也是個巨大的打擊。

    孫權聽聞周瑜的死訊後,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 孫權稱帝后,對大臣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舞少年什麼時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