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五四農場
-
2 # 黎璃EMwH
這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辨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近似於Teana,所以一直為後人傳誦。
-
3 # 使用者習姐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鬱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這句詩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獨酌》中的千古名句。描寫詩人在月夜與“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暢飲的情景,以奇特的構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的獨斟獨酌情景。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月下獨酌》中的一句。詩人在暢飲之時,點點月光將他的影子映出來,彷彿有三個似的。
在光與影的迷幻之中,隱約可見兩者的相互聯絡"明月"何以成"對影",又怎會有"三人"?光的直線傳播的性質,點光源(這裡我們粗略地將"明月"當作點光源)發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人),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後方形成了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
當然,由於"明月"的發光面比較大,發光面上的每個發光點,都可以看做一個點光源,它們都在物體背後造成影區,這些影共有的範圍完全不會受到光的照射,叫做本影。本影周圍還有一個能受到光源發出的一個部分光照射的區域,叫半影。
因而,以上的"對影成三人"的現象便是由本影和半影而產出的。李白不僅有"舉杯邀明月"的豪邁,還不乏細緻地觀察,看到了"對影成三人",這句詩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科學現象的具體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