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寶貝的七巧板

    其實這根據孩子的發展能力來說,這是比較正常的,三歲半的孩子只會說疊字,其實他應該不僅僅是會說疊詞,這跟身邊人的引導也是有關係的,身邊的人應該多去引導他去主動的去說,其他的詞多問,讓孩子多想就可以了,如果他老是說疊詞,家長要進行糾正。

  • 2 # 非著名想象家

    單看標題是沒辦法確定的,你可以參考一下,孩子是否不願意與人交流,尤其是眼神交流;孩子運動、精細是否有遲緩或不協調;是否不怕生人;是否太專注自己玩某種東西;是否感興趣的太著急、不感興趣的太遲鈍。上面的這些東西正是這個年齡段自閉症的一些症狀表現,不一定都有,而且家長對孩子某項行為的認識程度判定不一樣,只作參考,在自閉症的診斷上行為比語言更重要

  • 3 # 君姐看劇

    這是正常現象

    寶寶在一歲至兩歲的時候,就喜歡用單詞或者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寶寶的語言只是一般的“果果”“吃吃”等,這種語言就是我們所稱的“幼兒化語言”。

    這個時候,父母只要同寶寶交流吃放慢速度,咬字清晰就可以,複雜的句子也要如此,這樣,孩子聽到明白清楚,學習語言的速度就能事半功倍,加快語言的智力腳步。

    而且孩子在跟父母表達的時候他會說:“挖挖”就是動詞,他喜歡這種說話方式,簡單明瞭,媽媽也能聽懂。

    如果想要更加規範的語言學習,除了寶寶經常使用“幼兒化語言”以外,爸爸媽媽要多給孩子度故事,說一些優美詞句,增加寶寶的閱讀量,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能迎來幼兒語言發育的高峰期2歲。

    2歲的寶寶90分鐘就能學會一個全新的詞語,瞭解語言結構,所以,爸爸媽媽大可不必著急,現在寶寶才一歲半,還處在疊詞中,這完全是正常的。

  • 4 # 育學園

    寶寶學語言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多數會遵循一定的時間規律。一般來說,規律如下:

    1-2月齡寶寶,咿呀學語;

    2-6月齡寶寶會出聲笑和尖叫;

    8-9月齡寶寶可囫圇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調;

    10-12月齡寶寶會叫“爸爸”、“媽媽”或者其他特定的稱呼,比如“汪汪”、“車車”等;

    18-20月齡寶寶能理解20-30個簡單字,能理解陌生人50%以上的語言;

    22-24月齡寶寶會說兩個字的短語,明白50個以上的單字,可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語言;

    直到30-36月齡,可理解陌生人全部語言。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寶寶沒能順利完成語言的“升級”,有的寶寶甚至到了2歲、2歲半都只會常見的“爸爸”、“媽媽”、“飯”等詞彙,甚至直接用動作代替說話。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在於,家長(尤其是老人)過於“善解人意”,甚至樂於當寶寶的“翻譯官”。

    比如寶寶想要拿什麼東西,可能就會指著這樣東西“咿咿呀呀”一會,家長很快就明白“原來你想要這個呀,給你”。

    但實際上,學說話除了與寶寶發育狀況有關外,更重要的是與他所處的語言環境有關。

    家長勤與寶寶說話,引導寶寶將動作和語言結合,寶寶接受到語言的刺激,自己的語言能力才會有所進步。

    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拒做寶寶的“翻譯家”,而是引導孩子說話。比如:

    寶寶指著A“咿咿呀呀”,家長可以故意拿起B,並引導寶寶“多說話”。比如:寶寶指著蘋果“咿咿呀呀”,家長可以拿起香蕉問:“是要香蕉嗎?這是香蕉,黃色的,說‘香蕉’……”;然後再拿起蘋果說:“這是蘋果,紅色的、圓的,‘蘋果’……”

    多次刻意嘗試,誘導寶寶學習名稱、動作,進而描述事物和事件。家長看似很積極地幫寶寶拿東西,但其實是在使用技巧誘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注意:這個過程需要家長耐心堅持一段時間。每次使用時不要太過度,寶寶太長時間達不到目的,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甚至會打消寶寶的積極性。

  • 5 # 孕媽學堂

    首先,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所以有一些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比較早,而有一些寶寶說話的就比較慢一些,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不用太擔心的,而且這一點並不能說明寶寶笨喲,也只是在語言能力上稍微弱一點而已,同時,這是跟寶寶生長的環境有關係的,是可以改善的喲。

    比如,可以透過改善教育方式,多跟寶寶溝通,比如寶寶哭了,試圖問他是不是餓了,尿了,還是困了?然後挨個的詢問,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可以從語氣中得到答案的,然後慢慢的是一些詞彙,再來是句子,這樣做也是為了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可以促進他們語言能力開發。

    其次,寶寶可以對寶寶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讓寶寶一點一點加強,爸爸媽媽們不要批評或者情緒過於急躁喲,因為這隻會讓他們產生牴觸情緒,一定要多鼓勵寶寶,然後多一點耐心來陪伴寶寶。

    最後,就是在生活中多多關注下寶寶,多交流,多一起玩耍,在互動中很自然的產生交流,可能開始並不是語言的表達,也許是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但是這也是對寶寶很大的激發了。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差大多數在於父母,爸爸媽媽們太過了解寶寶了,也許寶寶還沒有發聲就立刻知道寶寶需要什麼,所以對於寶Bora說缺少了一個說話的機會,那麼寶寶自然就缺少鍛鍊了,所以不要過多的責怪寶寶喲,寶寶也是無辜的。

  • 6 # 卡卡媽聊育兒

    一歲半的寶寶,仍然只會說一些簡單的重疊詞,例如挖機他只說“挖挖”、牛奶他只說“奶奶”,卡卡媽覺得是正常現象。而且,卡卡媽覺得,孩子只會這樣說,除了與孩子自身發育有關外,與家長平時對他的教育也有一定關係。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發育情況有差異很正常,等孩子的身體發育好了,他自然就能學會正常說話了。所以,一歲半的寶寶,只會說一些簡單的重疊詞,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爸爸媽媽們不要著急,放寬心態,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長吧。

    當然,爸爸媽媽在等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去成長,例如要多引導孩子說話。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的,所以,平時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說話使用的詞語。特別要注意,不能因為孩子小,所以在和他交流時,經常使用重疊詞。

    例如,叫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說:“寶寶,吃飯飯啦!”而是說:“寶寶,吃飯啦!”因為如果家長平時和孩子說重疊詞,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說重疊詞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家長不說重疊詞,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說法的。如果孩子不知道怎樣正確發音,爸爸媽媽可以耐心地一個字一個字教他,等他學會正確的發音的方式後,會很快就學會說話的。

    另外,想讓孩子儘快說會說話,平時父母還可以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在給孩子講故事和讀繪本的時候,父母要經常和孩子一起互動,引導孩子說話。孩子聽父母的話多了,自己說的話也多了,那麼,自然就會容易學會說話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7 # 飄雲歸處

    也正常吧,我女兒兩歲的時候,還只會說短句子,我問什麼,她就答什麼。過了兩歲生日,突然開竅了,兩歲半的時候,會背古詩詞,會複述前幾天聽的故事,會對著畫本自己形容情景,會敘述自己在外面大半天的整個經歷(遇見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心情如何,最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說得清清楚楚的。而且我們這還是因為疫情,大部分時間都天天關家裡的,家裡就我一個人和孩子,我想正常情況下,兩歲多的孩子應該會學得更多更快。

  • 8 # 北漂一族小蒲

    我覺得正常,因為嬰兒語言能力的發育,理解先於表達。嬰兒理解與表達語言分別開始於9和12個月,理解和能用50個詞的時間分別為13和18個月,詞彙積累的速度,理解為表達語言的2倍,在早期表達語言中,名詞多於動詞。小兒語言發育受氣質,活動度和母親育兒能力的影響。嬰兒5個月能對母親說話,預示3歲時語言理解能力較高。此外,嬰兒的咿呀發音有地區性差異,說明語言發育也受環境影響。一般12個月可以有意識的叫“爸媽”,說爸媽以外的1個字,12-18個月可以說出身體部位及物品的名稱,18-24個月能說更多。那麼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如果可以說出單個字或者某些物品名稱一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建議寶媽平時跟孩子多說話,多表達儘量不用疊加詞。

  • 9 # 桐瑤媽媽在深圳

    我小女兒現在三歲,她兩歲的時候也是隻會說一些簡單的疊字,超過三四個字的他就不會講了,然後我們到深圳這邊兒童醫院裡面去檢查了言語治療科。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

    醫生說讓統一家裡面的語言,另外多和小孩子說話,並且要多鼓勵他說話,讓他自己自主表達。

    我們是從兩歲半往後才開始,慢慢的話多的,他現在三歲,但是說話時有的語言發音不標準。我們也懷疑過是否是舌繫帶短的問題,前幾天我又帶他到兒童醫院裡面去看了口腔科,口腔科的醫生也是說他的舌繫帶影響不大。讓自己再多觀察,到4歲半的時候,如果說他發音還是不清晰不標準的話,到時候再到醫院裡面去檢查。

    你家寶寶才一歲半,這個你完全不用太擔心,他這個時候本身就是才開始說話的時候,如果說他到兩歲了還是說話只會重疊字的時候,你到時候再到醫院裡面去檢查也沒關係的。放輕鬆,祝寶寶一切健康。

  • 10 # 幼兒園的小姐姐Lucia

    寶寶1.5歲,只會講一些疊詞,我覺得 這很正常,有的個別女孩子說話會早一些,大概1周多就會說話了,當然,也只是個別的字或者疊詞;我也見過3歲多,還不會說話的男孩子;也聽說過有的整個家族說話都比較晚,6歲才可以正常說話,6歲之前是不會說話的,6歲以後就可以正常說話了!

    1.在家多回應幼兒,當他說什麼的時候,可能,我們也不知道他具體說的什麼,有一點像太空文,但是,當我們迴應了以後,孩子就有個更想表達的慾望了;

    2.當孩子說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我們可以看著他指的物體,再重複一下他指的具體物品的名稱,給他一個聽得刺激,抽象語言與具體實物的對應,讓他明白這個詞語所代表的實物是什麼!

    3.有時間,多與幼兒一起讀繪本,幼兒喜歡重複的翻一本繪本,當有一天,你改變了原來書中的句子,孩子會給你糾正過來,孩子內在秩序在這個階段也在形成中,有一天,孩子會一邊翻書,一邊給你複述這本書的故事內容;

    4.當孩子勇敢地說出 一些詞語時,我們要積極地鼓勵,認可,這樣孩子才更有說話的動力;

    6.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前是對律動,音樂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對於小寶寶,可以先從音樂,簡單地重複的律動開始。

    男孩語言發展相對於女孩會慢一些;如果家裡有二寶的,一般二寶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強相對於大寶,因為二寶一直有大寶陪伴,給二寶這樣一個發展的環境,二寶也會模仿大寶的各種行為,不管是語言,還是動作,還是其他方面。

    案例:

    一週七個月男孩,來園的時候,也不會說話,因為班級孩子之間的年齡大概差一週歲左右,雖然,這個男孩不會說話,但是,其他小朋友跟他說話,他也都明白,包括老師跟他講什麼,他也是懂的。

    每天,老師都有固定的時間給小朋友們讀繪本,班級就是一個有語言的環境,老師與小朋友之間,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因為是蒙氏環境,所以,班級裡的教具也是語言的一部分。

    幼兒來園2個月以後,每天中午睡覺前,他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說一些太空文,我們也不明白,但看他自己說得很興奮,面部表情也很豐富,老師們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迴應他,你在練習說話呀!恩,等過幾天,希望你可以把你想說的都告訴我們!

    每天自己在自己的小床上說大概10分鐘的話,然後,自己躺在小床上,自己就睡著了,也不需要老師額外的拍著睡或是哄著睡,當然,剛開始來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是額外關注的!

    過了2周以後,他自己就主動說:蕊蕊,圓圓,喜喜,嘟嘟,因為這些都是小朋友們的名字,因為這些在班級裡出現得比較頻繁,幼兒聽得多了,也就可以說出來了,當然,孩子在說出來之前,幼兒是自己不斷的研究,摸索,使用自己的發音部位,自己經過很多嘗試,才說出來的,並不是我們看到了,聽到了,他就是一下子會了,他自己也是透過不斷練習成功的!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家寶寶語言發展得快一些,就需要父母經常在幼兒身邊說,讀繪本,講故事,做律動,肯定,認可……

    如果,你想讓你家寶寶喜歡讀書,我們也要做一個愛讀書的人;

    你想,你希望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可以檢查我們的言行,習慣是否得體!

  • 11 # 王波談育兒

    關於家長的問題我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和如何增強寶寶訓練的方法!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

    遺傳因素

    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寶寶的聽力、智力和發聲器官的發育有很密切的關係,這其中一部分受遺傳因素影響。

    有寶媽和小助手聊到,她和她的寶寶都是三歲左右才開始慢慢說一些簡單的短句。

    環境因素

    ①大人少言寡語,和寶寶缺乏語言交流,寶寶缺乏最基本的語言環境,無從學習,無從模仿。

    父母若是都不愛和寶寶說話,或者沒空和寶寶說話,娃說話能早嗎?

    ②家長的照顧過於全面,寶寶根本不用嘗試表達,只要一個眼神,媽媽立馬知道寶寶是餓了?拉了?還是困了?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習慣並依賴於這樣的交流方式,遲遲不肯開口說話了。

    所以,如果家裡有這樣的高階翻譯,娃根本不需要說話,就能順利達到目的,寶寶語言發展落後,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大家家裡有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改正哦,引導寶寶尋找出其他方式來表達需求。記住一點,家長們只要有意識,時時刻刻都能找到機會給娃訓練。

    疾病因素

    聽力障礙:因為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寶寶不具備學習發音的生理條件,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聲音所代表的意義,因而無法用語言交流。

    智力發育障礙:智力發育有障礙的寶寶語言發展也比同齡人差。

    發音器官發育異常:在確認寶寶聽力完全正常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檢查寶寶的發音器官是否正常,以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專門的發音與說話訓練。

    如何加強寶寶的語言訓練?

    說給寶寶聽

    家長應該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透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傳達給寶寶。

    寶寶的說話能力與身高、體重不同,不教是不能提高的。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媽媽要有意識地教寶寶說話,因為寶寶在學說話之前,主要是模仿媽媽的發音,媽媽與寶寶說話時,要在寶寶的對面,使寶寶能看清媽媽說話的口形,還要注意說話發音要清楚、準確。

    還需要用較高的語調、緩慢的長音,再配上誇張的表情來和寶寶說話,因為寶寶對聲音的敏感度與大人不同,高頻和低頻的聲音更容易吸引寶寶注意。

    製造發聲的機會

    有意識地加強與寶寶的互動。如:與孩子說話引導孩子發出聲音,同時父母可以主動地告訴孩子一些事物的名稱,這樣孩子會不斷加強對身邊事物的印象,下次需要時就會用語言表達了。

    由於早期受發育器官的制約,疊詞簡化了語言的方式滿足了寶寶發音的需求,所以疊詞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也願意效仿和學習。因此疊詞更適合寶寶語言發展規律,等到寶寶長大些了,就會慢慢從疊詞過渡到詞語的階段,所以,媽媽不用擔心孩子喜歡疊詞而不好好學說話。

    尊重孩子,多多表揚、讚美孩子,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多說話,不因孩子不會說話而批評,更不因孩子發音不標準而嘲笑,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把想說的話說完,再告訴他正確的發音,為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歡呼雀躍。

    滿足要求晚半拍

    當孩子和平時一樣發出需求的訊號,而沒有嘗試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使讀懂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要慢慢引導、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如果孩子說不好,父母可以先做示範,由孩子“學舌”,再滿足他的需求。

    與年紀大的孩子玩耍

    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動機會,讓孩子接觸更多詞彙的同時更能夠在正常的社交環境中學會運用。

    比如,平時多帶孩子去小區廣場、公園、早教中心、遊樂場所等,增加孩子和更多小朋友玩耍的機會,那些比自己小孩大一些的小朋友是絕佳的老師,年紀稍大的孩子,其語言能力更強,鼓勵孩子與他們玩耍,可以向他們學習表達的過程,而且孩子相互之間的學習更自然,效果也更好,孩子們會用自己的語言溝通交流、模仿,這對促進孩子的語言習得非常有效。

    不把孩子說話晚當玩笑

    不要因為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說話,就經常拿這件事開孩子的玩笑,尤其是當著陌生人的面說自家孩子的缺點錯誤,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願意開口,沒有小孩子願意聽到負面的評價,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知道,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他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

  • 12 # 童心使人醉

    這很正常啊。嬰兒學說話從牙牙學語開始,先發唇音和疊詞,如爸爸、媽媽。如我家寶寶對餓了吃媽媽的奶奶(neinei)聽得多,所以最先會叫的是“奶奶”。

    嬰兒說話的發展順序是先發一個字,如吃、打……到發雙音詞,發疊詞到發雙音詞,如從“聽聽”、“看看”到會發“聽見”、“看見”、“再見……再到發三個字、四個字,直至簡單的句子,如“我愛媽媽”……

    孩子的語言發展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從開始說話,之後的發展速度較快,半年時間就能表達自己的意願了;有的孩子從開始說一個字之後,就不多說了,使家長很著急,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會取得較大發展,兩歲半才能表達簡單的意思。如我兒子當時遲遲不說,但一說話發音就比較準確,回想起來,那是孩子在默默地學習,看似慢,可有質量呀!

    造成孩子說話進步慢的原因主要在大人的示範少。

    家長沒有不厭其煩地跟孩子說話。而語言發展好的孩子,家長會盡量跟孩子說話,如給孩子吃飯、喝水、哄睡、換尿不溼、穿脫衣服、洗澡等,都要邊說邊做,跟孩子不停交流,為孩子提供多聽語言的環境。

    還有,家長教孩子說話的意識不強。

    有的家長自己說得多,讓孩子說得少,甚至代替孩子表達。如媽媽給孩子吃東西,讓孩子選擇,媽媽替孩子說出來,孩子只需點頭或搖頭就行,卻不逼著孩子說出來,不給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導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不快。

    總之,家長在嬰幼兒學說話這件事情上起決定性作用,自家孩子說話早晚跟每天與孩子朝夕在一起的家長的用心程度有直接關係。

  • 13 # 螢火蟲兒媽媽

    正常,每個孩子發育不同,不要跟其他孩子對比,要不然你會無比鬱悶

    多跟孩子交流,多讀繪本,等待敏感期的到來,驚喜馬上就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fc漏刷怎麼補交?